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叙事学研究
采取历时性与共时性框架 讨论电影叙事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编辑推荐 ★ 作者是巴黎第一大学电影艺术博士,师从法国著名电影学者皮埃尔•索尔兰教授,理论背景纯正,并收录了对法国学者弗朗索瓦•若斯特的深度访谈,紧跟学术前沿。 ★ 书中既对电影叙事学进行了理论梳理,又将其运用于当下的影视作品做文本分析,从中国的早期电影《劳工之爱情》到当代电影《苏州河》,从香港电影《无间道》到美版翻拍的《无间风云》,作者提供了不同跨度的比较,结合图表展示情节段落之间的关系,颇具特色。 ★ 书中第三部分对布努埃尔《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的叙事结构进行逐场戏逐个镜头的分析,对编剧如何讲故事很有借鉴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采取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新颖框架,讨论电影叙事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既检阅了俄国形式主义、爱森斯坦、巴赞、麦茨对叙事学理论的贡献,又对国内外的影视作品逐场逐镜深入分析,结合图表进行跨文本的研究与拆解。 同时,作者还论及西方叙事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叙事传统的关系,所涉及的片例从中国早期电影《劳工之爱情》,到《无间道》与《无间行者》这样的当代文本,而第三部分专论布努埃尔之《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则提供了一个更系统的全景式的叙事学分析经典案例。希望阅读此书的读者无论在理论观念或是研究方法上都能有所获益。 ▌推荐语 一个微小事件也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叙述,一些旧片可以引发一些新版的重拍片。叙述方案的无限性值得学者们关心。正如刘云舟在本书里所强调指出的,有关讨论从早期电影时代就已经展开,一直持续到今天。本书清楚地说明了理论家们的不同见解、他们各自提出的相关体系的关键所在。 ——皮埃尔·索尔兰(Pierre Sorlin),巴黎大学教授 -
想象与艺术精神
-
虚构的自由
本书是《新世纪电影学论丛》之一,由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刘一兵、张民主编。 本书立足于1990年以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师生在电影剧作理论研究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打破了以往电影剧作理论著作所使用的固有结构方式,力求突出对新的电影剧作现象的研究,并在研究中采用新的角度,重视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力求扩展电影剧作理论的研究领域,向更广的领域涉及,与其它人文科学相互渗透、交叉;力求将一些过去传统剧作理论中探讨过的话题推向更深的层次。书中对电影剧作领域里急需探讨解决的理论问题的探索,无疑是非常有理论价值的。 本书结构严谨,探讨深入,文笔清新流畅。本书是电影剧作理论的学习研究和人员很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书,是影视专业学生的必备教科书。 -
电影特技教程
内容简介 在众多娱乐节目中,电影称得上是视觉大餐,吸引观众眼球的,往往是电影中精彩恢弘的特技镜头,它们从设计、采集、制作,直至完成,都体现了创作者们高超的智慧和才干,本书讲述的,正是这些精英和巨人们的创造,卢卡斯、卡梅隆、斯皮尔伯格……你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更宽广的道路、更五彩斑斓的画面。 作为一本成熟的专业教材,本书向影视制作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或已经从事特技制作并希望了解其他相关专业如何工作的特技从业人员,展示了特技制作涉及到的宽广领域。沿着每一个章节的脉络向纵深探索,都会引领你找到一个巨大的知识宝藏,你将成为与众不同的特技高手。 -
电影美学分析原理
在本书中,作者以尽量简洁而指要的方式,不但把上述理论背景加以清楚的勾勒,而且言简意赅地对各种电影理论和流派主张加以概括和聚会,在阐释之中又不时地插入作者个人化的评述和分析,为初学者理解和认识这些复杂的理论提供了一种方便的途径。虽然,为了真正了解和深入地研究电影理论史的发展,地掌握电影符号学的各个专门课题。 本书的另一个值得提出并有待加强之处,是电影实例分析典型性问题。为了加强论证而转入影片实例分析时。有两个方面深沉使我们感到不够满足:其一,是刚刚触及到被论证的影片实质就不再深入讨论或仅仅点到为止;其中、二,是有些例证的影片,尚未达到足以成为经典性分析对象的欠,因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论证的坚实性和普遍性。麦茨的现代电影理论的叙事研究,深沉以好莱坞常规电影作为一种规范和模式加以分析,但这种立足于意识型态操纵或集体潜意识为对象的研究,很重视解构对象的典型和普遍性,更以分析研讨过程中的详尽细致,而达到举一反三,令人信服的科学化效果。 -
《简·爱》的光影转世
自文学诞生之日起,纸上文本便与说唱、戏剧等等现实搬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近现代电影电视艺术的产生,更是将这种跨媒体的文化实践发展到了新的阶段。欧洲经典文学名著历来是影视作品改编的不竭源泉,很多电影本身也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于是,探讨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关系,探讨文化的跨媒介生产,并由此观察背后彰显的社会与文化,理解内中蕴藏的历史和政治,便成为文学研究、电影研究、文化研究的饶有趣味的议题。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电影学者戴锦华先生携多位青年学者就“欧洲名著改编电影”展开思考与讨论,以对谈的形式,将文学与电影、文本与历史等等复杂关系逐一分析,娓娓道来,集合而成“对话戴锦华”系列。《简•爱的光影转世》即为该系列之一。 两位作者从2011版《简•爱》的观影体验谈起,逐渐引出对文学原著的阐释,对勃朗特姐妹乃至19世纪英国文学的把握,并推进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历史语境剖析,以小见大、深入浅出,为读者提供一种“细读”文本,重读世界文学名著、思考历史文化的新颖视角;与此同时,运用专业的眼光、通俗的 语言,引出对各个时期众多《简•爱》电影的分析与探讨,对“改编”和“原著”、“视觉”与“文字”的相互关系展开颇有意味的辨析,进而延伸至现代影视艺术和当代流行文化的探究和批评,为读者描述了多种名著改编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 一次极端投入的光影游历,一次自娱娱人的阅读游戏 从《简•爱》出发,重新叩访文本、历史与理论 步入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不失为极其有趣的阅读/观影经验:看不同的面孔与身体演绎同一稔熟的故事,犹如幽灵魅影或轮回转世。更像是长长的回声或拖尾,扫过退行中的新世界。 ——戴锦华 2012年,老师执教三十周年,我和孙柏入师门十周年。我们一直想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庆祝一下,但“对话戴锦华”系列的出版却实属“无心插柳”。在与我们对谈当中,她所展现出的专注、严谨时常令我们汗颜。有师如此,幸莫大焉。 ——滕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