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芬奇大传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所有伟大艺术家中涉猎面最广的一位,他不仅是画家,制图家,发明家,解剖学家,还是音乐家和哲学家。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生动刻画了达·芬奇所处的文艺复兴这一大时代的特定社会环境的辉煌与暗淡,丰富细腻地描写了达·芬奇的内心情感世界及其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学识渊博的达·芬奇需要一个同样涉猎广泛、具有探究精神的学者来破解他留下的种种谜题,法国作家塞尔日·布朗利“受着儿时激情的驱使”,耗时十五年,完成了这部《达·芬奇大传》巨著。 从达·芬奇著名的都灵自画像开始,布朗利带读者重走达·芬奇的成长之路。他告诉我们,达·芬奇深受童年创伤影响,对亲生父母的态度暧昧而费人猜量;他经历过深刻的痛苦和屈辱,却往往闭口不言,只在账本的数字里流露出一些柔情的隐私;他是众所周知的画家,但其实完成的作品少得可怜,保留下来的也少得可怜;他的作品美得让人嗅到了危险的诱惑气息,最后人们甚至宁愿将它们付之一炬…… -
波德莱尔传
他以桀骜不驯的姿态挑战资产阶级的伪善,《恶之花》使他饱受世人攻讦之苦,也使他声名显赫。他一生动荡狂热,被歇斯底里的愤怒消耗殆尽。他备受指责,却 “像大理石一样有抗力”;他放荡不羁,却有朋友评价他是“天生的绅士”,具有“宗教一样的良知”。本书致力于从众多声音中还原诗人传奇生活的真相,引用大量详实的资料,围绕波德莱尔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反叛精神、落魄生活和创作才情,旁征博引,笔触细腻,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的文学大师形象。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由南方出版社出版。 -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五卷)
一 本卷主要叙述1911―1914年欧洲史实,在剖析一战的真正起因时,丘吉尔揭示了1870年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利害冲突的历史渊源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概述了临近一战时扩军备战的状况,介绍了两大集团频繁的外交活动,旨在缔结争霸和对抗争霸的联盟。 丘吉尔把一战爆发后的1914年8月-12月,称为战争的第一阶段。描述了战争开始后德国突袭中立国比利时,入侵法国的情况,随后英国渡海支援法国。此阶段法英联合发动了规模巨大的马恩河等战役,死伤数十万,徒耗生命而一无所获。描述了英德最初阶段的海战和德国海军炮轰英国沿海城市,进行骚扰的状况。 最后介绍了将影响一战全局的土耳其与巴尔干各国的关系。 二 1915年是一战的第二阶段。法英发动过香槟战役、阿图瓦战役、伊普尔战役、洛斯战役。在新武器――机枪和大威力火炮――面前,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军事思想――正面进攻,冲锋拼杀,击退敌人防线――失效。西线除生命消耗战外,并无收获,战事陷入僵局。英国发明坦克和使用烟幕,仅取得有限进展。 英海军握有制海权,但主帅思想保守,海战不力,未有积极成果。 在本卷中,丘吉尔提出战略决策――进攻达达尼尔海峡,这对国际力量的组合和对整个大战有决定性的影响。但由于军方多数领导人对此缺乏理解和支持不力,一再延误战机,十多次坐失稳操胜券的良机,最后则以失败告终。 协约国陷入危机。 三 本卷叙述一战的第三阶段1916―1918年,前两年双方处于势均力敌僵持状态。法英发动过索姆河战役,阿拉斯之战,梅西纳之战,帕森达勒之战和康布雷之战。德国则试图攻取法兰西荣誉与精神的基石――凡尔登。但双方均未建树。 海战方面,日德兰会战英国多次坐失良机,丘吉尔对此有详尽描叙,深刻地剖析了英海军主帅的保守思想,但英国在海上击败了德国潜艇战。 由于德国道海上封锁,由于无限制潜艇战促成美国参战,因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德军土气一旦出现低落,便发生兵败如山倒,日耳曼帝国崩溃、投降。 四 前三卷主要叙述一战的西线战事与海战,以及与一战命运至关重要的进攻达达尼尔海峡之战。 本卷专写东线战事。起始时谈及一战前两大集团间矛眉的历史渊源;然后详述奥国皇太子遇刺与此事件成为战争的导火索的经过;详述奥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以及随后两大集团间相互宣战和东线进行战争的过程。 俄国进军东普鲁士,减轻了西线德军对法、英的压力,俄军初始告捷;但德军易帅,由兴登堡、鲁登道夫接任东线指挥后,形势发生变化;此外,俄军由于电讯泄密,因而惨遭德军围歼,以后节节败退。 最后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五 一战结束,战争双方数以百万计的军队需遣返、复员、就业;战时动员从事军需品生产的妇女需下岗;军事经济需转轨改造,这是英国战争结束初出现的另一种困境。 俄国发生内战,协约国进行武装干涉,但未果而终。 一战削弱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为结束战争状态,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与会的列强各怀私利,为重新瓜分势力范围,矛盾重重。尽管建立了国际联盟,但并未达到国际安全与裁军的目的。 本卷着重叙述巴黎和会以外的事情与和会决议的后果和外界对此的反应。 此外,本卷还叙述了矛盾深远、积重难返的英国与爱尔兰的问题;叙述了一战中土耳其虽然战败,但凯马尔主义的土耳其正在崛起;希腊虽然是战胜国,战后却因征战土耳其而演出悲剧。 -
时光中的时光
塔氏日记卷帙繁多,但因涉及私隐与品藻等故,一直未有全本发行。除了筹划中的俄文版,目前较好版本为英、法、意和波兰文等译本,并各有所长。这本《时光中的时光》,乃《雕刻时光》英译者基蒂·亨特-布莱尔(Kitty Hunter-Blair)直接译自俄文原件,这也是当今公认的最佳英译本。除了日记,书中并收录五则塔氏访谈、演讲记录与个人创作笔记,仔细阅读,不难发现与日记和《雕刻时光》的相通之处。 日记的时间跨度为十七年,即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塔氏筹拍《飞向太空》,终于一九八六年病逝巴黎之前两个星期。就其创作生涯而言,几乎涵盖塔氏所有作品(包括《雕刻时光》一书)的酝酿、实施与完成。不仅如此,更显露他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经济困境,家庭与人际关系,创作艰辛,与苏联官僚的苦斗,也有内心彷徨,焦虑,怀疑甚至绝望。全书最重要亦最令人震撼之处,是塔氏日记贯穿始终、不断坚定的信念。这一信念,是对艺术、生命及真理的赤诚之心与身体力行,读来不仅感慨,更能烛照心灵,予人超越坎与创造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