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為的藝術
-
跟老婆不能做的事
直擊採訪!搞雜交?玩3P? 就算事實很不堪、真相很殘忍也請務必要勇敢翻開這本書! 日本兩性禁忌話題天后-龜山早苗為您實地報導一般外遇男性身心百態。 「原來我多年來禁止自己做的,竟然是這麼微不足道的事情。」 「就是因為沒有在一起生活,至今我依然對交往五年的女友感到性致高昂。」 「我和老婆做愛主要是想要發洩的情緒居多。和女友做愛,則是想讓她高潮的想法比較強烈。大概是想藉著讓女友高潮,使對方認同自己的男子氣慨吧。」 不被世人認可的外遇關係其實也是一種「戀愛」的型式,和所謂的夫妻、單身情侶、以及沒有名份的夫妻關係等等,同樣是一種「男女關係」的型式。 明知眼前是一場苦戀,還是有人奮不顧身墜入情網,他們奮不顧身的理由是什麼?他們不怕眾人撻伐也要勇敢愛下去的理由是什麼? 「感到愧疚也只是一開始,久而久之就習以為常……」 ◆ 不是從女人的角度而是真實探訪男人的心聲 ◆ 男人啊 ~ 其實比你想的還要賤 到底男人是怎樣區分老婆和外遇對象呢?那些流連風月場所的男人,又想從那裡的女人身上得到什麼?這本書不只探討男人「想要外遇的心理」,還要進一步去深入瞭解「他們想追求的東西」。 日本兩性禁忌話題天后 龜山早苗帶妳看透那些外遇男子的真實心聲- 「為了維持夫妻間的興奮和刺激感,我認為參加換妻俱樂部或是雜交派對之類的東西也是一種方法。這種事畢竟關係到個人的好惡,我也不能勉強老婆。這樣一來,我只能想辦法讓自己興奮,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不得已的抉擇啊。」 野中先生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老婆,還有即將滿三歲的女兒。但家庭和事業越是一帆風順,自己心裡的『男性本能』就越容易蠢蠢欲動。」 上田先生 「對自己的老婆,我只要想做就硬上,要是被拒絕我會很不愉快。可是對女友,我不僅尊重她的意願,還會使出渾身解數來取悅她,畢竟這也關係到我自己的快樂。」 高野先生 「老婆有時會想體驗一下浪漫的性愛,我也會體諒老婆的心情配合,可對我來說除了義務感以外並沒有其他的感受。做愛的程序也都定型了,事到如今要我更加瞭解老婆,或是要我和老婆共同努力獲得更深刻的快感,這……我實在沒有那個心情。」 小原剛史先生 「現在的老婆有時就像我的同志、姐姐、妹妹、母親、戀人……。總之是個擁有各種魅力的女人。她要是突然消失我可能真的會發瘋。明明我這麼喜歡她,偏偏就是提不起勁和她做愛。」 堀內先生 -- 這些自私又沒道理的說法,很令人生氣吧!但這或許就是男人的真心話。 -
人我之間
客體關係理論近年來在心理治療領域逐漸取得主導地位,具有強烈的實踐性質。但是就像所有的心理治療理論一樣,客體關係理論有其繁複的思想辨證與專有術語,因此初學者要將理論付諸實踐前,須克服知識上的障礙。這本書就是為心理治療的初學者而寫的。作者先從客體關係理論的ABC開始介紹,簡明扼要地說明何謂客體、何謂自體等等,接下來逐步說明心理發展的個別階段、各種心理機轉。之後,以將近一半的篇幅討論心理治療中會遭遇的實際狀況,並將之前所介紹的概念與理論以實例說明、分析。若想把客體關係理論應用在巨觀的社會學、文化領域或是文學的想像上,作者在最後一部份也有讓人激起想像空間的論述。 -
希特勒的私人圖書館
A Washington Post notable book 《華盛頓郵報》年度矚目好書 《希特勒的私人圖書館》是一項學術偵探工作的壯舉,以及令人欲罷不能的傳記側寫,它是以希特勒為主題的著作當中最具私密性和最令人不寒而慄者之一。 在這本既出色又富於原創性的著作當中,提摩西.賴貝克藉由檢驗形塑出希特勒個人及其想法的一些書籍,探討了影響希特勒生平的若干因素。 希特勒比較出名的地方,當然在於焚書而非藏書。賴貝克卻以生動的方式告訴我們,書籍是希特勒終身的固定伴侶。它們從他一戰期間在前線擔任伍長的年代開始,直到他自殺於柏林之前的最後幾天為止,都一路伴隨著他。賴貝克鉅細靡遺地檢驗希特勒殘存的私人藏書,揭露了希特勒獨處之際,在心中所縈繞的各種念頭與成見,以及它們為我們的世界所帶來的後果。 -
中國剩女
晚婚,在中國為何是條不歸路? 年滿二十七歲的未婚女子為何被冠上「剩女」污名? □大學以上學歷 □居住於大城市 □中產階級 在中國,一個單身女子只要符合以上條件,就是「官方認證」的「剩女」。她們又依照年紀區分「危險等級」,被戲稱婚姻的「剩鬥士」、「必剩客」、「鬥戰剩佛」和「齊天大剩」。媒體輿論與官方單位極盡所能地羞辱她們的單身處境,並將「剩女現象」從社會話題提升到國家危機的層級。 當本意為多餘的「剩」字使用在女性身上,則為中國媒體詆毀單身女性的運動添加了情緒共鳴。這個運動,其諷刺之處在於中國是個男性人口過盛的國家,一胎化政策、重男輕女和針對女嬰的墮胎導致兩性比例不均,官方稱之為「對社會穩定的威脅」。 在買房與房產登記不利於女性的社會結構下, 原有的經濟優勢瓦解,亟欲脫離單身的「剩女」反而陷入新危機! 為了解決這個社會威脅,並配合國家提升「人口素質」的政策,官方傾全力迫使高學歷女性「別工作了,盡早結婚」,為國家生出「優質」的嬰兒。在媒體推波助瀾之下,年輕女性因感受到來自社會輿論、父母與另一半的壓力,恐懼晚婚,為了早日擺脫「剩女」身分,容易接受不適宜的婚姻。 「剩女」們「積極」嚮往婚姻,卻在買房與財產分配上做出「消極」的妥協與配合:她們被傳統社會觀念與不公的法律制度剝奪了房子的所有權,情願讓不動產登記在丈夫名下,就算她們或她們的父母在買房中有很大貢獻,也是如此。失去了經濟優勢,更容易造成夫妻關係不對等的局面,在婚姻因家暴與外遇而解體時,更突顯她們所面臨的困境。 她們該如何在「三分之一的婚姻都以離婚告終」的中國獲得安身立命的機會? 面對壓迫,她們能夠找出方法,反撃根深蒂固的性別歧視嗎? 「這份研究既令人信服,又富有原創性。從記者轉行學者的洪理達指控一九五○年代致力於提升女性地位的中國共產黨,今天竟然逼迫女人回歸廚房。」 ──《經濟學人》書評(The Economist) 「洪理達以生動淺白的筆調,直書城市專業女性在中國飆升的經濟發展中所遭遇的不平等對待。」 ──柯瑞佳(Rebecca E. Karl),紐約大學學者 「研究深入、引人入勝。來自中國『剩女』的親身剖白扣人心弦。對中國或女性問題有興趣者不容錯過。」 ──魯可蒂(Kristie Lu Stout),美國有線電視(CNN)新聞國際網絡主播及記者 「文筆吸引人、富啟發性。這是個時常被忽略的重要議題,必讀。」 ──華志堅,《中國一把抓:你未必深知的108個問題》(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What Everyone Needs to Know)作者 「出色、吸引人、創新的當代中國研究,是從社會學角度對性別政治經濟提出質疑的重要著作之一。」 ──劉禾,《中國女性主義的誕生》(The Birth of Chinese Feminism)編者之一 「中國在國際間營造女性教育水平提升、財產增加的形象,背後實隱藏了嚴峻的性別不平等──中國女性在教育和財產方面的改善,反而為她們招來攻擊。洪理達以平實的文筆陳述這些不公平現象,既易讀且引人入勝。」 ──女性主義及婦女研究協會(Feminist and Women’s Studies Association)書評 -
敬愛的領袖
'「如果北韓有的是謊言和核彈,我有的就是真相和文字。」 北韓揚言要「在這個宇宙除掉他」,南韓領事館曾拒絕他「我們這裡幫不了你」 從封閉國度的權力中心揭露北韓內部驚人運作實況的權威之作 近距離接觸金正日的第一手記述,北韓人民對世界發聲最不可忽視的聲音 ★《經濟學人》、《衛報》、《明鏡週刊》、《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泰晤士報》、《觀察家報》……各大媒體一致讚譽,認識北韓必讀大作 ★從「北韓的南韓專家」到「南韓的北韓專家」,金正日欽點的桂冠詩人,透視北韓未來的關鍵權威 ★獨一無二的北韓記述,一位兼具詩人和間諜身分的逃亡者寫下他在金正日身邊的所見所感,以生命的代價告訴我們三個北韓的真相――真實的北韓、北韓政權捏造的北韓、外界建造的理論的北韓 ★深度揭露神祕北韓的幕後之謎,前所未見的「金朝實錄」:北韓建國神話、金日成和金正日的父子權力鬥爭、金正日戰略、北韓綁架外國公民的結種戰略、南北韓的兩手策略、北韓對中國的愛恨交織、金正恩的未來…… ◎詩人、間諜、逃亡者 「我看到槍管,聽到扣扳機的聲音。我頭頂又熱又痛,知道子彈會從那裡打進去……」 身為北韓的反情報官員,張振成原本過著舒適的生活。 他在北韓宣傳機器中位居最高階職級,專事協助該政權掌握人民。 他的任務包括創造北韓建國神話,對外假裝為南韓知識分子,撰寫抒情詩歌頌北韓獨裁者金正日。 年輕而雄懷壯志,張振成的愛國任務使他擁有一名古怪的讀者――金正日本人。 他可以與聞國家機密,接觸北韓權力核心眾多神祕人物。 由於深獲「敬愛的領袖」本人讚揚,他有種種理由滿意自己的生活和命運。 但返鄉之旅喚醒了詩人的良心,驅使他偷偷寫下故鄉街上人民的痛苦。 一份機密文件的遺失,讓他的生活破碎了。 他和一名友人被迫拋棄家人、朋友,以及他們所有的一切,逃離這個「隱士王國」。 本書是張振成動人的真實故事,訴說一個謎樣國家菁英圈子的一分子為何會變成該國最率直、最勇敢的批判者。 本書使世人對駭人的北韓內部實況有了新的認識;唯有在該政權高層工作的人,才得以揭發那些外人永遠無從得知的事。 ◎國家敵人的自由之路 故事始於1999年5月,張振成接到神祕電話奉召去見金正日,轉車換船懷抱莫大希望的他看到出場的是抱著瑪爾濟斯小狗的糟老頭,這人計較的是頌揚領袖的標語是手繡還是印刷,接著領袖賜宴,菜色配燈光的荒謬景象,喜怒無常的領袖腳痛脫了高跟鞋的幻滅,加上最後領袖落淚全場趕緊痛哭的馬屁場景,勾勒出奇幻的序幕。 父親是大學院長、母親是醫生,出身菁英的張振成受到拜倫的詩啟蒙,並憑著詩作受到金正日賞識,被賦予撰寫史詩的任務,一路順遂。他曾與金正日用餐,收到一只價值七千英鎊的勞力士錶禮物。 張振成收到的另一份禮物是獲准返鄉。十年未回,位於平壤南方六十公里的故鄉沙里院已不再是記憶中的樂土,貧窮饑荒改變了一切。與數米過日子的老同學相聚,心酸大於歡喜;到市場上碰到人民法庭,軍方在大庭廣眾下槍決輕罪犯。家鄉見聞讓他難以執筆書寫上級交代歌頌領袖的詩作。詩人的良心驅使他寫下人民的真實生活。 一場意外改變了他的人生。工作職位之故,張振成得以接觸被視為違禁品的南韓書刊,而他借給朋友的一本書卻弄丟了。此罪如同叛國,於是兩人決定逃往南韓。 亡命之路如電影般驚險刺激。藉由延邊農民之助坐車逃到延吉,但北韓方面誣陷他們是殺人犯。數次搜捕僥倖逃脫。原本覺得中國是天堂,他鄉遇故知才得悉相互的悲慘故事。找不到門路,危機重重。 輾轉經長春到瀋陽,南韓教會和領事館卻拒絕協助。在街頭用韓語試探,尋找同胞,一名朝鮮族女子成為貴人。被密告後公安上門盤查,帶了詩稿逃命。 尋求韓國餐廳老闆資助,獲往北京車資。致電南韓報社,在情報單位協助下獲得庇護,終獲自由。 現在,張振成是世人洞見北韓真相最有力的評論者,以堅定的聲音對世人揭示看待北韓體制和北韓人民的方式。 ◎對本書的讚譽 「張振成極具洞見地論述了北韓高階菁英的生活方式和權力結構。這則故事描述張振成如何從全然的遵奉者一步一步轉變為深刻思考的懷疑者,乃至那個國家的敵人,最終經歷了驚心動魄的逃亡……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蘇珊•克爾博(Susanne Koelbl),《明鏡週刊》 「作為金正日造神機器內部的一名御用詩人,他〔張振成〕讓人們對金氏王朝的意識形態下層結構和他所謂的『失敗者的胡作非為』有了新的認識。」――《經濟學人》 「感動人心。」――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 「在本書中,張振成揭開幕後之謎,揭示一個逢迎諂媚、滿腹恐懼的固有世界。」――布萊恩•哈登(Blaine Harden),《華盛頓郵報》 「一則掙扎求存的非凡故事。」――賴瑞•蓋蘭(Larry Getlen),《紐約郵報》 「一個不可思議又具震撼力的故事,其特別之處不只在於它描繪了平壤菁英圈的内部運作,還因為有一位真正的作家――在北韓幾乎前所未聞――身處其中觀察它和述說它。」――亞當‧強森(Adam Johnson),《沒有名字的人》(The Orphan Master's Son)作者 「金正日晚期的前御用詩人透視神祕的北韓。任何讀過亞當‧強森的普立茲小說獎得獎作品《沒有名字的人》的讀者,都將為之著迷。」――喬瑟琳•麥克魯格(Jocelyn McClurg),《今日美國》 「一則蘊藏強烈情感的真實故事……極其引人入勝……情感真切……」――《泰晤士報》 「〔相較於此前的北韓相關著作〕張振成的著作甚而更彌足珍貴。」――《衛報》 「卓越非凡……激動人心……北韓生與死的傑出描繪……」――《週日泰晤士報》 「撕心裂肺……權威且令人信服……」――《觀察家報》 「張振成近乎不可能的戲劇化故事,是迄今北韓夢魘的最佳描寫之一。」――《出版人週刊》 「一段激動人心的逃亡,完成這部緊湊又描寫精采的著作,戮力洞悉北韓輕蔑且應受譴責的權力策略。」――《科克斯書評》星級推薦 「作為在南韓最著名的北韓流亡人士之一,張振成提供解讀北韓的傑出論點……」――瑞默克•布魯克(Remco Breuker),萊登大學韓國研究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