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名狼藉者的生活
本卷结集的文章主题是书写,对疯癫、文学、死亡……的书写。书写不仅是时间的耗费、死后的游荡,更是巨大的义务,在揭示的同时隐藏,在穷尽的同时设限,最终,在书写中,在书写与疯癫、文学、死亡的交汇处,生命获得某种继续增殖的快乐。 (本套福柯文选共有三本,编选的文章,横跨福柯思想的整个领域,自六十年代的文学研究到生前的最后一期访谈,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福柯思想全貌。其中,有些文章之前未有中文译本,更凸显了本文选内容上的独特性和价值。) 哲学大家谈福柯 福柯的思想的力量和影响是令人惊讶的,同时也将是永恒的。 ——爱德华·赛义德 福柯的方法既带有极端的科学辨别力,又保持有对“科学”的极端的距离;这是对我们的知识传统的第一次冲击。 ——罗兰·巴特 如果福柯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这是因为他出于历史之外的原因而利用了历史:就像尼采所言,因为人们希望一个时代将要来临,就反对这个时代,于是对这个时代产生影响。 ——吉尔·德勒兹 -
文字即垃圾:危机之后的文学
- 编辑推荐 - •人文出版品牌“拜德雅”联手青年学术团体“泼先生”,创生栩栩如生之思与诗 •在lituraterre而非littérature的题铭下,在“把文字化作垃圾”的时刻,尝试开启一场美妙的文学旅程 •并非写作宝鉴、阅读指南,只是一次充满洞见的文学历险,沿着法国理论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留下的痕迹,追溯一系列关乎文学本身的问题 •本书收录福柯、德勒兹、拉康、布朗肖、巴特、巴塔耶、巴迪欧、南希等16位著名思想家关于文学的经典论述 - 内容简介 - 萨特的经典之作《文学是什么?》或许已用一种最为激烈而又醒目的方式,把文学之存在引入了理论反思和争论的中心,由此产生的文学之意识不容忽视,即便他的声音已在今日的语境里变得微弱了许多。这是本书的隐秘源头,也是这涂抹地上被掩盖乃至模糊不清的话语之一。 但另一方面,话语的缺失也暗示了“介入”的概念并非踏入此意识领域的唯一路径。遗留的线索是众多甚至纷杂的。而本书无力也无意呈现一段哪怕短暂的思想演变的历史,更不用说某一阶段的理论之全貌了。在法国理论逐渐为人熟知的今天,对各流派和学说门下可能存在的文学之思做一番整理和补充,并非本书的首要任务,何况它不得不避开对文本的重复性选择,与一些或许重要的人物失之交臂了。相反,它所标记的每一个瞬间,是为了让读者在复燃的阅读之欲望中,寻找对文学说话的另类可能。那样的可能,首先源于德国浪漫派以来哲学与文学的无比亲密的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本书选录的绝大部分作者本身即是著名的哲学家,尤其是从战后结构主义的思潮中涌现出来的哲学家。他们口中的文学,总已经和别的思想资源(符号学、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解构主义……)紧密地交织起来,文学不再仅仅围绕写作和阅读展开,文学也是语言的喃呢、逃逸的路线和疯癫的舞台,它面对的不是墨笔或白纸,而是牛角、裸体,它既是重复和生产,也是责任和判断,它既诗意地虚构想象,也科学地论证推理,它关乎恐怖、关乎幸福、关乎真理……它关乎一切。而这一切的碎片,作为文字,作为垃圾,紧随着超现实主义的狂飙,就在无可救药的危机之后。 -
分裂分析福柯
《分裂分析福柯:越界、褶曲与布置》内容简介:随着时间推移,对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的思考或许已不再能满足于简单的重述与教条归类,今日再思考福柯所曾创建的思想体制已非学术时尚,而是一种必要,是能否重新召唤思想所引致庆典的迫切需要。先别问福柯是谁,亦毋须问他做了什么,因为重点并不在此,而在于究竟何种特异的思想运动被汇聚到这个名字之下?这些运动创造了哪些强势概念及问题性?掀起何种异质的语言效果?辟拓何种另类的言说空间?铭刻何种动人的思想影像?最终,赋予存在何种撼人的启发。 -
福柯的界线
福柯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也是目前学术界最热门的人物、国内译介了不少福柯的著作,但研究性的专著尚不多。本书对福柯的理论作了全面论述,尤其对福柯的权力理论、主体思想和生活美学作了清晰的梳理和精辟的述译,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是一部难得的研究福柯的力作。全书语言流畅、富于激情,适合对福柯感兴趣的学生、学者,亦适合一般读者阅读。 -
福柯与性
在《性史》中,福柯所写的并不是一部人类性行为的编年史。他探讨的是:这么多世纪以来,把性与真理的追求连结在一起的线索是什么,人们是如何和为什么要到性当中去求得关于自身“真理”的知识的。这本《解读》也可作为一种“代读”——代替那些想了解福柯又没有精力读他的书的人来读一读福柯,使他们通过笔者的阅读来了解福柯。到那时,他们就会自己去阅读。这正是此书的目的之一。 -
疯癫与文明
这部著作是对知识的清洗和质疑。它把“自然”的一个片段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做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做一种功能现实,在他看来,他纯粹是理性与非理性,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