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纽伦堡来信
《纽伦堡来信》的作者父亲托马斯•多德以律师团成员的身份奔赴满目疮痍的纽伦堡,参加那场史无前例的对反人类罪行的审判。凭借其敏锐的思维,特别是在预审诸如赫尔曼•戈林、阿尔弗雷德•罗森堡、阿尔伯特•施佩尔、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普、鲁道夫•赫斯等罪恶昭彰的纳粹战犯时的出色表现,托马斯迅速成为了美国代表团的次席检察官。 在长达十五个月的审判过程中,托马斯每夜都将他的工作情况和对审判的看法写信告诉妻子格蕾丝。这些信被束之高阁数十年,直到子承父业的国会参议员作者无意中接触到了这些信件,大量秘辛内幕、情感故事、对纳粹战犯形形色色的描绘和那场审判的历史意义得以重现世人。 编辑推荐 《纽伦堡来信》是关于“纽伦堡大审判”所有著作中最独特的一部。 它事实上是将两部重要且精彩的书二合为一:作为父亲和纽伦堡大审判亲历者的托马斯•J。多德的一封封家书将我们的情感带回到那场为后世确认纳粹罪行的复杂审判中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世纪审判期间人性的美丽与丑恶、法律的力量和魅力,事实上,从信中我们可以发现,六十年前的纽伦堡法庭恰是一个“人性与法律的较量场”,这其间夹杂着亲历者个人的家国情怀,动人心弦;而作为儿子的克里斯多夫•多德的思考与反省则将纽伦堡审判的重要意义呈献给了六十年后的我们——人类最终以法制思想战胜了野蛮统治。 《纽伦堡来信》是“知行书系”推出的第四部著作,进一步延续了这个书系“洞察世界,寻路中国”的宗旨,将纽伦堡大审判的现实意义清楚呈现,倡导着公正和法制精神。是对二战历史、纽伦堡审判感兴趣的读者非常好的选择。 媒体推荐 在保存至今的数百封家书中,多德以一个参与者的视角真实记录下了那场审判。如今,纽伦堡审判的意义可能看似已被淡忘。但信中的生动文字为我们揭示了盟国与盟国之间、检诉官与法官之间的隔阂如何差点毁掉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以法制思想战胜野蛮统治的审判。 —约瑟夫 E. 珀西科Joseph E. Persico, 《审判恶行》Nuremberg: Infamy on Trial作者 当我们追忆60年前向世界证明法制伟大力量的那一刻,且努力重寻对法制精神的敬畏时,这些信件显得弥足珍贵。 ——美参议员 爱德华•肯尼迪 《纽伦堡来信》事实上将两本重要且精彩的书合二为一。托马斯•多德用一封封信将我们的情感带回到那场为后世确认纳粹罪行的复杂审判中去。而克里斯多夫•多德的思考则将其父亲在纽伦堡的重要意义呈现给60年后的今天。 —迈克尔•波斯勒斯 Michael Beschloss, 《总统的勇气》Presidential Courage作者 托马斯•多德不仅是一位出色的预审官和检察官,更为我和所有与他一起共事的人所敬佩。《纽伦堡来信》为世人展现了那场著名的审判如何仍然影响着今天的你我。信札具有小说般的直观和情感力量。本书是对纽伦堡审判非常好的补充。 —理查德 W.桑尼福德 Richard W. Sonnenfeldt 纽伦堡审判美国检诉首席翻译,《见证纽伦堡》Witness to Nuremberg作者 -
示众
《示众》一书精选了钱理群先生近年来最优秀的十余篇文章,主要包括《漫说“鲁迅五四”》《孔夫子在当下中国的命运》《“撄人心”的文学》《这本书竟是如此沉重》《寻找失去了的大学精神》《直面中学教育的深层次问题》《一百块钱,有多轻又有多重》《示众》等,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关注青年人成长,关注国家命运的人文情怀。 -
地下室狗头
我应该忠于我的故事——要不要随你,这是我唯一的真相。 四代人的故事,诈骗、战争、走私、海上浪游、英雄传说与树精鬼魂、冷冽迷幻森林里的冒险、被疯狗的幻影撕裂的人生……不断轮回如火十字烙印的宿命旅程。 爷爷阿斯吉尔,立体画派的狂热爱好者,为了保命背叛集中营里最亲密的战友,从此一辈子为自己的良心寻找归宿;奶奶碧玉,沉溺于罗曼史和 赌博的富家千金,与医生偷情被丈夫活逮;爸爸“招风耳”,躲在厨房水槽底下的度过的童年,以爷爷的鬼魂当做人生导师,错偷女友母亲的内裤珍藏;妈妈莉乐,不是跑进淹水的地下室怀念死去的母亲,就是夜夜在阁楼贪欢做爱报复生父;而奥斯卡自己,偷窥姐姐与其追求者在房间的举动声息,也背负着一个家族乱伦与谋杀的罪愆。 一个家族折射一部欧洲历史,一则恶童修复记忆、回首不堪往事的长篇真情告白,别让黑暗穿过你,宁肯你自己穿过黑暗 媲美《百年孤独》的家族传奇历史,四代人不断轮回如火十字烙印的宿命旅程。 那些故事都有些令人痛苦的东西,也有些虚伪的东西。当时,我们都不明白,故事是把我们这个家族凝聚起来的黏胶,因为当他们消失后,一切就开始奔溃瓦解,渐渐地,我们就随风飘散了。 地下室狗头的诅咒,谎言与真实,告白式的述说,一个家族肖像的形成,如黑色幽默版的一千零一夜,也是说不完的似水年华…… 丹麦文学金桂冠奖,年度作家,年度图书和读者票选奖 台湾岛内推荐: ◇ 所有疯狂角色都是为了引领故事而存在,横冲直撞滑稽突梯的事迹则勇敢地反应了某种不堪入目的真实。──卧斧 台湾作家 本书台版序言作者 ◇ 刻画出真实的人性,也勾勒出一篇篇的生命之歌。──涂翠珊 台湾作家 ◇ 投射出北欧电影中那些奇妙的光和影。爆笑、慰藉和残虐往往难以区分,所有的个性和畸变各得其所。──郭光宇 《中国时报.开卷「世界书房」》书评人 ◇ 四代人苦笑参加的家族旅行史。看他们空寻不着永远栖身的腹地,我感到愉快且悲伤。──童伟格 台湾作家 ◇ 启蒙、成长与哀悼的故事。一个时代就像发霉的挪威纸钞般碎裂,但是历史没有贬值,反而铭刻在故事里。──张锦忠 中山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台版另有 刘毓秀(台大外文系教授)、骆以军(台湾作家)、魏瑛娟 (剧场编导)、魏德圣(电影导演)推荐。 国际推荐: ◇ 结合了骚乱、粗俗的幽默和诗意的想象。——英国《独立周日报》年度图书奖 ◇ 此书的幽默颇有德国小说巨擘葛拉斯《锡鼓》(The Tin Drum)的况味,情感真挚又似《安琪拉的灰烬》(Angela’s Ashes)……卓越超群的家族小说。——德国《明星周刊》 ◇ 就像智利小说家阿言德(Allende)的《精灵之屋》(The House of the Spirits),但更反讽,更现代一些,家族小说鲜有更胜一筹的。——德国《图书市场》杂志 ◇ 才情焕发的魔幻写实家族史小说。——丹麦《周末报》 ◇ 此书为约翰.欧文(John Irving)和波伊尔(T. C. Boyle.)的小说迷更添阅读薪火。——德国《卢北克电讯》 ◇ 一部充满乡土气息、趣味盎然、大无畏的家族史。——美国《科克斯书评》 -
生命之书
“完好书脊”的每位成员都会用密码写下自己的“生命之书”,并保存在纽约第五大道地底深处的一个神秘书库里——几代人已经坚持了几百年。他们坚信,书籍不死,终有一天他们能靠自己的“生命之书”复活……二十六岁的电脑美术设计师克莱在失业后投身一家24小时书店做夜班店员,从而发现了秘密读书会组织“完好书脊”。 克莱借到谷歌数字图书馆计划所采用的扫描仪,潜入“完好书脊”的书库,将组织的创始人、意大利符号学家马努提乌斯在五百年前写就的“生命之书”扫描成电子版,并调动谷歌全球的服务器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密。于是,在一个晴朗的星期五早上,三秒钟的时间里,你不能搜索任何东西,不能查邮件,不能看视频,不能找方向,因为谷歌在全世界的每一台电脑都投入了同一项工作。而三秒钟之后,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景象让人们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