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奇蹟.預言
中國人一向怕談死,彷彿一談,死神就會立刻降臨在身上。然而「死」卻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四週進行。甚至我們個人,每日不都在朝向死亡前進嗎?偶視鏡裡的白髮從一根、兩根.....到無以數計拔不勝拔;身體從年輕矯健到動不動這裡酸痛那裡酸痛,「老」顯而易見,「死」,我們卻因為不曾見、不可知,而選擇逃避、忽視,往往對於此類的文書也斥之為迷信,危言聳聽而棄如鄙屣,其實我們既不能證明死後世界的存在,同樣也無法證明它不存在。我們若能將這癥結暫時擱置,儘以寬闊的心去汲取有益生活的部分,則開卷有益的說法誠不虛言。 書中的主角白克雷,住在美國的南卡羅萊納州,在1975年9月17日,被閃電擊中,死了之後被送到停屍間,28分鐘後才又甦醒過來,經歷了一般人所沒有的瀕死經驗,從此有了一輩子說不完的故事....。在死亡過程中,他遇見了黑隧道、水晶城,以及與13位光靈在知識殿堂裡分享117件預言,其中95件均已一一實現。 例如:美國總統竟是一位西部牛仔、蘇聯解體、美國陷入經濟恐慌、廿一世紀是黃皮膚人種的天下等等。除了這些奇妙的預言啟示外,他還擁有了令人又羨又怕的讀心術。這些你相信嗎?相信或不相信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這些經驗轉變了作者的一生。他發現:人類的善行不是藉著大膽行動來完成的成就,而只是人與人之間仁慈和善的行為,真正珍貴的往往只是生活上的小事,因為這些行為是自然產生的,而且能夠表現出真正的自我。有時候,真正算數的,並不在於你做了多少,而是你做的理由。 14年後他又因心臟衰竭,死而復活,兩次瀕死經驗中,他發現:當生命結束時,我們對週遭所做的一切都會透過生命回顧,讓我們感受到事件當時我與另一個人的感覺,也可以感受到他們所影響的下一個人的感覺。生命更快樂的簡單秘密,就是生命走到盡頭時,你會發現你所擁有的愛與良善,和你在整個生命過程中所付出的一樣多。 這本書透視了生死之謎,全書充滿了戲劇性,而且振奮鼓舞人 心,因為生命快樂之鑰,正掌握在你我手中,等待我們以愛和良善去開啟。 -
天堂印象
-
死后的世界
全球销量超过1300万册 被《纽约时报》誉为“濒死体验之父”的奠基之作 「编辑推荐」 推荐1:濒死体验研究之父最经典的著作 本书作者采访了150名被临床判为“死亡”却又活过来的人,详细记述且分析了他们所经历的“死后世界”,并首次提出“濒死体验”的概念,开启了之后数十年全世界科学家对于该现象的研究。因此,作者被纽约时报评为“濒死体验之父”,而本书则为该领域最经典的著作之一。 推荐2:创下全球销量超过1300万册的惊人纪录 本书自1975年首次出版,即在美国社会各界引起轰动,很多人因此开始关注生命与死亡的终极问题,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之后其不断再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向世界各地,至今已在全球销售超过1300万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推荐3:最新授权中译本,数位知名科学家联合推荐 本书为25周年特别纪念版,增加了国内外几位知名科学家的推荐序以及21世纪濒死体验研究的进展综述,内容更加丰富。语言方面,也比之前的译本更加准确、生动和详尽。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探讨死亡与濒死体验的智慧之书。作者听到一位精神病学家讲述自己“死”而 复生所经历的奇特事件,又在大学讲授柏拉图“灵魂不朽”专题时听很多学生讲起类似的故 事,大感震惊,遂投入到对该现象的研究中。在本书中,作者直接或间接采访了150名有上 述经历者,总结出15个共同元素,首次提出了濒死体验(Near-Death Experience,NDE)的 概念。另外,作者还将其与人类历史上对于死后世界的重要哲学论述加以比较,并列举心理 学、自然科学对该现象的解释,逻辑清晰,说理翔实,大大增加了本书的科学性与哲学内涵, 引人深思。 本书一经推出,即引起轰动,并开启了全世界科学家对濒死体验的研究热潮。虽然刚开 始很多医学界人士对其冷嘲热讽,但现在科学已经站在了穆迪博士这一边。三十多年过去了,本书仍然不断再版,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数千万册,实为该领域的经典著作。 全书文字生动优美而富有哲理,读后不但能让大家对死亡重新思考,也更加珍惜现有的生命。 「推荐语」 穆迪的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 ——布鲁斯·葛雷森 弗吉尼亚大学精神医学教授 《死后的世界》让我们回想起沉睡在我们心里的灵性。它给了我们许多灵性工具,让我们 去理解自己的生命。这是一本永垂不朽的书。 ——麦尔文·摩斯 华盛顿大学儿科学副教授 著名濒死体验研究者 穆迪博士在书中所述的研究将燃亮并确认我们两千年以来被告知的事实——死后仍然会有生命。 ——伊丽莎白·罗伯斯库勒 濒死体验研究先驱,畅销书作家 本书开创出一个过去一直因事涉秘密而被科学界搁置一旁的研究大领域。 ——黄荣村 台湾中国医药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