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不見與看得見的台北
作為一個城市,「台北」為什麼會有「看不見」與「看得見」之分?就常識而言,台北一直都是具體可見,怎麼會有看不見的台北? 本書精妙之處,就在作者提出一套不同的視角,由此看下去,會發現台北其實是從三個看不清、摸不著的「市街」──艋舺、大稻埕、內城,轉變成一個可清晰掌握的都市。 這麼神奇的變化究竟是如何發生?關鍵就在空間生產的技術。空間向來都不是自然存在,而是被社會所不斷製造出來的。傳統中國便擁有一套獨特的空間製造技術,它所製造出來的空間模模糊糊,國家的眼睛只能看到「縣」這個層級,縣級以下處在國家視線之外,自成半自主的「地方社會」。但就在日本殖民台灣時,一套全新的現代空間技術被引了進來,從此之後,任何遮蔽權力視線的障礙都要掃除,空間必須澄澈透明。於是都市亮起來了,三個模糊的「市街」逐漸浮現為一個清楚的「台北市」。 作者功力深厚在於,透過具體生動的歷史事例,抽象的分析變成活潑有趣的故事。在優美筆調下,全書訴說一個你我所不知道的台北「前世今生」。原來生物學、統計學、地圖、戶口名簿……,這些耳熟能詳的事物,竟密藏著眾多台北的身世! -
巍巍帝都
北京是闻名中外的文化古都,有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北京是中国历代建筑遗存最多、质量最好及历史延绵不断的城市,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建筑艺术典范性遗产。本书主要介绍北京古代建筑艺术的成就,内容包括北京历史、战国至元的历代北京城市布局及其演变、特色和遗址、明清北京的城市布局及其艺术特色,以及分项详介遗存至今的如紫禁城、坛庙、皇家陵墓、佛寺道观清真寺和教堂、佛塔、会馆、园林、王府与民居、长城等。全书以历史先后为序,从宏观史学和比较研究角度,把建筑现象与社会历史进程结合起来,贯穿完整的学术脉络,除展示各代尤其是明清以来北京优秀传统建筑外,并将适当结合理论,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文风流畅生动,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同时配有丰富的插图,是一部赏心悦目的优秀读物。 -
纽约变形记
本书是作者从当代视角 (尤其是911以后) 对纽约的城市历史与再生历程的深入而生动的描述,全书几乎涉及了纽约城市发展和城市的所有重要节点,由于作者复杂的学习和知识背景与兴趣,所以表述极为生动,且因为查阅了大量史料,并且引用了大量历史图片,又使本书稿在具有可读性的基础上不乏深度。作为普及型的城市/建筑读物,此书既保持了足够的专业水准 (如大量的城市/建筑背景资料的运用),又融入了可观的文本与图像的阅读的快感 (充满全书的诗意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片),另外,由于历史背景与时间的相近,作者也在文本中保持了足够的人文关怀。 -
巴黎的重生
十九世纪的巴黎以肮脏、拥挤和危险著称。从1848年到1870年,法兰西经历了一段非凡的改造时期。新巴黎的幻想来自拿破仑三世,他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才掌握了绝对权力。但他的计划困难重重、步履维艰,直到他找到合适的人选——奥斯曼男爵。奥斯曼不顾争议,不计重大代价,强硬地推动这项宏伟的计划。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项目,兴建街道、广场、公园、教堂和公共建筑物。卢浮宫扩建了,圣母大教堂修复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杰作加尼尔修道院建立起来,拿破仑三世的愿景成为现实,今天我们看到的巴黎大部分来自这短暂的22年。1870年,奥斯曼被政敌推翻。几个月后,拿破仑王朝崩溃,一个时代结束了。本书以生动的笔触,记录了这段历史。 全书通过三条线索展开,一条是主要人物发展线索,包括拿破仑三世、奥斯曼男爵、欧仁妮王后、第二帝国时期的政要和商业巨头、建筑师和艺术家等;一条是主要城市风景改造和建设线索,包括主要街道、教堂、剧院、公园、市场、社区、行政机构等建设的来龙去脉;一条是经济线索,即奥斯曼如何通过各种经济手段使如此大规模的城市改造成为可能,这其中又存在哪些漏洞和争议性问题。 -
殖民地经历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本书是在笔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略加修改扩充而成的,书中探讨了在德国侵占胶澳事件以后,中国人对已经租借出去的德占胶澳是否有所作为、中国人对德占青岛这个新型殖民城市的出现作何反应等问题。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河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