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阅读德里达
◎“文本之外别无他物”
◎拆解“解构之父” 重估德里达思想遗产
◎十堂课读懂大师思想 让哲学不再令人生畏
◎英国格兰塔出版社王牌书系
【编辑推荐】
※德里达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思想在掀起巨大波澜和争议的同时也对后世诸多学科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在谈论20世纪哲学史和后现代思潮时,德里达是无法绕开的名字。
※英国知名出版社格兰塔王牌书系之一,广受读者欢迎和好评。
※本书系由当代著名哲学家西蒙•克里奇利主编,每本书均由各个领域的权威教授和专家撰写,内容深入浅出,是阅读这些大师级思想家的绝佳入门。
※装帧精美,小开本便于携带。
【内容简介】
作为20世纪后半期最重要的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以其创造的解构主义思想深刻影响了包括性别、法律、文学、政治在内的诸多学科领域,他的思想在掀起巨大波澜和争议的同时,也成了后现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论来源之一。而与此同时,由其创造的“解构”一词,也出现在诸多电影、音乐和艺术作品之中,成为一种流行风尚。自存在主义之后,鲜有哲学思想能产生这种程度的跨学科吸引力和流行魅力。
在《如何阅读德里达》中,佩内洛普· 多伊彻从德里达的著作中选取十段关键文本,逐一进行解读和分析,提炼和拆解德里达思想的关键概念,以向普通读者展示德里达的魅力与重要性。
【名人推荐】
“‘如何阅读’系列通过对作品的文本细读,让我们可以和这些大师级思想家面对面相遇。”
——特里·伊格尔顿
“这套看上去薄薄的小册子是一堂真正教你‘如何阅读’的课程,而非‘如何假装阅读’。”
——约翰·班维尔
-
反建筑与解构主义新论
《反建筑与解构主义新论(原著第3版)》的作者是一位科学大师,对建筑有着独到的见解。《反建筑与解构主义新论(原著第3版)》收集了以作者为主所写的15篇论文,按照严密的逻辑关系编辑成册,包括建筑风格的棋盘模型、解构主义的威胁、查尔斯·詹克斯和建筑学新范式、解构解构主义、反建筑与宗教,以及亚历山大与新建筑等。他在书中从一种新的角度反思了建筑学的当前状态,批判地分析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演变过程,同时批判了这两种运动最终导致的终结风格:解构主义。他认为,解构主义把自己与历史和先例分离开来,从而使自己远离了人类的基本需要和文化背景。这些见解和成果极具创新性,对建筑设计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反建筑与解构主义新论(原著第3版)》适用于建筑理论研究学者、建筑与城规实践的设计师,以及建筑、城市设计专业学生和建筑爱好者。 -
德里达的底线
德里达本人的写作史、阐释德里达的历史,以及历史语境本身都在十肖然发生变化,这使我们有必要重新阐释德里达,以及解构的历史。《德里达的底线》在整个后结构主义兴起的知识背景上来阐释德里达及其解构主义,考察解构主义在当今知识领域产生的必要性。作者就德里达的代表性文本展开具体分析,追踪其解构思路展开的路线,揭示他解构的意义和困扰所在;同 时,对解构主义进行一次“寻底”探讨和重新“修复”。 -
德里达:解构
-
论文字学
《论文字学》从解构主义的基本精神出发着重追溯了文字概念的历史,深入剖析了以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言语中心主义为特征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重新阐释了言语与思想、言语与文字等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对莱维-斯特劳斯和卢梭的著作的解读向读者展示了一种新的阅读风格和阅读策略。 -
变异的思想
内容简介 或者说,变异的思想不是为某个学派、某种主义和理论、某种宗教教义辩护,而是试图在变异的书写中,让传统文本把自己带往未知的对方,敝开一个新的未来,或者说,是我们自己的探索和追问把传统的文本带往它未知的对方。变异的书写是形成生命个体的书写——不可能书写的书写,并以此来召唤未来的汉语思想。 本书为“西方哲学理论与实践书系”中的一本。本书共分献给德里达、思想的共通体、开端的解构以及汉语思想的变异四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爱与共通体,否定的共通体,唯一神论的解构,基督教的解构,抹去亚玛力:记得与德里达和圣经传统一道遗忘,代替的“主体”与以撒的“捆绑”,触感神学,论幻象,筷子吃筷子:陈洲的“筷子——梯子”等内容。 -------------------------------------------------------------------------------- 目录 编者序 献给德里达 一、整全他者 二、感谢(归给)雅克·德里达 莫舅 三、德里达,向你致敬,向我们要成为的盲者致敬 四、留步,过来 思想的共通体 一、爱与共通体 二、否定的共通体 开端的解构 一、唯一神论的解构 二、基督教的解构 三、尼采:一颗心的经验 四、抹去亚玛力:记得与德里达和圣经传统一道遗忘 五、在谱系学与童贞女生子之间:本源与本源性在《马太福音》 汉语思想的变异 一、代替的“主体”与以撒的“捆绑” 二、触感神学 三、“一无所剩”:庄子《逍遥游》的无余书写 四、论幻象 五、筷子吃筷子:陈洲的“筷子——梯子” 六、刘小东的“烧耗子”:表皮的事件和生命煎熬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