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得不离开
在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怎样的与世长辞才是好的选择?有超过30年从医经验塞缪尔·哈灵顿(Samuel Harrington)博士,通过自己与其父母、病患的亲身经历,对“如何走好最后这一程”,给予了详尽且深入浅出的分析。
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定义了何谓“更好的死亡”,以及医疗体系的战无不胜的神话的虚假;第二部分描述了六种主要慢性病的进程和临终阶段的状况,第三部分提出了临终关怀和具体的准备工作。
本书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除此之外的更大意义,是让我们重新看待“死亡”。或许现在就为最后的时刻做准备为时尚早,但对于一个已经成年的人来说,为这最后一步做出打算永远都可以再早一点。如果你依然觉得有些困惑,那么对你来说,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迈出这一步。等到了恰当的时机,你自然就会明白:为最后一程做好规划,就能让自己保有哪怕一点点自主和一点点尊严。
-
崩溃
本书所说的“崩溃”,是指某一人类社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口急剧减少,政治、经济、社会复杂程度骤降,终至瓦解。这在人类历史上并不罕见,许多壮丽的文明遗址引发幽古之思,人们在抚今追昔时,不免产生疑问:为什么有些社会得以繁荣延续,有些社会却走向衰亡,最终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本书中,戴蒙德延续其思考框架,聚焦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在比较历史研究的视野下,戴蒙德以自己熟悉的美国蒙大拿州作为引子,纵向比较了复活节岛、玛雅文明、格陵兰岛的维京社会、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等过去社会的兴衰存亡,又横向分析了卢旺达、海地与多米尼加、中国、澳大利亚等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困境。这些文明社会面临着相似的危机——在污染、瘟疫、战争、饥荒的背后,千疮百孔的生态环境是社会走向败亡的大前奏,而不同社会应对环境问题的选择决定了它们迥异的结局。基于此,生态环境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命运这一议题,从一个宏大模糊的背景角色走到前台的聚焦点下,一些从前历史研究所忽略的关键信息被提取出来,重塑了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知。
今天,现代社会同样面临危机——前所未有的人口压力、全球性的环境破坏,地区性的崩溃可能会迅速向全世界蔓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否不可兼得?戴蒙德为我们敲响警钟: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与抉择将决定当今社会的兴盛或衰落。
-
剧变
《剧变》是一部恰逢其时的巨作。在个人与国家都对未来充满迷茫,危机接踵而至的当下,普利策奖得主、《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贾雷德·戴蒙德再一次回归历史,尝试解答危机应对这一关乎人类未来的重要命题。
对个人而言,危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如处理不当,个人终其一生会生活在负面情绪中。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危机可使一种文明没落,使一个国家解体,使一个时代终结。但在戴蒙德看来,二者并无差异,国家甚至可以借鉴个人化解危机的逻辑框架以实现自救。就此,戴蒙德再一次跳脱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设的知识壁垒,重建自然状态与文明秩序相融的历史叙事线索,巡礼7个案例国家的危机应对历史。他以一位社会观察者的自谦视角,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进化生物学等多学科出发,给出了“危机应对12个步骤”:
1.直面危机
2.主动承担责任
3.明确问题的边界
4.寻求帮助
5.借鉴榜样
6.自我力量/国家认同
7.诚实自我评估
8.应对危机的过往经验
9.耐心
10.自身灵活性
11.核心价值观
12.个人约束条件/国家地缘约束
正如丘吉尔所言:“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危机与剧变总是结伴而行。戴蒙德的危机应对方案或许可以帮助人类重塑危机意识,毕竟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个人、企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要不断进行选择性变革。你做好准备了吗?这或许也是戴蒙德为我们设下的一个开放性思考题。
-
接触
◆ 知名天文学家、科普作家、普利策奖得主卡尔•萨根长篇科幻小说,英文版两年内畅销170万册
◆ 硬科幻史上的高峰之作,在严谨的科学论述中融合各种意象、诗歌,为肃穆、冷静的空间科学增添了神秘和温情。以科学研究级的技术细节与隽永诗意,呈现人类对地外文明的恢弘想象
◆ 刘慈欣赞叹:“卡尔•萨根的书为我打开了看科学的第三只眼。”
◆ 改编电影《超时空接触》由《阿甘正传》导演泽米吉斯执导,奥斯卡影帝马修·麦康纳、影后朱迪·福斯特主演,获雨果奖最佳戏剧长片、土星奖最佳科幻电影、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等多项大奖,豆瓣评分8.4分,影迷心中的科幻电影“无冕之王”
◆ 《宇宙》译者虞北冥再度献译,天体物理学博士于浩然任科学顾问
——————————————————————
女科学家艾莉·艾罗维幼年失怙,凭借自己的聪敏坚毅在男性主导的射电天文学界闯出一席之地。她在系统地探测地外无线电信息时突然从织女星方向收到具有严格数学意义的信息。经过艰难破译,艾莉发现那是一种神秘交通工具的制造图纸。经历了一番科学家与政客的激烈交锋之后,消息被公之于众,全球都极度亢奋地投入到交通器的建造中。同时,与先进文明的接触带来了“神迹”的联想,民众的宗教狂热也被激发,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冲突和对抗。由美国、苏联和中国等国的科学家组成的五人小组,在20世纪的最后一个下午作为人类代表乘坐交通器飞向织女星。在见证了一系列宇宙奇观后,在宇宙中一个中转站上降落。五名成员在这里分别经历了属于个人和民族的奇幻体验。
小说真实地描写了这次接收消息、制作机器、穿梭黑洞飞抵银河的冒险探访的全部过程,诠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对人性、科学精神、地外文明都进行了深刻的思辨与探索。
-
众神的怪兽
我们内心深处有一种原始的东西,正随着我们的无知而消失。
几千年来,狮子、老虎和其他大型掠食动物的存在让人类心存畏惧,因此它们的凛凛威风成了史诗和传说的素材。但是如今,这些动物可能只存在于玻璃屏障或铁围栏的一端,而我们则高高在上地端详它们。这种变化正在改变我们对自然的态度,忘记自己和大型掠食动物属于一个生态系统,这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待它们的方式。
因此作者将专业的目光投入到因人类扩张而在迅速消失的荒野,去追踪大型掠食动物的故事和文化,以期重新审视我们对吃人动物所保有的恐怖,进而反思人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并对顶级捕食者目前不乐观的处境发出呼吁。
-
巨龙
在无边的暗夜里,在无尽的荒野中,两名身披铠甲的骑士在等待一条巨龙的出现。
他们从没见过这个怪物,但为了拯救镇上的居民,他们必须把它杀死。
美国幻想小说大师、《华氏451》作者 布拉德伯里 × 保加利亚插画大师、希腊国家插画奖得主 瓦西列夫 联袂奉献的文学与 艺术盛筵
我很早就被雷·布拉德伯里折服了。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没有雷·布拉德伯里,就不会有斯蒂芬·金。
——斯蒂芬·金
在科幻、奇幻和想象力的世界中,他是不朽的巨人。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他讲故事的天赋重塑了我们的文化,拓宽了我们的世界。
——巴拉克·奥巴马
我可以想象各种各样的世界和地方,但我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布拉德伯里的世界。
——尼尔·盖曼
布拉德伯里的科幻小说是一种很文学化的科幻,很诗意的科幻,不是那种我们所说的硬科幻,其中技术因素并不多,但写得很富有诗意。
——刘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