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富是怎样产生的
《财富是怎样产生的》一书是由陈志武先生的25篇与财富相关的文章集结而成。今天的财富创造方式与过去相比有何变化?改革开放到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检验、反思一些有关财富的基本理论以及问题。本书分为四大部分,前三部分集中在国家财富的话题,偏向宏观;而最后一部分则集中在公司或企业的财富创造问题,或者说在财政问题上。各章节结构上几本独立,但内容上又彼此相关,体现了现代财富观的特征和价值。 -
人与制度
制度是人际关系的总和,本书基本观点是,权力、财富、情感是人和人交往的三个维度,所有的制度只不过是以这三个维度为核心的关系总合。本书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论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复杂的社会秩序,而落脚点则是个体如何思考、如何生活,才能产生“更多的唯一性”。因为个体的价值和意义正是个体的唯一性。因此,本书的侧重点是复杂的社会秩序之下,个体如何追求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当今社会陷入深深的制度迷思:存在这样那样的社会问题——环境污染、有毒食品、公平缺失、道德缺失、幸福感缺失,等等,许多人都将其归结为,是制度决定一切,改变一个人两个人,无法改变一切。只有从根本上制度变革,才可以使一切变得更好。那什么是所谓的制度呢?如何理解它、认识它、改造它?如何扮演好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呢? 对此,汪丁丁教授通过同积极思考的青年学子们的对话和讨论,对人与制度、人际关系、角色定位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哲学层面的深入探讨。也许你没能去北大听课,但是你可以买来一套《青年对话录》来参与讨论与思考。读汪丁丁的书,如同在黑暗的隧道中艰难前行,一开始你可能茫然无措,但最终你将适应这黑暗并发现其中的微光,在它的指引下一路向前。 -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目录 增订版前言 原版序 致 谢 深深嵌在这个世界中 为什么“朝朝暮暮”? 我和你深深嵌在这个世界之中 罪犯、犯罪嫌疑人和政治正确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把道德放在社会生活的合适位置 这里没有不动产 家族的地理构成 法律与科技问题的法理重构 透视中国农村的司法需求 阅读中国市场经济中的秩序 “法”的故事 “法”的故事 反思法学的特点 法学知识的分类 法学教育随想 知识的互惠与征服 曾经的司法洞识 悼念费孝通先生 社会转型中的中国学术 阅读秩序 法律如何信仰? 认真对待人治 从政法的视角切入 民主与法治的张力 社群主义的挑战? 经济学帝国主义? 《新乡土中国》序 超越“不过如此” -
江湖中国
明中叶以降,对中国农业生产力的承载力而言,全国人口总量已接近饱和,晋、徽、闽等局部地区初显人满为患的端倪,过剩人口开始溢出宗族乡村流落他乡。经300年积聚,至清乾隆末年,人口总量终于突破了农业生产力承载人口的极限。四处逃难求生的饥民犹如洪水蔓延全国。这些脱离了古典定居农耕生活模式的移民群体,逐渐生成了一个包括秘密教门、会党、行帮、商帮等脱离帝国制度控制的江湖社会……... -
司法的理念与制度
《司法的理念与制度》这是作者在司法研究领域内的一些论文和随笔的结集。在思考中国司法制度的建构路向与过程方面,作者认为,对高妙价值的弘扬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就法律家而言,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是,怎样将理念化作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杰伊(John Jay)称,“过去的历史表明,将正文送到每个人的家门口益处是显易而易见的;然而,如何以有益的方式作到这一点,就远不是那么清楚的了。”本书体现了作者对这类“有益的方式”的探索。 -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将给出一种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的纲要。在过去20年中,我一直专注于研究制度问题;尽管如此,在一些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在探讨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的本质以及它们是如何变迁方面,要比我冼前的研究更加深入。《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大部分分析的重点在于明确厘定制度的含义,弄清制度与组织的区别是什么,并厘清制度是如何影响交易费用和生产成本的。 历史是重要的。其重要性不仅在于我们可以从历史中获取知识,还在于种种社会制度的连续性把现在、未来与过去连结在了一起。现在和未来的选择是由过去所型塑的,并且只有在制度演化的历史话语中,才能理解过去。将制度整合到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的分析中去,是改进二者最重要的步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