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言与真相
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文学家、革命者以及重要的国家领导人。然而,近年来学术界以及坊间对郭沫若的的认识多有偏差,将郭沫若塑造成“两面人”“墙头草”等形象,诸多言论都是建立在不实之词的基础之上。本书对于一个时期以来,郭沫若文学创作、学术研究及其他问题上的种种“流言”与“抹黑”,进行了深入剖析,澄清了加诸郭沫若身上的不实之词。同时对其中几类主要“流言”和“抹黑”的原由进行了分析,还原历史事件本来面目,为读者呈现了一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的名人的一生的不同侧面。
廓清迷雾,摒弃流言,通过丰富的材料与扎实的考证,认识真实的郭沫若。
本书作者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研究员、兼任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秘书长。
-
中国史稿地图集(下册)
《中国史稿地图集》(下)(精装)包括从原始社会到鸦片战争的有关地图。其中有原始社会遗址分布图,有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各朝代的行政区划图,有历史上的民族分布及迁徙图,有历代战争的地图,有历代中外交通的地图,有反映经济发展的地图等等;总之,尽力以地图的形式,把我国历史上各族人民重大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活动史实反映出来,使《史稿》的读者对一定历史时期人们活动的地区有个比较具体的概念。 -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除导论外,包括四篇主要论文,它们是《周易》、《诗》、《书》、甲骨文和彝铭的个别研究。《易》、《书》、《诗》均为二三千年前的古籍,真伪混杂,时代难辨。郭沫若处理尚较慎重,辨疑之处亦见功力。如《尧典》、《皋陶谟》、《禹贡》三篇前人已指出其伪。郭沫若举出七点证据,证明其为儒家的创作。特别是对《易》、《书》、《诗》内容的考释,颇多新颖精彩之处,如一向被视为神秘的八卦,前人作为许多曲解,郭沫若则从中找出生殖器和数学的双重内涵,从卦辞和爻辞中描绘出一幅现实生活的图景。其思想之犀利,释证之新颖,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随处可见。 目录 一九五四年新版引言 自序 解题 导论 中国社会之历史的发展阶段 一 社会发展之一般 二 殷代——中国历史之开幕时期 三 周代——铁的出现时期——奴隶制 四 周代以来至最近时代之概观 五 中国社会之概览 第一篇 《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 发端 第一章 《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 第二章 《周易》中辩证的观念之展开 第二篇 《诗》《书》时代的社会变革与其思想上之反映 序说 第一章 由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的推移 第二章 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推移 第三篇 卜辞中的古代社会 序说卜辞出土之历史 第一章 社会基础的生产状况 第二章 上层建筑的社会组织 第四篇 周代彝名中的社会史观 一 序说 二 周代是青铜器时代 三 周代彝铭中的奴隶制度 四 周代彝铭中无井田制的痕迹 五 周代彝铭无五服五等之制 六 彝铭中殷周的时代性 七 馀论 附录 追论及补遗 后记 …… -
十批判书
《十批判书》讲述了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以后,专制政体被推翻了,这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历史进步。在文化学术方面,儒学独尊的局面也相对地被打破了,因而学术思想呈现了相当活泼的景象。同时西方学术思想不断涌进,人们的思路也比较开阔,于是哲学、人文科学方面思想相对自由。当时国势危急,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于中国虎视眈眈,一再挑衅,更引起了学者的爱国保国的忧患意识。有些学者不能参加政治活动,于是走上了学术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专心学术,因而做出了一些学术成果。当时许多学者继承了清代朴学的作风,考据比较精审,析事论理,才求准确。也有些学者对于宋明理学有较多的了解,对于深邃的义理有较深的体会。自清末以来,西学东渐,西方学术传入中国,受到重视,许多学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西方的治学方法,致力于中西学术的会通与融合,因而达到了学术研究的较高水平。辛亥革命至一九四九年,史称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是充满了内忧外患的时期,但是当时的学术界确实出现了很多有一定价值的学术著作。民国时期的学术著作,有许多现在已买不到了,而实际上确有一定的参考消息价值。 -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最早运用唯物史观深入研究中国历史的一本史学名著,它突破了以历史文献为“国故”的局限,将其拓展到地下出土实物,把《诗》、《书》、《易》里面的的纸上史料,把甲骨卜辞、周金文里面的地下材料,熔于一炉,提出了一个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 -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二十世纪已经过去,中国历史学经历了一个变革创新的世纪,兴旺丰收的世纪,兴旺丰收的世纪成绩显著,名家辈出,值得大家去研究和总结,本社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旨在系统地展示了上个世纪的史学成果把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学家的著作奉献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