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塞尔哲学中的发生问题
发生问题既是胡塞尔思想的基本动机,又是困境时刻。他似乎不问断地摈弃或隐匿此动机和时刻。此问题之统一从未停止过;它仅仅在其运动中被分化为几个主题或几个时刻,对此,我们在这里将仅限于简略地预告。 从意向心理学至上论出发,胡塞尔早在其学术生涯之初便认为,本质的客观性与一切知识的有效性都建基于经验发生,经验在此意为心理。经验的概念与涵义曾经正是从心理主体性的自然活动出发而形成。如同布伦塔诺所讲的那样,意向性仅仅是思想的心理“特性”。它尚不是客观性的先验基础。向已被概括地勾勒的知觉生成回归,是向相当古典的经验论走去。 不过,为了解释基础逻辑学概念和数的发生,此心理学至上论已经运用“一般客体”的验前相型,即经验发生本身的可能性条件。加之,主体活动所假定的原初明见的主题与心理学至上论构造论的交织在一起,重新阐述意向性势在必行。 -
纯粹现象学通论(第一卷)
-
后哲学的哲学问题
本书是作者最近几年的论文辑录,也加上了少数几篇20世纪90年代的旧作,主题多半与“海德格尔”和“形而上学批判”相关。除几篇旧作之外,近几年的文章多为演讲稿或会议报告。 我把本书18篇文章分编为三块,差不多是:“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现代性形而上学批判”、“海德格尔与后形而上学”。为体现本书的整体性,我对所选文章作了适当的加工处理,办法包括重立标题、增补内容、统一格式,等等。特别是几篇旧作,虽然主题大致相合,但因为成文较早,不免稚嫩和粗糙,且其中一些想法和说法,在现在看来已经有了偏差和问题,个人文气自然也应该有了变化,故趁此机会对它们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有的文章里的一些段落几近重写。 至少与我此前出版的另一本文集《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东方出版社,2001年)相比较,本书中的文章算是多了一点学术味,原是以“学术论文”的要求来写的。《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书中的文章则多半为短章,而且总的来说是比较轻松可读的——所谓“学术随笔”是也。不过若就背景和论题来说,两书仍有部分交叉和共同之处。 -
眼與心
《眼與心》(L’(Eil et l’Esprit)是梅洛龐蒂生前完成的最後書寫。 在普羅旺斯鄉下離艾克斯(Aix)不遠的托洛內(Tholonet)住了兩三個月,他沉浸在這個具有濃厚深居氣息的地方,特別是日日得以樂享塞尚(Paul Cezanne)之眼曾經投注的景色,在此,他重新探問視覺,重新探問繪畫。他再一次尋求發端之語詞,譬如,那些能夠命名人類身體造化奇蹟的語詞、命名身體那無以解釋的生氣活力的語詞、命名身體那即刻能與他者、世界與自身建立連結的語詞,同時,也找尋那些命名此一奇蹟的脆弱性的語詞。 全文共5大節: 第一節的主題是科學與藝術。 第二節討論的是可見性的條件。 第三節可以說是對笛卡兒視覺哲學肢解了視覺作用的批判。 第四節集中在現代繪畫史對於深度、色彩、形、線條、輪廓、運動的多重探索。 簡短的第五節,回到了藝術所特有的喑啞歷史性力量。 -
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
-
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
舍勒认为,就认识的全部发展史而言,人们都是先对认识对象产生爱或者恨,之后才通过知性来对它们进行认知、分析和判断的。因此,无论对于所有各种理论认识和思维来说,还是就所有各种实践立场而言,爱和恨在情感行为的集体范围内都是最原初的行为方式,它们还使理论生活和实践生活统一起来,并且能够使这两者永远保持统一的状态。此一话题在欧美学术界曾引起强烈争鸣,相信也会引起中国读者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