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食美刻
自己动手的做食物,不仅仅是出手DIY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可以控制原材料的使用,让自己和家人吃得更健康。亲手为心爱的人煮一餐饭吧,然后看着他吃得很满足的样子,体味简单的幸福。 -
左烧烤右煨汤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美食是这样炼成的,主要内容有、聚德:金炉长燃千年火、东来顺:一涮天下暖、鄂有香蕲、鱼宜三吃、紫云茶、东城山雉汤、魏氏熏鸡、阳谷炊饼、吃在夷陵、东城春鸠脍、开封灌汽包子、永远的海带、忆念中的地米菜、抗日豌豆的吃法、客家酒糟鱼、为甚酥与东城饼、艾米里 白辣椒、鸡蛋·单身汉·荷包式速食、半壁山与茹粉丸子、烤蛋、鱼头、冻笋、买茶者说、泡菜解酒、黄金宝石翡翠汤、吃与文明、蒸笼上的岁月、浪漫的守候、吃鱼者说、糯米鸭血、会唱歌的黄咕丁 捕鳝与吃鳝;第二部分一辣天下红、生命中不有够没有辣椒、辣椒的起源、辣椒的长征路线、辣之最 川湘食辣秘笈、辣椒与瘦腰、辣椒的本土化生存、红辣酱、泡椒、米粉辣椒、辣椒的段位、落霸如碧两相依、20世纪的辣椒等。 -
餐桌礼仪
一部了解人类历史的启蒙著作。——《纽约客》 维萨女士披露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文化联系,展示了博物学方面的求知欲,这是一本深思熟虑与轻松有趣水乳交融的书。——《纽约时代周刊》 她渊博的知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所讨论的主题,她有着无法压抑的热情。——《环球邮报》 玛格丽特·维萨,这位备享赞誉的《一切取决于晚餐》的作者,在本书中将她敏锐的眼光与横溢的才华从我们所吃的食物上转到我们吃它们的方式上。《餐桌礼仪》探索了我们餐桌上既不可思议又富有启迪的色彩斑爛与错综复杂的世界,枚举了从古代希腊人到现代雅皮士、从食人风俗到圣餐、从正式的晚宴到野餐、从庄重崇高到荒谬怪诞的种种例子,来阐述她的观点。 当我们在一起用餐时,我们也带来了文化,纵观历史,餐桌礼仪是维持和平的一种方式,是约束人类野蛮举止的缰索,一个通过它可以让我们表达善意、仇恨、对我们所处社会位置的感觉的媒介。 -
大蒜
你可知道,在市场上经常可以买到的普通白蒜,仅仅是世界上成百上千种大蒜中的一种? 在加利福尼亚北部酒乡,葡萄园环绕中的一个小农场,主人切斯特?阿伦花费近十年的时间来栽培大蒜,如深红色的西班牙罗杰、美味的古特马兰、淡玫瑰红的切斯诺克,以及其他52种非同寻常的大蒜,他对大蒜的狂热吸引了美国各地的大厨纷至沓来。而从这本来自阿伦亲身经验的的书中,你将会了解大蒜,这种在6000年前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陪葬中就曾亮相的植物的历史,学会鉴别各种大蒜的滋味以及如何在自己的阳台上种植大蒜,当然,还有怎样将大蒜做成各色令人着迷的菜式(乃至甜点)的菜谱,比如来自旧金山臭玫瑰餐厅著名的多瓣蒜鸡。 毫无疑问,这正是一个大蒜迷必读的大蒜圣经。 -
赤木家的食器櫃
創作日常用漆器的赤木明登與智子 從家中的食器櫃選出200件作品 談當代創作器皿的30位作家 及在能登的飲食生活 傳達他們所體驗的器與生活 「在當時,還沒有可以豐富我等庶民生活,散發著時代洗練的光輝,以日常使用為目的而手工製作的日常之器。現在回頭看,那一直要到八○年代中葉才慢慢出現。」 「此後三十年,我們陸續買了生活中必要的器皿,也一路使用至今。雖然只有三十年,但這之間,器皿的世界就像是海面上的波濤一樣,潮起潮落,最後在岸邊沖積出一片歷史。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俯瞰這段歷史,是本書的旨趣。」 大家都很好奇:器物家、生活美學家平常是如何使用器物的呢? 輪島漆藝家赤木明登是製作符合現代生活的漆器家。這三十年,赤木家用的是什麼樣的器物呢?這回,赤木夫婦一起來聊聊這些現代作家的器物,也談談四季分明的能登所產的美味料理。 赤木家除了一家三口之外,還有八名學徒共同生活,日式西式中式料理,喝茶咖啡啤酒紅酒燒酒,吃和果子蛋糕布丁……為應付這一大家子,所擁有的器皿數量凡同小可。 趁著此次展覽的契機,赤木明登與妻子智子小姐一同檢視了伴隨他們家三十年生活的器皿,並從自一九八四年起至二○一三年為止的三十年間,各年取一名作家的一件作品做為代表來說明,不僅可欣賞單件作品之美,縱觀之下也構成了一段日本食器文化史。 赤木家所在的能登位於日本東北方,依山傍海、四季分明,自是美味食材的大寶庫,且看赤木家在嚴峻又富饒的大自然之中,應用什麼樣的食材做出怎樣的美味料理。 -
小二,再来一杯咖啡:巴黎文艺咖啡馆
《小二,再来一杯咖啡》这本怀旧的书,在星巴客咖啡店横行的今天,也许能够稍稍排遣对制式美式饮食的不快。喔,是的,这本书正要带我们去不屑老美文化的法国。 这本咖啡店巡礼将巴黎的著名咖啡店一一纳入其版图,除了简单介绍咖啡店的风格,曾经驻留的文人墨客也都被一一点名:沙特与西蒙波娃去的花神、王尔德去双叟、贝克特去玛莉、普鲁斯特则总待在拉贝罗斯餐厅。 也可以这么说,这是一本巴黎人文漫步地图。只要按图索骥巡览一番必有到此一游的快乐。 海明威说:巴黎就是一种流动的盛宴。“这些人在有名堂的咖啡馆做着相同的事,只做在那里喝咖啡、嚼舌跟、互飙眼神:想见一个朋友却一个都没找着,因为他们都被淹没在人潮中...。”不难想象巴黎的咖啡馆就是流动盛宴的容器,在这容器中,艺术家们把一切火花化为艺术,也成就了一个城市的性格。 作者黄仁达细细的书写每位作家的一两则轶事,配着鲜美的照片,我们彷佛走进了巴黎文化圈的後台,窥探这些知名角色生活中的一举一动。这些故事,配上活生生的影像,让人已有如梦似幻的感觉。若果真走进了双叟,真的能感受王尔德的意气风发,毕卡索与朵拉邂逅时的光芒,或者西蒙波娃对女性自觉的意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