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光中散文精选集
新世纪散文家·第一辑。 余光中,四方都传诵他的诗文。他引领读者在人文情思的路上观奇涉险,在想象力的锻炼与世事的认知上获得多重惊喜。 余光中的散文如奇峰异嶂层叠,未读1963年的《鬼雨》,不能算是入了山;错过了1966年的《南太基》、《望乡的牧神》,1967年的《给莎士比亚的一封信》,1968年的《下游的一日》任一篇,都不能算是。60年代他同一时期的作品各具奇妙音频,嗣后,抒情写史, -
余光中谈诗歌
当初,之所以选择他谈论诗歌,实为其特殊的经历和身世使然。一是,他创作兼通四度空间:梁实秋先生曾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不仅如此,除诗歌、用文外,他还是评论和翻译的高手。因此,对诗歌有特殊的敏感和把握。二是,他一生大半时间流徙、漂泊。幼年时流落巴蜀,后背井离乡去了台湾,几度去美国,返台后又去了香港,直到临近花甲才定居高雄。这不仅大大拓展了个人的创作天地,而且增进了他对中西文化的体认和参同,尤其是对文学、艺术和悟识。三是,他是台湾现代诗歌的主将之一,他迂回曲折的创作心理,不仅见证了台湾的现代诗歌,而且也是整个中国现代诗歌演进的缩影。可以这么说,惠风论丛因他的入阵,更显天合整实。 -
逍遙遊
《逍遙遊》是余光中的最具代表性的文集,書中文章多次被選入文選集中。早年由文星、時報出版,已絕版多年,很多讀者詢問此書。書中的二十篇文章,皆是一九六三~一九六五年之間所寫,文體兼具知性與感性。有抒情的散文如〈落楓城〉、〈鬼雨〉,文學的批評如〈剪掉散文的辮子〉、〈儒家鴕鳥的錢穆〉。本書收錄了青春盛年的余光中,值得讀者品味再三。 -
从徐霞客到梵高
《从徐霞客到梵高》是余光中继《掌上雨》和《分水岭上》之后的第三本纯评论文集。其中的十四篇文章,一半写于香港,一半写于高雄;最早的一篇写于1981年,最晚的则写于1993年。书名《从徐霞客到梵高》,因为其中有四篇文章析论中国的游记,另有四篇探讨梵高的艺术,占的分量最重。游记既为散文的一体,往往兼有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之功,因此论游记即所以论散文。 -
听听那冷雨
《听听那冷雨》是我四十三岁到四十六岁之间的文集,其中的二十八篇文章,从抒情的《听听那冷雨》到幽默的《借钱的境界》,从书评、序言到诗论、乐评,都是我第三次旅美回台以迄迁港定居之间的心情与观点。《听听那冷雨》一篇风行两岸,多次选入台湾及大陆的课本及散文选集。 -
青青边愁
《青青边愁》是我中年的散文集,所收几乎全是我香港时期前三年的作品,有的抒情,有的议论,有的是长文,有的是小品,按其性质分成四辑,其背景在纯文学版的后记里已经详述。书出之后,也曾引起一些反应。例如《高速的联想》、《沙田山居》、《尺素寸心》三篇抒情文,都常入选散文选集,甚至译成英文或纳入课本。评析戴望舒、闻一多、郭沫若、朱自清等民初作家的几篇。传入大陆以后,也曾引起不少的讨论。 至于书名《青青边愁》,则是因为当时我在香港,等于从后门远望故乡,乃有边愁。边愁而云青青,乃是联想到苏轼隔水北望之句:“青山一发是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