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拉伯通史(第十版)(上下册)
《阿拉伯通史(第10版)(上下册)》以其洋洋洒洒达700页之多的文字篇幅,完成了一个全面、扎实的基础性知识工程,这对了解阿拉伯世界其后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在这部通史的主要内容结构中,包括了讲述阿拉伯人的祖先,阿拉伯人的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现和伊斯兰教的兴起,以及早期的哈里发制度。然后,通史追溯了伊斯兰教势力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扩张的过程:他们穿过北非,进入伊比利亚半岛,跨越比利牛斯山脉,再北上至西部法兰西的普瓦蒂埃,北部到达拜占廷帝国的安纳托利亚,向东则进入中国的西部地区。通史记录了伍麦叶王朝(公元661-750年)和阿巴斯王朝(公元750-1258年)这两个阿拉伯中央帝国的兴衰始末,二者曾分别定都于大马士革和巴格达,后者直到被蒙古的旭烈兀所率领的铁骑攻陷后而遭到毁坏。通史讲述了阿拉伯文明全盛时期的故事,还有它对欧洲文艺复兴所作的巨大贡献。统一的阿拉伯帝国被割据势力搞得四分五裂,继之而来的就是分别在埃及、西班牙和其他地方出现的一些阿拉伯小王朝;非阿拉伯的穆斯林人物渗透到阿拉伯都市社会的精英阶层之中,他们当中有波斯人、突厥人、柏柏尔人和麦木鲁克人,这种状况所造成的后果就是阿拉伯历史的支离破碎。 -
大中东行纪
恐怖主义为何主要在大中东猖獗? 突尼斯小贩自焚何以点燃北非局势的燎原之火? 巴勒斯坦、黎巴嫩、苏丹、索马里、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等纷乱不断的前因后果? 大中东有怎样的历史和文明? 伊斯兰世界的现状和前景何在? …… 寻路大中东, 从历史解读硝烟,用脚步探讨文明。 本书由作者逐一游历大中东各国的经历,追述大中东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并以人类历史的纵深和国际政治的视野,探究中东、北非、高加索等地区硝烟不息的历史缘由和现实原因,汇聚作者对人类不同文明之间横向交流与纵向演变的观察和体会。 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之间的碰撞与消长,罗马、波斯、拜占庭、阿拉伯、蒙古、奥斯曼等帝国的冲突与兴替,英、法、意、俄(苏)、美等强国百余年来在大中东的掠夺和影响,以及大中东各国谋求独立、发展的抗争与曲折——作者将在大中东31国的经历、见闻和思索,连缀起来,拼接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中东文明图景。 -
我不允许自己难过太久
《我不允许自己难过太久》出版即震惊整个美国,荣获美国年度自传最佳图书奖,最畅销图书奖。 它是当今世界唯一一本从女性的角度,记录了中东的战争、阴谋、暗杀、宗教冲突下感人至深的故事的图书,让人潸然泪,畅销书《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的姐妹篇。 凯茜•苏丹,在美国华盛顿富有家庭里长大,有着十足的叛逆个性,为了爱情,毅然跑到时局动荡的中东,迎接她的是穿梭的子弹,轰隆的炮声以及断垣残壁。 战争的苦难无奈,她无力逃避。而她唯一能对抗的武器,就只剩下内心的平静和优雅,她坚持烹饪法国菜,喝土耳其咖啡,用一颗妻子和母亲的坚强的心,守护丈夫和两个孩子,努力维持家庭的秩序和常态。 在真实而恐慌的乱世,她让我们感同身受比恨更绝望的悲痛,而那些令所有人心痛得不能呼吸和怀抱希望的情节,向我们昭示了,人生太短暂,也有太多意外,沉溺在悲伤里止步不前毫无意义。 媒体及专家评论: 终于,终于,终于有了一本书探讨黎巴嫩的复杂问题,揭示其复杂的真相!我们已经受够了那些抓人眼球的标语口号和媒体引用的所谓精言妙语。太棒了! ——美国中情局前官员 杰克•赖斯 苏丹对发生在黎巴嫩南部的事件进行了客观、准确的描述。作为一名在黎巴嫩南部度过了24年的联合国官员,我得说,她代表那个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发声的群体发出了响亮的声音。 ——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前高级顾问 蒂默尔•格克塞尔 《我不允许自己难过太久》选取家庭这个平常的视角,讲述了战争的创伤。这部回忆录所呈现的,犹如在屏幕后移动的针孔照相机所摄下的画面,描写了一个扣人心弦的关于生存的故事——不是苟且偷生,而是一种全家人要不惜一切地守在一起、平平安安的承诺。如果想了解一个家庭在战火笼罩下的遭遇,这本书就不可不读。 ——美国图书奖获奖作品《乌木群岛的女王》作者 科琳•麦克尔罗伊 凯茜•苏丹以心酸的笔调,描写了她自己在一个与我们很少人有关联的国家的生活,但她的故事却让我们所有人得以理解世界上的女人每天所做出的牺牲。她成功而震撼人心地揭示了战争给家庭带来的影响,让我们看到这类冲突给今天的世界所造成的影响。 ——伊恩•格雷厄姆•利斯克 Scarletta出版社总编辑 作为一名与其他组织一起致力于禁止使用、销售和转让集束炸弹的人士,我赞赏凯茜•苏丹的努力,她探讨了那些致命武器对黎巴嫩平民——包括许多儿童——所造成的灾难,那些可恶的、没有爆炸的以色列集束炸弹至今还在使人丧命或致残。 ——美国非政府组织黎巴嫩特别小组执行理事 乔治•科迪博士 战争时期,女人必须尝试难如登天的使命:在周遭的混乱之中,创造一个宁静的港湾。在这里,凯茜•苏丹怀着身为恋人的痛苦、身为妻子的惦念、身为母亲的一刻不停的忧虑,为我们讲述了黎巴嫩这个多元社会的崩裂。她的故事使我们对中东地区的零星“了解”变得连贯而鲜活起来。 ——耶路撒冷坦图尔大公学院院长 大卫•伯勒尔 当媒体再一次关注贝鲁特的动乱之际,这部回忆录为中东地区持续不断的冲突以及对其具有不可推卸责任的美国政策错误提供了充分合理的解释。 ——美国和平基金会主席 莎拉•哈德尔 -
阿拉伯的劳伦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德国的盟友土耳其趁机侵入阿拉伯半岛,而该地区的各个部族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无力抵抗土耳其侵略军。英国军方派了“阿拉伯通”陆军情报军官劳伦斯到那里进行活动。英国在阿拉伯半岛的意图是给阿拉伯人有限的枪支弹药,使其牵制土耳其的兵力,同时将阿拉伯各部族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劳伦斯基本上是按照这一战略采取行动的,但做法上非常讲究策略。他换上阿拉伯人的服装,尽量在生活上接近阿拉伯人,由于突击队屡建战功,威震中东,劳伦斯因此被誉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书中描写了劳伦斯以气魄发动的长途奔袭亚喀巴、大马士革土耳其守军的英勇事迹,以及他与阿拉伯枭雄费萨尔王子的友谊等诸多历史细节,突出剖析劳伦斯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他内心对于英帝国中东政策的反抗与挣扎。为了突出劳伦斯的空前也可能是绝后的壮举,作者还以并行线索叙述两位杰出的美国与德国情报人员的努力,实际上是一种对劳伦斯的衬托。 总之,这是一部出色的传记,传主充满魅力,传记本身也文笔优美流畅,情节曲折,而不失真,它是了解一战东线史、英帝国外交政策、中东现代史的钥匙。 -
爆炸芒果
阿里·什格里,空军下级军官,谁该为他那战功赫赫的父亲之死负责?奥贝德,阿里的“爱人”,一夜之间却消失不见了……阿克塔将军,巴基斯坦二把手,他为什么在自己乘坐的飞机上释放神经毒气?班农中尉,名为美国派来的训导指挥专家,真实身份却是……他们与1988年“巴基斯坦空军一号”的坠毁和齐亚·哈克总统的殒命有什么关系?谜底一步步揭开…… -
耶路撒冷三千年
你会忍不住爱上这座城市,它是人类的瑰宝。而这本书值得你一读再读。 ——比尔•克林顿(美国前总统) 西蒙•蒙蒂菲奥里扎实的研究功底,栩栩如生的讲述能力,使得无论是学者还是门外汉,都将这本书视若珍宝。 ——基辛格(美国前国务卿)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2011年年度选书,基辛格视 若珍宝的经典巨作。读《耶路撒冷三千年》,了解真实的耶路撒冷,更是明白世界为何演变成今天的模样。 耶路撒冷曾被视为世界的中心,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是文明冲突的战略要冲,是让世人魂牵梦绕的去处,是惑人的阴谋与虚构的网络传说和二十四小时新闻发生的地方。 西蒙•蒙蒂菲奥里依年代顺序,以三大宗教围绕“圣城”的角逐,以几大家族的兴衰更迭为主线,生动讲述了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以客观、中立的角度,透过士兵与先知、诗人与国王、农民与音乐家的生活,以及创造耶路撒冷的家族来呈现这座城市的三千年瑰丽历史,还原真实的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