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地上的事情
苇岸把麦地、树林、冬日的小灰雀,连同自己质朴的生命一起带入太阳的光流。苇岸不仅安息在丰盛的麦地之中,也将永远活在金子一样闪耀的他的语言里,他的语言目击了创造。 ——王家新 在苇岸的生命里,钟表还没有发明,他只是从对天象的推算和对地理的察看中感受四时的变化,从血液的运行中 体味生命的流动。他延用的是一套古老的思维逻辑,并且如同恐龙和猛犸,因其在现代社会的绝迹而显得异常可爱。 ——祝勇 读一读苇岸宅心仁厚的散文,会让我焦躁的情绪迷途知返,重怀感恩。他让我只要看到缓缓移动的羊群露出草丛的背脊,就相信即便最荒凉的地方也有善美生生不息。 ——周晓枫 来到他那旷阔的、安静的,经由他细细抚摩过的世界。这时,我沉痛地感受到了一种丧失:中国失去了一位懂得劳动和爱情的善良的公民,中国散文界失去了一位富于独创性的有力的作家。 ——林贤治 在苇岸先生阅读、写作面对的墙上,一直挂着两幅肖像,他们是列夫•托尔斯泰和享利•戴维•梭罗。他对朋友们说,他是生活在托尔斯泰和梭罗的“阴影”中的人。实际上,他是一个“人类的增光者”,仁厚的博爱和至善的赤诚以神奇的力量使他在同代人中出类拔萃。 ——袁毅 他是大地上寻找花朵的人,季节是他的向导。 他处在自然的核心,每天,他与光明一起开始工作,与大地一同沐浴阳光或风雨。他懂得自然的神秘语言,他用心同他周围的芸芸生命交谈。他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与自然最古老的一种关系。只是如他恐惧的那样,这种关系,在今天的人类手里,正渐渐逝去。 他像学者熟悉思想和书册那样,熟悉自然,熟悉它的植物和大地。他能看出大地的脉络,能品土壤的性质;他识别各种鸟鸣和兽迹,了解每样植物的花事与吐蜜的秘密。 他滞于现代进程之外,以往昔的陌生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他的孤单存在,告诫人类:在背离自然追求繁荣的路上,要想想自己的来历和出世的故乡。 他是苇岸,大地上的苇岸,汉语世界里最后一位孤独的放蜂人。 -
我们周围的仙境
畅销近百年的英美自然文学经典名作,著名作家王蒙、著名诗人北岛、著名作家王朔、著名导演张元、著名作家阿来联合推荐。 都市化时代的理想馈赠,洗涤焦灼躁动的精神清泉,百读不厌的理想藏书。 走进天才少女的心灵世界,感受与大自然亲密合一的清幽禅意。 她的目光异常温暖,她总是虔诚地细细勾画森林中那些鲜活的生灵;她的心异常敏感,并以神性的思想和情感去深究那些动植物喜怒哀乐的微妙情感;她以天然的童具童趣,认知这个世界,并将这个答案告诉更多的人——即便已不是那个年纪的人们,也依然能够感受其清逸的脉动,并为之深深感动。 “仿物拟人、童真趣语”,《我们周围的仙境》是梦幻的、似曾相识的。时光回转、记忆之初,年幼时的好奇与想像、执拗与坚持都是那么的可喜、可爱。那时每一件事物都是活动的、可以与之对话的。重温这样的语境,人们不由得会心一笑…… 奥帕尔是一位神童,她是上帝下派人间的真正的精灵。无论她身在何处,她都能感受并陶醉于身边的美景,她热爱每一块林地并称之“这是能居住的最美妙的世界”。她用纯真而烂漫的笔调将人们领进时而欢乐时而恬静的梦幻之地,这正是我们灵魂的栖居之所。难以想像,如此美妙的精神创造来源于奥帕尔幼年时深深孤独的自我排遣。她把自己的梦奉献出来,成为所有人的梦、所有人的家。 奥帕尔·怀特利,曾经的美国天才少女。5岁起记日记,到13岁时,她已开始就自然和地理问题作讲演。她儿时所写的日记在20世纪初成为风靡无数美国家庭的畅销书。她出生于美国俄勒冈州的一个伐木工之家,从小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长大,有一种奇异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能力。但中年以后,她开始深受精神分裂症的折磨,1948年她的朋友们开始认为她不能照顾自己;她被送进英国的精神病院,在这里一直呆到1992年去世为止。她再没有外写书或是回到儿时深爱的森林中。 全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是《小奥帕尔的日记》,记载了一个小女孩因为热爱森林和动物而得不到理解的隗独的童年,充满让人忍俊不禁的天真童趣;第二部分 《我们周围的仙境 》是她长大后所定的自然观察札记,内容更加知性、丰富,充满奇幻的浪漫想像,教人如何欣赏身边的仙境。 -
低吟的荒野
作者曾获美国自然文学的最高奖项——约翰•巴勒斯奖章,也是唯一获得四项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民间自然资源保护奖的作家。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书中以春、夏、秋、冬四季描述了美国北部的奎蒂科-苏必利尔荒原,笔触优雅、沉静、细腻,生动地唤起了人们对原野的视觉和声音的感受,令人沉浸在广袤的宁静之中,去体验更深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
心灵的慰籍
本书是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及诗人特丽·T·威廉斯(1955 -)的代表作,被誉为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将自己及其家族的经历、美国西部大盐湖及熊河鸟类保护基地的特殊环境联系在一起,用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展示在人们面前。特丽·T·威廉斯生长于美国犹他州的盐湖湖畔。 作为摩门教徒,他们家已经在那里繁衍了六代。然而,由于位于美国核试验基地的下风口,威廉斯家族的女性多半都患有乳腺癌。她的祖母、外祖母、母亲及六位姑姨都做了乳房切除手术。其中的几位最终都死于癌症。因此,作者用“女性只有一侧乳房的家族”作为此书的跋。 与此同时,威廉斯发现盐湖水在不断地上涨,从而使熊河鸟类保护基地的鸟类受到威胁,有些鸟类可能从此消亡。人类的悲剧与自然界的悲剧同时上演。这种现象使作者大胆地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写作方式来展示她的生态视野。她将人类内心的情感世界与特定的自然风景溶为一体。这些类似日记的优美的散文记述了作者陪同患乳腺癌晚期的母亲在大盐湖湖畔走过人生最后一程的经历。 全书36章。每一章节以熊河鸟类保护基地的一种鸟类命名。章题下面是盐湖水的水位记录。盐湖水位的上涨与作者母亲病情的加重相呼应,自然界的悲剧与人类的悲剧交替上演。从而体现出一种博大的生态视野及土地伦理:即人类、动物及植物都属于同一个地球社区,彼此不可分隔,息息相关。 当作者动手整理她在盐湖湖畔的日记,准备出书时,她本人也被确诊为乳腺癌,年仅34岁。她翻开这些记录与母亲弥留人世时的日记,鸟的羽毛,盐湖畔的细沙,鼠尾草的叶片纷纷从日记本中落下,触动了她内心的悲痛。如她本人所述:“我讲述这个故事,是为了抚慰自己受伤的心灵,是为了面对我尚无法理解的事物,是为了给自己铺一条回家的路,因为我认为,‘记忆是唯一的回归家园之路’。我一直在避难,这个故事是我的归程。” -
溪畔天问
自从《溪畔天问》发表之后,安妮・狄勒德这个名字便代表了最优良的写作。她以精心雕琢的文字、敏锐的观察和创新而深沉的洞见,在美国文坛争得一席之地,让所有阅读这本书的人都忍不住陷溺。她住在弗吉尼亚州蓝岭的听客溪边,放空自我,用最真挚的眼睛观察大自然:一只青蛙、一尾麝香鼠、几个螳螂卵鞘、一条缠结的蛇皮,或大或小,或生或死,或狂暴或温柔,透过她的视网膜,便有了让人惊喜的特殊美感。短短的一年,在季节的更替间,在人、生物和造物者间,她细腻地探索了大自然里美和暴力共存的宇宙意涵。许多评论家认为,这本书更胜于梭罗的《湖滨散记》;另外一些人则说,它足以媲美法布尔的《昆虫记》。而对狄动德来说,这是她以二十六岁时该有的一切放边,来与世界上最伟大的主题交锋的大胆尝试。这番尝试无疑是成功的。阅读《溪畔天问》会是一次心与灵的礼拜,一篇敬虔的祈祷,一场无与伦比的观察体验。 -
遥远的房屋
在美国东部的科德角海滩上,曾经有一座孤零零的“水手舱”,贝斯顿在这座房子里,与大海相伴生活了一年,在这,他聆听着涛声的节奏,感受海滩四季的变幻。他看到了大海的温柔和狂暴,沙丘的包容和冷峻,还有形形色色的生命之旅…… 那所遥远的房屋,30年前已经葬身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