-
符號的想像:巴特評論集(二)
巴特在本書中,透過其風格獨特的隨筆式短文,將他的思想貫穿。在傳統的批判中,一般都著重於主觀的印象與思辨,很少見到將種種想法或假設透過集體性(一種社會特質的展現),而理論化與形式化。也因此「個人」在批判之中,就更具重要性。這時所依恃的就是個人的獨特能力,不論就內或就外而言,都鮮少與社會性因素(如階層、性別、族群等)結合,繼而發展出一種新的思維類型,本書就是一代大師──巴特的重要思辨結晶之一,除了提供讀者「無心」的閱讀行徑外,也反映出另一種非線性閱讀模式的情境。 目錄 作家與寫家/文學現狀/彼此/文學與間斷/社會新聞的結構/霍格里耶的現狀檢討?符號的想像/結構主義活動/拉布呂耶爾/眼喻/兩種評論/何謂評論?/文學與意指作用 -
物體世界:巴特評論集(一)
巴特在本書中,透過其風格獨特的隨筆式短文,將他的思想貫穿。在傳統的批判中,一般都著重於主觀的印象與思辨,很少見到將種種想法或假設透過集體性(一種社會特質的展現),而理論化與形式化。也因此「個人」在批判之中,就更具重要性。這時所依恃的就是個人的獨特能力,不論就內或就外而言,都鮮少與社會性因素(如階層、性別、族群等)結合,繼而發展出一種新的思維類型,本書就是一代大師──巴特的重要思辨結晶之一,除了提供讀者「無心」的閱讀行徑外,也反映出另一種非線性閱讀模式的情境。 目錄 物體世界/客觀文學/波特萊爾的戲劇/盲目的勇氣母親/布萊希特革命/戲服的疾病/字面文學/如何再現古代/哪個戲劇麾下的前衛?/評論布萊希特之務/欲將人焚炙……/最後一位幸福的作家/霍格里耶派不存在/文學與後設語言/塔西佗之陰森巴洛克/《女巫》/《札姬》與文學/工人與牧師/卡夫卡的答覆/布萊希特的《母親》 -
流行体系
《流行体系》是贯穿巴特前后期思想、具有转折上独特地位的著作,而且从研究(1957—1963年)到出版(1967年)历时十年。它强调以符号学理论为背景的建构方法,把流行服装杂志作为一种书写的服装语言来分析,由此解答了流行体系既是不断变异又是永恒回归的双重个性,并且认为服装作为交流工具,我们的穿着方式是根据我们时代的惯例表达我们对于自己想要成为何种人所怀的希望。 罗兰·巴特的《流行体系》,相当详尽地诠释了这个时装体系中的流行神话。对有意制造或有意破解流行神话的读者,不仅可在《流行体系》中找到用之不竭的新观念,并可借由《流行体系》的阅读进程,探索当代思想大师的独特创建,以及当前世界学术、思想的多元风貌。 -
巴特——文本的愉悦
序言 序章 王牌巴特 第一章 想像界 第二章 结构主义的活动 第三章 女神H 第四章 自传 第五章 中性之物 第六章 政治符号 第七章 巴特的S 第八章 时代的压力 第九章 偶发事件 附录 后记 索引 本书是现代思想的冒险家们中的《巴特文本的愉悦》分册。以日本哲学家的眼光评论现代西方哲学的视角,对巴特的生涯的追寻及他每个时期曾经面对过的问题的探讨。 全书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形式新颖,集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和理论性为一体,非常值得一读。 ============ 了解巴特的入门书呀! -
符號帝國
當欲望跌進一條死巷,東京打開了千百個出口。 一九七○年,巴特宣稱日本將是符號產製與消費的終極國度。 如今,將此書置於日本戰後重新崛起、各類商品風行全球的脈絡, 會發現巴特或許無心插柳,卻極為精準地預言了日本當代文化經濟的核心構成: 操作符號、製造意義、深植人心。 這對與日本有著深刻複雜關係的我們來說, 正是重新探究日本有別於歐美、「另類現代性」的一個閱讀起點。 日本是書寫的國度, 羅蘭.巴特在日本邂逅了最貼近他理念與狂熱的符號系統。 日本最能遠離西方符號驅力在我身上引發的一切厭惡、惱怒、拒斥。日本的符號很強烈:令人激賞地井然有序、安排得宜、標示清晰,保有自主,從不西化或理性化。日本的符號是空的:它的符徵逃逸了,在這些無償支配一切的符徵深處,無神、無真理、無道德意義。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到處揭示著這種符號呈現出來的優越特質、高尚的自我肯定及情欲魅力,一切表露在物品及最微不足道的舉止(那些我們通常視為毫無意義或庸鄙不堪的行為)之中。因此,符號場域將不會透過它的制度面來探求:重點不在於藝術、民間傳說,甚至是「文明」(我們不會將封建日本與現代科技的日本互為對比)。我們要探索的主題,是都市、商店、戲劇、禮儀、庭園、暴力;我們要探索的主題,是幾個動作、幾道菜、幾首詩;我們要探索的主題,是臉孔、眼睛,還有畫筆。這一切,乃是運筆寫下,而非畫下來的。——羅蘭.巴特 -
形象的修辞
广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视觉帝国,成为编码我们的欲望和日常生活意识的重要手段,亦是视觉文化研究进军大众文化领域的重镇。本书选录罗兰·巴尔特、让·鲍德里亚等当代学术名家的精彩论文计九篇,有宏论断语,有精微细绎,均以日常生活的广告现象为引子,纵论当代社会文化或隐或显的层面,读来酣畅淋漓。特别要提及的是,鲍德理亚的名文《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全文收录于此。 从商品不是以它有使用价值被推荐给消费者,而是作为语言与符码所支撑的价值体系来寻求文化认同开始,商品就被深刻地美学化或者说文化化了。鲍德里亚曾言,消费社会是让消费永无终结。很难想象失去了广告的消费社会变成什么样子。广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视觉帝国,它远远超出一般的商品消费范畴,成为编码我们的欲望和日常生活意识的重要手段,亦是视觉文化研究进军大众文化领域的重镇。当代社会理论对于广告的关注源自广告在消费社会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本书选录罗兰·巴尔特、让·鲍德里亚等当代学术名家的精彩论文计九篇,有宏论断语,有精微细绎,均以日常生活的广告现象为引子,纵论当代社会文化或隐或显的层面,读来酣畅淋漓。特别要提及的是,鲍德理亚的名文《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全文收录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