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ussian Criminal Tattoo Encyclopaedia
Once upon a time, before the advent of the indie rocker and the alternative chick, before primitivism became a style trend and tattoo parlors set up shop on the good avenues, tattoos were the secret language of a restricted world, a world of criminals. The photographs, drawings and texts published here are part of a collection of 3,600 tattoos accumulated over a lifetime by prison attendant Danzig Baldayev. Tattoos were his entrance into a secret world, a world in which he acted as an ethnographer, recording the rituals of a closed society. The icons and tribal languages he documented are artful, distasteful, sexually explicit and sometimes just simply strange, reflecting as they do the lives and mores of convicts. Skulls, swastikas, harems of naked women, a smiling Al Capone, assorted demons, medieval knights in armor, daggers sheathed in blood, benign images of Christ, mosques and minarets, sweet-faced mothers and their babies, armies of tanks, and a horned Lenin--these are the signs with which this hidden world of people mark and identify themselves. -
列寧的墳墓:一座共產帝國的崩潰(上卷/全一冊)
★ 一九九四年普立茲獎鉅作!暢銷西方知識界二十餘載。二十年後,獨家中文版首次問世。 ★ 不可不知的全球性歷史事件!猶如羅馬帝國的末日,蘇聯帝國的創建和崩塌,是人類創世紀來最轟轟烈烈、影響歷史重大進程的事件,至今仍迴響不絕。 ★ 帝國崩潰二十載後,受其波及影響最大的俄羅斯和中國何以轉型為今日面貌?它們各自承擔了怎樣的教訓和遺產,又和帝國崩潰有何隱密連接? —— 蘇維埃這座長達74年的專制共產帝國如何運行,又如何轟然坍塌,對人類歷史的意義是什麼?紐約客總編輯雷姆尼克透過一群男女之眼,「描繪了人類歷史上這個最殘忍的體制如何走向它的末日。」 蘇聯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基於共產主義理想而創造出的共產帝國,它迷戀或者說迷惑了霍布斯邦等西方知識分子,殘忍地運行了七十四年,因為政治原因而死亡的人數近二千萬,政治壓迫、貪污和貧窮,讓這個帝國存在的七十多年成為人類史上最大的夢魘。然而,正如羅馬不是一日建成,帝國也並非突然坍塌。一九八八年到一九九二年,本書作者以記者身份前往莫斯科,親自生活在那末日之中,見證了這座昔日帝國坍塌的最後時日。他研究了大量官方文獻和文學史料,採訪了上千名從帝國深處走來的時代見證者,足跡遍布從庫頁島、波羅的海、外高加索「最後一座古拉格」等這個沒落帝國的所有土地,繪製出這部混合着編年史和列傳體的泱泱巨著,引領讀者在歷史和當下兩個時空裡穿梭,目睹大廈將傾,剖析帝國何以崩潰,共產制度何以無法運行,以及舊帝國的遺緒如何遺留至今,左右今日政局。 全書分為上下兩卷,共五個部分。每一部處理一個相對獨立的主題,合起來就是蘇聯這座共產帝國的崩潰圖景。 【上卷】 第一部,以記憶之名。時光進入1980年代,蘇聯就像一位肌肉鬆弛的老邁暴君,帶著宿疾蜷縮在角落。這個國家已經垂垂老矣,但仍然危險無比,並宰制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作者相信,蘇維埃帝國的崩潰,雖然和支撐其運行的經濟出現危機有關,然而最關鍵的因素是「歷史的潰敗」。當記憶不再被禁錮,歷史的雄獅就咻咻躍出,重返蘇聯。「當歷史不再是黨國的武器時,黨國必然毀滅。」這是帝國解體的第一步。 第二部,民主的遠景。真實的歷史已經返回,全新萌芽的各方勢力不斷蓬勃綻放,一片混亂中交織著希望和絕望。政治恐懼已經被逐漸消磨掉了,在經歷漫長的流放歲月後,索忍尼辛終於重返蘇聯。可是窮人也墮入深谷,共產黨搖身變成新的黑幫老大,帝國邊陲的礦工開始罷工,被帝國強行兼併的加盟國尋求獨立……時代的崩潰,讓人民只能求助神蹟和魔法。在一片似乎嶄新模糊的空白中,這個帝國開始了探索民主新政體的開創時刻。 -
列寧的墳墓:一座共產帝國的崩潰(上卷/全兩冊)
★一九九四年普立茲獎鉅作!暢銷西方知識界二十餘載。二十年後,獨家中文版首次問世。 ★ 不可不知的全球性歷史事件!猶如羅馬帝國的末日,蘇聯帝國的創建和崩塌,是人類創世紀來最轟轟烈烈、影響歷史重大進程的事件,至今仍迴響不絕。 ★ 帝國崩潰二十載後,受其波及影響最大的俄羅斯和中國何以轉型為今日面貌?它們各自承擔了怎樣的教訓和遺產,又和帝國崩潰有何隱密連接? —— 蘇維埃這座長達74年的專制共產帝國如何運行,又如何轟然坍塌,對人類歷史的意義是什麼?紐約客總編輯雷姆尼克透過一群男女之眼,「描繪了人類歷史上這個最殘忍的體制如何走向它的末日。」 蘇聯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基於共產主義理想而創造出的共產帝國,它迷戀或者說迷惑了霍布斯邦等西方知識分子,殘忍地運行了七十四年,因為政治原因而死亡的人數近二千萬,政治壓迫、貪污和貧窮,讓這個帝國存在的七十多年成為人類史上最大的夢魘。然而,正如羅馬不是一日建成,帝國也並非突然坍塌。一九八八年到一九九二年,本書作者以記者身份前往莫斯科,親自生活在那末日之中,見證了這座昔日帝國坍塌的最後時日。他研究了大量官方文獻和文學史料,採訪了上千名從帝國深處走來的時代見證者,足跡遍布從庫頁島、波羅的海、外高加索「最後一座古拉格」等這個沒落帝國的所有土地,繪製出這部混合着編年史和列傳體的泱泱巨著,引領讀者在歷史和當下兩個時空裡穿梭,目睹大廈將傾,剖析帝國何以崩潰,共產制度何以無法運行,以及舊帝國的遺緒如何遺留至今,左右今日政局。 全書分為上下兩卷,共五個部分。每一部處理一個相對獨立的主題,合起來就是蘇聯這座共產帝國的崩潰圖景。 【上卷】 第一部,以記憶之名。時光進入1980年代,蘇聯就像一位肌肉鬆弛的老邁暴君,帶著宿疾蜷縮在角落。這個國家已經垂垂老矣,但仍然危險無比,並宰制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作者相信,蘇維埃帝國的崩潰,雖然和支撐其運行的經濟出現危機有關,然而最關鍵的因素是「歷史的潰敗」。當記憶不再被禁錮,歷史的雄獅就咻咻躍出,重返蘇聯。「當歷史不再是黨國的武器時,黨國必然毀滅。」這是帝國解體的第一步。 第二部,民主的遠景。真實的歷史已經返回,全新萌芽的各方勢力不斷蓬勃綻放,一片混亂中交織著希望和絕望。政治恐懼已經被逐漸消磨掉了,在經歷漫長的流放歲月後,索忍尼辛終於重返蘇聯。可是窮人也墮入深谷,共產黨搖身變成新的黑幫老大,帝國邊陲的礦工開始罷工,被帝國強行兼併的加盟國尋求獨立……時代的崩潰,讓人民只能求助神蹟和魔法。在一片似乎嶄新模糊的空白中,這個帝國開始了探索民主新政體的開創時刻。 —— 【下卷】2014/10月出版 第三部,革命之日。索忍尼辛寫道:「共產主義的喪鐘已然敲響,但整個政治結構卻還沒有完全被摧毀。」KGB高層、警方、軍方大老和軍工業頭子等保守派負隅頑抗,企圖扭轉局勢。KGB一邊推出KGB女孩以重塑其形象,一邊暗殺自由派人士,而軍方則把坦克車輾過立陶宛首都的街頭,不斷製造政治黑暗。改革派人士大夢初醒,發現「充滿人性的社會主義之路已經處在絕途」。這一部描述了蘇聯舊體制與新興政治力量之間的對立和角鬥。明天將發生一場戰爭。 第四部,第一次出現是悲劇,第二次則是鬧劇。終於,軍方強硬派發動了政變。他們認為,蘇聯這個國家即將成為「沉淪在虛無」之中的大船,而他們要拯救心目中的帝國。事實證明,八月政變不過是一場鬧劇。它是改變一切的時刻,卻也是壓倒蘇聯帝國的最後一根稻草。「我真是一個老白痴,我親手毀了蘇聯。」——作者採用蒙太奇手法,試著從各種角度勾勒出八月政變與其後續。而他提出了一個至今仍有強烈現實感的命題:人民要怎麼做才能瓦解一個政權?而執政者要如何才能保證改革不會失控? 第五部,舊帝國的遺緒。蘇聯最後將「只會剩下俄羅斯,這正是羅馬帝國的最後結局」。鐮刀和斧頭終於從旗桿上墜落,俄羅斯從這個巨大共產帝國的軀殼中脫身而出,繼承了末日帝國的所有遺產。我們也將看見共產黨如何在新生國家盛起之時,在法庭上做出最後的可笑自辯。多年來,蘇維埃總是把這些共產黨人描繪得像是遠方的半神,法庭上,這些人只是一群穿著糟糕西裝的疲倦男人。在共產帝國的廢墟上,莫斯科進入了後極權時代的繽紛歡愉、空虛、不平等和荒謬。「在極權政體之後,民主與自由的海洋將會到來,但那卻通往了民族主義。」 —— 雖然本書寫的是歷史和政治,但你毋寧視之為文學小說。全書主要是透過一群男女之眼來勾勒出蘇聯帝國的崩解,其中有些人家喻戶曉,如布哈林的革命遺孀拉林娜,有些人則默默無名,如定期給列寧屍體縫製西裝的卡萊娃女士。帝國已傾頹,然而俄羅斯的民主如玻璃般易碎,它的命運要再一次仰賴某個人的才能、意志和心跳,但作者依舊樂觀,期待或許有一天,俄羅斯會變成「雖然有問題,卻沒有災難」的正常國家,成為進步與發展之地。 -
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
1940年代末,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成千上万的苏联科学家、工程师、教授和各方面的技术专家纷纷来到这片陌生的国土,他们胸怀革命的理想,本着国际主义精神,把知识、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中国,并与中国人民一道挥洒汗水,为新中国政权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基础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然而,1960年7月,苏联政府一道纸令,所有的苏联专家突然撤退回国…… 为了再现这段真实的历史,作者参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和档案文献,走访了当年聘请苏联专家的一些单位和有关人员。在充分使用档案文献和口述史料的基础上,对苏联专家来华的基本状况、中苏双方在专家问题上的政策方针、苏联专家在华工作的条件和环境、苏联专家的作用和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考察和论述,使读者能够对这段人所共知但又语焉不详的历史有一个基本的和真实的了解。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专门研究苏联顾问和专家在华历史的学术性著作。 自出版后,反响颇佳,俄罗斯、美国等正在翻译英文、俄文版,足见其影响。此次第三次再版,作者补齐疏漏,内容更完善。 作者长期研究中苏关系史,为该领域权威学者,不乏知名代表作。 曾主编《中苏关系史纲》《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史纲》获教育部学术著作一等奖,《一个大国》被中宣部列为党员干部推荐书目。 -
论俄国革命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韦伯最初在柏林大学开始教职生涯,并陆续于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大学任教。他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进行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的起草设计。 本书是其研究“俄国革命”的论文集。 -
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本书作者在多年来挖掘和整理了大量有关中苏关系的俄国档案和中国地方档案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论述1950~1960年代中苏关系史上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希冀真实地反映这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真相。 本书分专题论述,包括中苏同盟条约的谈判过程,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苏联对华援助的情况,苏共二十大和非斯大林化对中苏关系的影响,中国在波匈事件中的角色和影响,苏联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的关系 ,中苏关于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问题争论,苏联对炮击金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反应及其结果,中苏在世界上联北京会议期间的冲突,1962年新疆伊塔事件的起因,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矛盾与冲突,中苏边界问题的由来和双方政策的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