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女、民族与女性主义
就今日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命题而言,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是,全球资本主义化的进程,正以摧枯拉朽之势,跨越昔日民族国家的疆界,改写着现代民族国家的意义……其中女性作为现代社会秩序中的“自我”的“他者”,女性主义作家解构与建构性的思想资源的意义,正在变化的全球语境中凸现出新的突围与实践的意义。 -
性別中國
本書循中國電影史基本的脈絡,以性別表述為主軸,探討電影中的文化政治與批判性議題。書中的論述嘗試直面並觸摸後冷戰時代紛紜繁複的中國社會事實,嘗試凸現冷戰∕後冷戰、第三世界、亞洲的思考座標,嘗試在反身自問作者的言說位置的同時,檢省包括女性主義在內的諸多理論命題。此書的各章節仍以電影文本、電影史、文化史上的重要現象為依託,但不僅關注影片的事實及相關的電影的事實,而且嘗試藉此開敞重返歷史與現實的通道。 本書為作者的一份講稿,為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性別研究的系列講座而撰寫。 -
涉渡之舟
本书是一本深刻而富有见解的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的研究专著,非常彻底而全面地用女性主义的观点对新时期代表性女性作家作品进行了富有创新的研究(包括张洁、戴厚英、宗璞、谌容、张抗抗、张辛欣、王安忆、铁凝、刘索拉、残雪、刘西鸿,方方、池莉等重要作家),发现女作家作品中时隐时现的女性视点与立场的流露,提出了女性写作的“花木兰式境遇”——化妆为超越性别的“人”而写作的追求,在撞击男性文化与写作规范的同时,难免与女性成为文化、话语主体的机遇失之交臂,并在有意无意间放弃了女性经验的丰富庞杂及这些经验自身可能构成的对男权文化的颠覆与冲击。本书是国内研究新时期女性写作的奠基性著作。 本书作者戴锦华最早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和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成功地再解读中国重要女作家的创作,成为今天的一种范式。 戴锦华的强大和缜密超越了简单的女性立场。她有理论,但保着敏感和热情。她有视野与深度,不流于一声叹息。更可贵的是,她的视野穿越了学院,来到了广阔的社会中间,她看到繁华表象下遮蔽的另一种叙事。她是一个真正的思想精英。 -
印痕
-
浮出历史地表
《浮出历史地表》是第一部系统运用女性主义立场研究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的专著。借助精神分析、结构、后结构主义理论,本书作家论形式深人阐释了庐隐、冰心、丁玲、张爱玲等九位现代著名女作家,同时在现代中国的整体历史文化语境中,勾勒出了女性写作传统的形成和展开过程。理论切入、文本分析和历史描述的有机融合,呈现出女性书写在不同时段、不同面向上的主要特征,及其在现代文学史格局中的独特位置。本书自1989年问世后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中国女性批评和理论话语“浮出历史地表”的标志性著作。 -
《哈姆雷特》的影舞编年
本书由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与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孙柏两位合作完成。主体部分共有“经典的双刃”、“《哈姆雷特》的意味”、“劳伦斯·奥利弗或《哈姆雷特》的声画之舞”、“冷战氤氲、丹麦王子与悲剧的多重意味”、“柯静采夫,冷战文化的内部与外部”、“低回与寂寥之间”、“剧变时刻、《哈姆雷特》:英雄或幽灵归来?”、“后冷战,庆典时刻与《哈姆雷特》的‘完满’”、“《哈姆雷特》中国行”、“独立电影?影像与暴力之维”、“21世纪的《哈姆雷特》及结语”等十一部分组成,以对谈的形式来梳理《哈姆雷特》电影改编的历史脉络,试图铺展这一经典之作借助不同的银幕演绎而打开的文本褶皱,并在此基础上以揭示和显影这一社会象征行为的历史书写意谓,深入地阐发萦绕着哈姆雷特银幕形象而获得呈现的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内在的精神分裂,以及莎士比亚戏剧等世界名著及其改编电影的文本内外、台前幕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