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最受欢迎的营销课
《哈佛最受欢迎的营销课》内容简介:如今,“丰富”已经不再是人们最渴望的东西。超市货架上的同类商品往往有几十种之多,而且每个商家都宣称他们自己的商品是“更新、更好”的。疯狂的竞争促使商家面面俱到地改善产品弱点,企业之间互相追逐,最终导致商品平均水平提高,但严重趋同化。而面对眼花缭乱的产品,消费者很难区分其细微的差别,同时不计其数的营销方式反而会使消费者对商家的宣传表现出冷淡、困惑和怀疑。 作者认为,企业要想从嘈杂混乱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忠诚,不应在不足的方面追赶其他品牌,而要做相反的事情——加强优势,以此拉开与竞争者的距离。有所取舍,不仅是差异化的标志,更是优秀的标志。 《哈佛最受欢迎的营销课》通过对Google、捷蓝航空、宜家、Mini Cooper、红牛、Wii游戏机等品牌成功案例的研究,告诉企业如何在“相同”中寻找“不同”:逆向品牌战略:减少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跨行业品牌战略:彻底忽视既有的类别定义,把消费者从习惯性的消费节奏中拉出来; 敌对品牌战略:欲擒故纵,不以传统方式进行营销,甚至有一点反营销,拒绝使用吸引顾客的传统理念。 海报: -
特权
哈佛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是全世界顶尖的高等学府,然而,她那耀眼的光环之下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本书作者获得杰出教育的梦想终未能在哈佛得到实现,他发现学校里充斥着精英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以及权欲和野心。学生及其父母,甚至校方管理者和教授,都将大学视为通往高收入和精英阶层的踏脚石,而非献身于卓越学术研究的机构。他对《平权法案》、“政治正确”、生源构成、分数制度和课程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剖析,生动地描绘了现代大学生活的图景: 酗酒、恶作剧、性生活探险、攀爬社会阶梯和钻营求职门径等等。本书是一个年轻哈佛人的自述,真实坦率且诙谐风趣。它是全面了解美国大学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是世纪之交美国精英教育的生动纪实和反思,也是美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一个缩影。 -
哈佛第一年
哈佛第一年是地狱,第二年是天堂,本书详细讲述作者在哈佛第一年所经历的故事。 -
哈佛读本
内容简介 《哈佛读本》内容简介:编者从汗牛充栋的文献中精选出一百余篇,既有名人佳作,也有普通人的篇什,乃至手抄史诗,内容更是涉及哈佛定义、师生情谊、校园事件、男生女生、体育娱乐、仪式庆典等哈佛生活的林林总总,将哈佛的肃穆与喧哗、孤独与傲慢、庄严与洒脱尽收其中,集中体现哈佛之精神品格。 编辑推荐 《哈佛读本》: 关于哈佛、哈佛人、哈佛文化的权威读本 关于大学精神的百科全书 所有教育从业者的必读书 知识者、文化人的床头书 媒体推荐 如果刺猬不能在哈佛得到教化的话,刺猬就是在撒谎。 ——约翰·多索·帕索斯 虽然身为一名哈佛学子,但在思想和灵魂上,我还是个少年。本该读书的时候,我去林间漫步,在故乡村旁的湖泊和溪流边畅游。 ——亨利·D·梭罗 真正的教堂多半是那个看不见的教堂,真正的哈佛,也是那个看不见的哈佛。这个看不见的哈佛存在于哈佛之子的灵魂里。这些哈佛之子无畏地追求真理,独立不羁,往往能耐得住深深的寂寞…… 最值得理性爱戴的大学应该是这样的:在这里,孤独的思想者最少地感到孤独,最多地得到升华,最大地享受到丰富……哪一天哈佛把她的学生打造成单一的流水线人物,这一天就是她的垮台之日。 ——威廉·詹姆斯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哈佛神话,简而言之,就是破除哈佛神话。 ——赵白生 作者简介 译者:张旭霞 许德金 申迎丽 等 编者:(美国)威廉·本廷克-史密斯 目录 I 这是什么地方? 无名氏 关于学院(1643) 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 约翰·哈佛和自由的注释(1636—1936) 威廉·詹姆斯 真正的哈佛(1903) 沃尔特·普赖查德·伊顿 向哈佛口音致敬!(1936) 戴维·麦科德 薪尽火传(1941) 唐纳德·莫法特 哈佛谈(1948) 约翰·F·肯尼迪 播种者(1957) 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 当我们想到这所大学的伟‘大时,我们首先想起去世的人(1976) 五位校长 定义哈佛(1869—1980) Ⅱ 老师和学生 亨利·邓斯特 理由(1654) 克顿·马瑟 哈佛:从霍尔到马瑟(1702) 克利福德·K·希普顿 伊克斯皮尔伦斯叔叔的侄子(1730) 戴维·休厄尔 弗林特前辈的朴次茅斯之行(1754) 安德鲁·普雷斯顿·皮博迪 老波普(约1830) 四位校长的四封信 校长的韬略(1829—1862) 托马斯·希尔 与路易斯·阿加西同行的一次探询之旅(1848) 约翰·T·惠尔赖特弗雷德里克·J·斯廷森 罗洛是如何参加考试的(1880) 乔治·桑塔雅那 哈佛园(1882—1912) R·C·埃瓦茨 考考艾丽斯(1913) 西奥多·皮尔森 洛厄尔校长建造他的哈佛(1925) 内森·M·普西 光之岛(1925) 肖恩·奥法莱恩 哈佛——1926年酿造的葡萄酒——毫无甜意(1926) 罗洛·沃尔特·布朗 老教导主任(1934) 小约翰·H·芬利 坎布里奇的贺拉斯式人物(1945) 雅各布·勒文贝格 重访爱默生馆(1948) 约翰·LT·贝瑟尔 与伍迪一起听音乐(1969) 凯文·斯塔尔 读以前的邻居沃尔特·杰克逊·贝特所著的《塞缪尔·约翰逊》 一书所感所忆(1978) Ⅲ 榆树下的烦恼 伊顿夫人 我感到羞愧,我忏悔(1639) 爱德华·霍利约克 哈佛馆失火(1764) 塞缪尔·钱德勒 一桩校园悲剧(1773) 伊利法莱特·皮尔森 骚乱日志(1788) 奥古斯塔斯·皮尔斯 叛乱序曲(1818) 克里夫兰·艾默里 帕克曼医生失踪案(1849) 埃勒里·塞奇威克 简·托潘案(1892) 维克托·O·琼斯 当骚乱只是骚乱时(1928) 詹姆斯·B·科南特 我不想向全体教员道歉(1939) 史蒂文·克尔曼 见到麦克纳马拉先生(1966) Ⅳ 你可以识别一个哈佛人 一系列摘录 保留你的大学校规(1655—1790) 小托马斯·谢泼德 时光宝贵,切勿虚度(1672) 理查德·沃尔德伦 新生指南(1735) 弗雷德里克·韦斯特·霍兰 捉弄新生(1827)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 话说坎布里奇与女性伙伴(1828—1830) 詹姆斯·伍德伯里·博伊登 入学考试(1838) 托马斯·希尔 他们脑子里只有恶意(1839) 威廉·塔克·沃什伯恩 医学教工会的一次集会(1858) 罗伯特·内森 彼得·金德里德的年轻岁月(1919) 伯里斯·扬 新生的警世智言(1980) Ⅴ 体育运动以及与之有关的活动 雅各布·雷特·莫特 南方人玩乐在哈佛(1831) 查尔斯·W·埃利奥特 这样的天气比赛,真棒!(1858) …… Ⅵ 她孤独的孩子 Ⅶ 另一半 Ⅷ 庆典仪式 Ⅸ 校友 Ⅹ 远方来客 材料来源 译后记:正视哈佛 序言 大约三十年前,这部选集出版。现在看来,那个时代相当遥远,而又迥然有别。那时,经济大萧条、哈佛三百周年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短暂而辉煌的军人法案还都记忆犹新。尽管有朝鲜冲突和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的滑稽行径,但美国大学已经步入正轨,学生也是如此。虽然拉德克利夫的女生已经分享了哈佛课堂,但是她们还没有入住哈佛宿舍。哈佛学院仍然是男性一统天下,白人占主导地位。最高法院还没有对“布朗对教育委员会”一案进行裁决,对大批少数族裔的美国学生来说,上哈佛尚须时日。不过,哈佛学院已对全国开放,而在研究生院和职业学院,各国的新生则纷至沓来。 三十年只占哈佛史的十分之一。在这个动荡的时代,美国和哈佛都经历了知识、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变革,而这本书酝酿于另一个时代,却能流传下来,真是个奇迹。本书不胫而走,颇受欢迎,得力于哈佛各校友俱乐部的一贯支持,这是实际原因。每年,他们一如既往把本书作为获奖图书之一,奖给全国各中学的三年级尖子生——不管这些学生报考什么大学。在过去三百五十年里,哈佛人和少数观察家对哈佛多有谈论,本书运用个案法,精选一二。它对哈佛史钩陈探幽,令人解颐。这是本书继续吸引读者的另一个原因。 在几乎每个哈佛人的一生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时刻,他或她突然认识到哈佛的魅力。三十年前如此,今天仍然如此,我们希望,未来也是如此。 后记 为什么要译《哈佛读本》? 一有“内需”。中国办大学,历史不长,问题自然不少。平心而论,大学是社会的先头部队,实验探索是其天职,出些问题在所难免。可是,有些问题是根本性的,根本问题不解决,大学只能徒有其名,根本办不“大”,世界入流,不过是大言欺世。我们的问题是,大学在玩“空城计”。主事者把大学城当作权力场,上训下效,眼中基本不认什么大学之道。目中无道,大学表面上越并越大,轰轰烈烈,可是没有大学精神润泽其内,学校仍然空空如也。主事者这样,从业者又有多少人心存高远学术自立呢?不少大学,甚至某些名牌大学,一个系,乃至整整一个学院的教师,没有研究高深学问的习惯,不理解学术的真正内涵,更谈不上维护学者的尊严。其结果,泡沫学术大行其道。大学的从业者务虚蹈空,国家没有坚实可靠的在野力量,我们的希望何在?因此,怎样办好中国上千所大学,而不仅仅是几所重点,我们有内在的需求。 二要“外源”。现在某些国内校长,言必称哈佛。可是,哈佛的灵魂是什么?校长干不好,马上走人。新世纪刚上台的那位校长,颇受非议,他的处境是,四面楚歌,卸任了之。哈佛校长是有气魄的。哈佛教改闹得沸沸扬扬,科南特校长不顾一长之尊,当众道歉。林肯总统的儿子行为出格,希尔校长不畏权势,直书总统,严词相劝。当然,哈佛更有像梭罗那样的毕业生。他敲着警钟,提醒世人不要把哈佛太当回事,那里所教的尽是些让人破产的学问。这,美国的超级国父富兰克林早已有言在先。 文摘 Ⅰ 这是什么地方? 约翰·哈佛和自由的注释(1636—1936) 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 美国文学选集如果不选弗朗西斯·帕克曼的作品就不全面,任何哈佛文献汇编如果没有三百周年纪念历史学家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的文章也就不完整。迄今为止,莫里森对哈佛历史的阐释最为贴切。三百周年庆典开始那天——创建人的生日即11月8日——莫里森教授宣读一篇文章,对“源于古代知识和启蒙大河中的哈佛之作用做了精辟论述。在期间所有的世纪里,哈佛从未中断这项事业”。回忆历史是哈佛传统的一个方面。大多数哈佛人,无论他们多么憎恨“传统”这个词,都会为思想自由的原则奋战到底。《哈佛校友通讯》这样评论莫里森教授的文章:“就像今天它必须抵抗政治和经济教义的干涉一样,大多数时候,哈佛都不得不抵制宗教干预。正统观点一直都存在,其追随者们害怕思想,一个伟大大学为捍卫独立必须与之抗争。自由不是正统也不是异端,是真诚地热爱真理和科学训练,学识必须经过积累才能出成果。它意味着只有充分自由,经过认真观察,社会才能从大学获益。莫里森教授找准了三百周年庆典的主旋律:通过回忆过去,重新致力于根本、持久的目标,重振哈佛精神。” 秋天,葡萄榨汁器已压榨出美酒。11月份到了,家庭聚会和新英格兰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五月花号”在11月瞥见了科德角,制订契约;感恩节、重要的橄榄球比赛和约翰·哈佛的生日都在这个月。《老农夫历书》上写着,11月要收割卷心菜、算好账,并把地下酒窖装满甜美的苹果酒,“那种健康、提神而不会醉人的酒”。因此,让我们暂时停下来,清理一下我们的历史,暂时忘记墨索里尼、埃塞俄比亚和我们的政治,从书架上,取下布拉福德的《普利茅斯殖民地历史》,找到清教徒前辈的总督在晚年总结殖民地时说过的那段著名而有预言性的话: 因此,上帝之手从细小的开始创造伟大,他的手能无中生有并把一切给予人类;就像一支小蜡烛可以照亮一千个人,这儿点燃的光。可以给许多人带来光明;啊,在某种程度上,照亮整个国家。 (引自卓越网) -
哈佛笔记
《哈佛笔记》是关于社会学以及大学文化问题的、反映作者独特社会学分析视角的文化随笔集。全书由五十多篇短文组成,所记述均为作者在哈佛一年当中访问、研究、观察与思考之心得。 -
假如我的青春在哈佛
★ 99.99%的人此生与哈佛无关,当这0.01%的机会来临时,你怎样用它逆转人生? ★和厄瓜多尔总统同堂上课,听诺贝尔获奖者的公开课,听商学院老教授霍华德剖析商业秘密,叼着三明治听国际名流演讲,然后和比尔•盖茨一起毕业……这听起来简直在 做梦,本书作者姜仁仙刚到哈佛 时也庆幸自己太幸运了! 可是,事实哪有那么简单,哈佛其实是有着天堂口碑的炼狱场。 黎明读书凌晨睡,公寓不过是可以躺着看书的图书馆,哈佛校园里随处可见睡觉的人。三个小时的午休时间,白日做梦,看不完的书,写不完的报告,让人忙到恨不得有三头六臂。 不过,很奇怪,在炼狱哈佛,她没时间痛苦;走出哈佛,她的人生价值百万。 改变和区别到底在哪里? 730天, 能让人生蜕变吗? 答案是yes! 如果说阿仙同学在哈佛的730天学到了一件东西,那就是—— 每个人都有能力复制的人生最好教育——哈佛模式。 ★一流赢在态度,二流输在方法,优秀来自严格自控的自我管理。这就是哈佛模式。 不管你是不是哈佛学生,也不管你的人生会不会与哈佛某种联系。但是,如若能掌握“哈佛模式”,那它将是你生平维持自我竞争力的最佳资产。如果没有,那这就是你和哈佛牛人的差距,同时也是哈佛学生之所以一流、哈佛模式之所以神奇的原因。 ★不是任何人的青春都迷茫。即使你不在哈佛,也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借鉴哈佛模式。 ——哈佛的牛人有哪些高效能优秀习惯? ——哈佛最受欢迎的幸福课、公开课到底要怎么样听? ——哈佛人说,最好的教育,不是读书? ★眼不见不为实,亲身经历才是最靠谱的回答。 文艺范儿犀利女记者,哈佛回炉深造,零距离感受哈佛教育,全情讲述最真实的哈佛大学。 给你与我这样的普通人,一次能复制的人生最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