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
★ 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汪民安,广受读者喜爱的经典作品。
★ 和《现代性》一样优美、晓畅,让人如痴如醉的学术著作。
汪民安教授对于理论的阐述深入浅出,阅读体验极佳,他具备一种国内罕见的本雅明气质,学术随笔流畅易读,酣畅漓淋,魅力十足。
★ 身体,是个人最后一份私有财产,它与欲望、社会、权力有着怎样的纠葛?它该如何突破重重遮蔽,发出自己的声音?
★ 疫情危机下的封锁、都市中家园概念的缺失、对居住空间的激烈争夺、大型商场中物的牢笼……种种空间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又如何困扰着我们每个人?
=======================
【内容简介】
本书是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汪民安对身体、空间等论题所做研究的成果结集,分为“身体的技术”“空间的政治”“后现代性的谱系”三个部分,共十九篇文章。第一部分的六篇文章论述“身体”在西方学术史中的地位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第二部分的六篇文章是作者对“空间”问题的研究成果,集中讨论了身体的社会学,以及权力如何把个人的身体局限在空间之中,第三部分收录的七篇文章是对后现代理论的各位大理论家德里达、罗兰•巴特、乔治•巴塔耶、福柯等的精彩评论,以及对后现代性理论的发展线索的整理回顾。
汪民安教授以后现代哲学的理论视角,考察个人身体、社会生活和现代政治的关联性,洞察细微,挖掘深入,表达精辟,会让读者对身体、对各类空间、对后现代哲学及其研究方法有更多的理解与启发。
=======================
汪民安老师关于身体、空间和后现代性这三个当代哲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的论文集,既有深入丰富的学理性,又贯穿着生动有趣的日常生活经验,无论是文笔还是分析能力都让人赞叹。个人认为,国内学者当中,汪老师是最具备本雅明般气质与作品风格的人。
—— 江海一蓑翁(豆瓣网友)
虽然我也认同学术写作不需要文笔这回事,但真的存在这种学者能把复杂的理论渗透在遣词造句的刻意制造中,比如汪老师。头发和家乐福的写作是完全的巴特式的效仿,汪老师对尼采和巴特两种断片式的、警句式的写作做了精准的譬喻,从此来看汪老师或许也是他所描述的那种巴特式学者:用一种闲情逸致征服对象(理论)。
—— 二级发呆员(豆瓣网友)
-
现代性及其不满
耶鲁大学政治哲学公开课姊妹篇,施特劳斯派经典之作
一本书囊括现代哲学大师名著
从文艺复兴的马基雅维利到20世纪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索尔•贝娄,
从小说与人生故事中,获取政治智慧,体验哲思愉悦。
现代人有什么特殊?古代与现代有什么不同?
现代人真的比古代人更幸福吗?
——理解现代心灵,应对孤独虚无,走出现代性困境
编辑推荐
◎作者史密斯为耶鲁大学政治哲学名家,极受国内外读者欢迎;
◎社科畅销书《耶鲁大学公开课:政治哲学》姊妹篇;施特劳斯派政治哲学经典之作;
荣获包括爱默生奖在内的多项学术奖项,2009年荣获莱克斯•希克森社会科学领域杰出教师奖;
◎讨论备受关注的古今之争和现代性危 机,思想文化领域的热门话题;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着“何为现代性”和“我们的不满”两个主题展开论述。
在前一部分中,作者追溯了“现代性”概念在哲学中的历史,从“第一个现代政治科学家”马基雅维利,到将人类认知的核心定位到自己主观意识的笛卡尔,再到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颂扬者黑格尔;
而在后一部分中,作者则梳理了从卢梭到施特劳斯,再到索尔•贝娄等一系列“反启蒙”思想家或曰现代性批判者的理路。
在全书的最后,他把选择建立或赞同何种意义上的现代性这个问题留给“现代人”自己去回答——我们无法避免成为现代人,但并不需要全盘接受现代性所包含的一切,也并不需要全盘否定之。
媒体推荐
★这本书是思想史的典范之作——丰富、有穿透力、富有意义。史蒂文•史密斯完全把握住了关于现代性的智识传统,另外他还有一种行文清晰却不因此牺牲论题复杂性的天分。他让我们以新鲜的目光去看待许多有价值的事物。当他的学生一定很快乐。
——莱昂•威瑟迪尔,《新共和》知名编辑
★无论你是拥护现代性,还是从前现代或后现代角度对现代性提出批判,这都是一本会让你着迷、启迪你、激发你思考的书。其中的每一章都可以作为独立的论述文章成篇,而它们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重要的论证。与此同时,阅读它们还能带来最高级别的智性愉悦。
——迈克尔•沃尔泽,新泽西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院士
★史蒂文•史密斯有力而简明清晰的思想史论著为我们关于“古今之争”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见解。他向我们展示了一群貌似各不相关的现代思想家和作家是如何通过探讨永恒的问题,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观念的。作为一部关于“我们西方人如何来到今天”的著作,《现代性及其不满》会对我们关于自身未来的讨论大有裨益。
——迈克尔•罗斯,卫斯理安大学校长
★史蒂文•史密斯及时而有见解的新著,提出了许多深具洞见且范围广阔的对现代性及其内在冲突的讨论。未来的许多年里一直会有人阅读它。
——查尔斯•格里斯沃德,波士顿大学布恩哲学讲席教授
-
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
本书以轴心文明的起源和演化为基点,运用观念史和系统论的研究方法,系统勾画了史前至今人类文明的主要脉络,并试图寻找一种能够容纳不同文明的大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既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整合,又能包含西方的历史经验,同时能说明中国独特的历史发展进程。为此,作者着重考察了普遍观念(社会思想文化)与社会行动(历史事件)之间的互动模式,对古代文明的兴衰、现代社会的形成、民族国家的建立、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文明的冲突等事关人类社会命运的重大问题,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在这个周密的解释框架之下,纷乱历史表象背后文明的本质逐渐清晰起来,现代社会的走向和人类文明的未来也有了可供展望的理论工具。
-
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
-
多元现代性
-
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利奥塔访谈.
编者就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作了广泛的交流,对于普遍性的坚持与拒斥,的确是哈贝马斯与法国思想家发生冲突的焦点,德里达对普遍性与确定性的颠覆是最激进的,虽然哈贝马斯与德里达都共享了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成果,但理论取向却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