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爾斯家園
威爾斯自成一格,古老、獨特而令人難忘。受到大西洋猛烈衝擊的崎嶇地區居住最後的原不列顛居民。這個民族擁有豐富的歷史和自己的語言。早在英語流傳之前,以其母語稱為「Cymry」(●音Kumree)的威爾斯人已經以其抑揚頓挫的凱爾特語創作史詩。 莫里斯一族在英國這片遙遠的西部一隅居住已有數世紀之久,珍.莫里斯位於山與海之間,名為崔芬.莫里斯(Trefan Morys●亦為作者筆名)的住宅,原為附近莫里斯家十八世紀祖宅的馬廄。莫里斯眼中的這座平實建築,不止是自己和自己一生的投影,同時也是威爾斯的縮影。威爾斯長期以來排除一切,保存自己的特質。在這本流暢而溫馨的著作中,她探索了這座建築的歷史,並邀請讀者大幅而鉅細靡遺地前往參觀,內容由包括八千冊藏書的圖書室到這位旅行者豐富人生中的紀念物和各種回憶;另外還有威爾斯式的親切而令人興奮的爐邊家常。 這部著作溫馨而有趣,親切而有深刻的見解。《威爾斯家園》是深入威爾斯心靈之旅,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作家對於威爾斯精髓最深刻的探索。 -
香港:大英帝國殖民時代的終結
◆當代最經典、詳盡的一部香港發展史! 作者結合第一手珍貴史料及三十年間多次遊歷其境的親身見聞, 忠實重現自1840至1997年間長達一百五十多年, 香港過去的原型與今日的風貌……。 十二世紀時,曾有一位術士詩人預測香港的未來將是:「深夜繁星一片燦爛,萬千船隻往來其港。」誰也沒想到,幾個世紀過後,每位乘坐自廣州航往香港的「星湖號」的旅客,都能親眼所見這預言中的燦爛瑰麗的景象。 香港,今日東方最亮的一顆明珠,摩登華麗;但是,相對於一百五十年前背負著「海盜島」粗野卑劣的名稱,香港從一個貧困荒涼的村落小鎮搖身一變成了現代的富庶商港,不折不扣是一則「麻雀變鳳凰」的精采發展史。而其命運的轉折全然繫之於一個殖民帝國──英國的興衰起落。 1840年代,香港從清朝的手中割讓給大英帝國,正式開啟發展之路;直至1997年回歸中國,終於結束她的殖民地身分,而香港的回歸也代表了一個殖民帝國的終結,如書中所言:香港是大英帝國最驚心動魄的終曲。 當代旅行文學名家Jam Morris結合蒐集而來的第一手資料,及三十年來多次旅遊香港的見聞體驗,從喧鬧低俗的後巷到跑馬地的豪華馬場,生動呈現商場大班一邊啜飲香檳、喝著燕窩湯,一邊下賭注的畫面;同時描繪早期鴉片貿易商、海盜、殖民者、金融家如何在此地各顯神通而擁有各自的天地。 作者試圖描繪大英帝國殖民下的香港如何發展、生存,以及接近1997回歸之前的社會聲浪。尖銳而具感情的筆觸,讚揚香港的魅力與精采,卻也不忘披露這城市隱晦敗德的一面;有香港的過去,也有香港的現況。 -
威尼斯
作者珍.莫里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將近結束時第一次來到威尼斯,當時它仍然流露出奇特的孤立感和疏離;這也是威尼斯在歐洲數世紀以來如此獨特的原因。威尼斯是一個一半歡樂,一半憂鬱的城市,但卻不是為眼前的不安憂鬱,而是為古老的遺憾。作者因為熱愛威尼斯的感傷和浮華;喜歡它造就過去帝國輝煌那種徘徊不去的蔑視;它特性中主要的歲月和腐敗的味道;於是她一再重返威尼斯,並記錄下她對威尼斯的熱愛與威尼斯過往的輝煌。作者簡介 珍.莫里斯(Jan Morris) (撰寫此書時,名為詹姆斯.艾里斯)是英國威爾斯人,她的一生分為兩個主要時期,一為她在北威爾斯的書房、她在南威爾斯黑山(Black Mountains)的鄉間住宅,以及其後在旅居國外。她曾寫過以威尼斯海外帝國和威尼斯動物生活的書籍,除了有關大英帝國的《大英和平》(Pax Britannica)三部曲,還有關於牛津、曼哈頓、雪梨、香港、西班牙和威爾斯的記述,加上二本自傳式著作、六冊旅遊散文集和小說《哈弗最後的來信》(Last letters from Hav);後者曾列入英國布克文學獎(Booker Prize)候選作品。她編輯過《Oxford Book of Oxford》和維吉妮亞?吳爾芙(Virginai Woolf)的旅行寫作。她同時為威爾斯大學榮譽文學博士。 -
世界
作为游记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步入耄耋之年的简·莫里斯回顾自己半个世纪的历程,写下《世界:半个世纪的行走与书写》一书。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作为媒体记者和游记作家的简·莫里斯的足迹踏遍世界各个角落:见证人类登顶珠穆朗玛峰到亲历二站后对战犯的审判;品尝了西班牙的贵腐葡萄酒又体验了中国的神奇药膳;从众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到名不见经传的北非村庄,简·莫里斯已经超越了旅游者的身份,而更似一位形貌低调的当地居民。她不写名人政客,只写斜阳下匆匆回家的士司机的会心一笑、街头巷尾值得流连徘徊的小风景,她笔下的那个城市经她雕琢而散发出别样光芒。正如莫里斯在访谈时所说,她常无目的地闲逛以及像狗一样咧嘴微笑在城市里行走,正是这样的一种姿态使得她的游记散文洋溢着斑斓色彩、渗透着智者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