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为你指路?一只狗!
树莓糖和神秘主义哲学家埃克哈特有着怎样的关系?为什么理发是一种仪式?一位西藏喇嘛如何对待一只讨厌的苍蝇?七十趟外出散步,让洛伦兹•马尔蒂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了神秘主义的痕迹:一条田间小路在讲故事,一棵树在布道,一只口渴的狗可以教给人真理,一次喧嚣中的都市漫步可以成为一次灵魂的修行,一扇橱窗教人认识自己,一场飘落的细雨让人浑然忘我;对于在职场上奔波忙碌的人们,一位年老的僧人给出了他的生活建议;与一位海关人员的相遇带来关于老子的联想;乘坐火车旅行,让人明白了生活的运行很少遵循既定的时刻表;一本相册提出了任何人都难以作答的问题。洛伦兹•马尔蒂代表了一种与世俗生活紧密相连的神秘主义哲学。他将神秘主义系在了日常的绳索上。一本富有启迪的神奇之书,一次完美优雅的哲学散步,献给所有想要探寻生活真谛的人们。 -
与神在爱中相遇
-
奥义书
《奥义书(精编版)》是《奥义书》的精编。“奥义书”顾名思义,即具有深刻含义的典籍,是千年不衰的印度圣书。不仅是古代印度圣贤对弟子进行传道授业的秘传,而且是印度人思考自我和宇宙的源泉。印度的宗教哲学多是从奥义书发展而来,千百年来对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有印度的《论语》和东方的《沉思录》之誉。 据说佛教的思想也是缘于《奥义书》,而佛陀是应用了他的大智慧将《奥义书》的哲学义理融会在其思想之中。从巴利文献看来,许多佛陀的对话都是一种“隐藏的哲学”:仅扼要勾勒出佛陀思想的大概,烘云托月,言有尽而意无穷。比较起来,《奥义书》显得更有组织、更有系统。 《奥义书》最早出现于公元前9世纪左右,较晚产生于公元后。 较早的《奥义书》有《广林奥义书》、《歌者奥义书》、《他氏奥义书》、《由谁奥义书》第13种。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颇受印度几百年间许多思想家的喜爱并广泛流传。 《奥义书》由专业研究人员翻译,精选了古老《奥义书》的精华,不仅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而且故事性较强,阅读一让人大彻大悟。 -
圣血与圣杯
这里展示的是两千年来最具颠覆性的秘密。 1982年首次出版的《圣血与圣杯》引发了世界暴风骤雨般的争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至今余波未平。 故事扣人心弦之处并非宝藏本身,而是宝藏背后隐藏了近两千年的秘密。这是一个具有爆炸性并将引发广泛争议的秘密。其影响已大大超出比利牛斯山脚下的小村庄,震撼着整个西方文明。它使当代世界政治乃至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信仰大厦受到冲击。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圣杯本身。 作为《圣血与圣杯》的最新版本,本书增加了全新的引言,公开了许多从未发表的照片,结论非常有说服力。尽管结论对于许多人来说有些骇人听闻,甚至危言耸听,但无论读者观点如何,本书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上佳之作。 -
吸血鬼全书
吸血鬼的起源到底是什么?斯托克的小说《 德拉库拉 》灵感何来?吸血鬼一年中最容易出现的时间是哪天?怎样彻底的杀死吸血鬼,大蒜、十字架是否有效?如果美国有一个“吸血鬼首都”,它会是哪儿?最邪恶的吸血鬼在哪里?各民族文化中吸血鬼的演变沿革又是怎样的? 作者通过多年的实地走访,收集了爱尔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海量的吸血鬼传说,并对故事的流传、演变过程进行了考证。鲍勃•库仁带领读者走进吸血鬼的历史和世界,从而还原出真实的吸血鬼形象。 我等着你,盼着你。 在罗德岛考文垂( Coventry )附近一个偏僻的墓地,曾经竖立着一个墓碑,上面刻着上面那一行令人不寒而栗的文字,这是吸血鬼夫人的召唤。 “吸血鬼”总是使人联想起这样的景象:东欧凋敝的古堡;穿着黑色披风,神情忧郁、面色苍白的贵族;獠牙咬断了少女的脖颈;这些邪恶的精灵最终被十字架赶走。这些已经成了各种关于吸血鬼的小说、电影和电视节目的主要素材。可是真实情况远非如此,因为实际上吸血鬼比这些描述的要复杂得多。本书旨在全面介绍在不同文化中吸血鬼的形象和特点。书中提到的观点绝对会颠覆你过去对吸血鬼的认识,它们潜藏在世界的各个地方。不论深夜还是正午,不论你在哪里,它们可能离你很近。 -
前往依斯特兰的旅程
只有以不变的热情去爱大地, 才能解脱悲伤 只有对生灵的热爱, 才能给予生命战士精神的自由 只有成为战士,人才能在知识的道路上生存,因为战士的艺术,是在平衡做人的恐惧与做人的奇妙 ——唐望 在寂静的山里,看清澈、缓动的流水不断地变幻波纹、旋转着落叶;林间弥漫着的薄雾在阳光里略含温湿,感染着鸟唱兽鸣……这时的我们能听懂这自然的语言吗?这个问题似乎有悖于现代的文明。然而,一些人正潜心于这方面的探索,向人们展示着倾听自然的新道路。 《前往依斯特兰的旅程》这本书,记述的是美国人类学家卡斯塔尼达在墨西哥沙漠偶遇印地安巫师唐望后,在后者的引导下经历了十年的心灵秘境感知的过程。这位接受现代理性思维训练的学者,通过唐望这位另一个世界的精神导师的教诲,看到了另一条通向自然的道路,听到了大自然中万物的声音。 无独有偶,在欧美被视为“东方精神的象征性存在”的铃木大拙写了《通向禅学之路》,作为佛教的一部分,禅学已存在一千多年了。也许是某种巧合,也许是除了我们现在这个世界还存在着另外一个世界,禅学也是寻找我们正在失去的世界。 随着时间的流失,我们生活中自然的东西越来越少。使用汽车飞机来挤压时空,使用电视节目代替人们之间的嬉戏娱乐,使用人工制品代替菜园的作物,使用图片电脑代替文字的阅读,使用电子通讯代替见面,等等。人们用自己的手为自己制造生活,而渐渐远离真实的大自然。 唐望和铃木大拙证实了同一个事实:“在言语性的思考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更庞大、更深沉、更直接的知觉方式”,只不过二者通向自然的方式不同。前者通过感知神秘之风的压力、黎明树页的抖动等自然现象,阐明了“万物皆有灵”的生命意义;后者则是通过自我的觉悟,释放出人的潜能,超越言语,从自然中获得新的意识和知觉。其实,我们从大自然中来,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在更深认识大自然的同时,也逐渐疏远了她,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在受到她的惩罚。 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认识是定格的、机械的和局部的,缺少大自然的灵性。但愿人们早早放下架子,去倾听大自然的呼声,与自然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