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師的四大修練
決定攝影作品的好壞,不是器材與技巧,而是觀察力與想像力。 沒有所謂「正確的」表現手法,只有「自己的」表現手法。 --快門先決、光圈先決,不如意念先決! 享譽25年經典,跨越銀鹽到數位攝影, 眾多專業攝影師追求突破與創新的最佳訓練心法! 攝影成就與安瑟.亞當斯等大師同獲肯定的佛利曼.帕德遜, 用本書幫助攝影師與攝影愛好者打破觀看和攝影的舊思維, 針對攝影者的觀察力、想像力、表現力,提供攝影技巧的建議和相關練習, 讓攝影者學習建立對拍攝主體的深刻認識,找到自我風格的方向。 一旦經歷過提升觀察力和想像力的訓練, 你將發現自己找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觀看這個世界,從此「找到近乎無限的拍攝可能」。 想學好攝影,先要去除觀看的障礙-- 拍照時一直想著器材與技巧,以及過於熟悉的種種外在標籤, 讓你習慣性地視而不見,因此停止了「觀看」。 想要拍出真正的好作品,就必須認出自己熟悉事物的真正價值。 揚棄所有的法則與框架,活絡探險精神,作出另類的思考-- 我們鮮少能用新立場,或找到新的觀點來看世界, 這時,列出一張你再熟悉不過的攝影法則清單,再強迫自己把這些法則一一打破! 你才有機會愉快地偶遇各種新發現。 想像力與表現力的挑戰與鍛鍊-- 如何用視覺去呈現一顆岩石的質地與重量? 如何在一張靜止的風景照,表現出有如飛鳥自由翱翔的感覺? 如何讓一朵綻開的花,呈現出情感與氣氛? 攝影不是紀錄,而是呈現。攝影既是表現主體,也是自我表達-- 即便第一眼看來毫無希望可言的情境, 還是能夠提供攝影師近乎無限的可能性來拍出好照片。 每位攝影師都該用自己的一套來選擇不同的主體,同時使用不同的視覺設計法則, 發現自己對它的關懷之情,並且透過這樣的情感自然展露自己。 還有,各種打破框架的創意攝影練習-- 在奔跑的同時按下快門,用完全失焦的方式去拍攝; 二十四小時之內,替一顆煮熟的帶殼水煮蛋,拍攝至少二十張照片; 用寵物走路時的眼睛高度,拍攝二十張系列照片; ……以及更多更多。 -
LIQUID DREAMS エーテー・アートブック
-
The World of Helmut Newton
-
Subway Love
《Subway Love》是荒木經惟在1963到1972年的十年間,上班時不斷的在地鐵拍攝其他乘客的照片的成果,在拍攝期間還曾經因此被帶到警察局去訊問。過了40年的時光,當時在地下鐵通勤的乘客超過兩百張的作品,至今依然鮮活地呈現著。 本書內附日英對照的荒木經惟訪問錄,讓您可以更進一步認識大師的創作理念。 -
Focus Inside:《乘著光影旅行》的故事
「我拍攝畫面的時候,只是想表現一個景物依舊、時光流逝、人事已非,生命還有希望,一點點光。」 --李屏賓 攝影可以留住什麼?電影可以把人帶到那裡?人生還可以走出怎樣的意義?紀錄片《乘著光影旅行》如此提問。 李屏賓,一位深受侯孝賢、王家衛、陳英雄、是枝裕和等中外導演信賴的攝影大師,從《策馬入林》、《童年往事》、《戀戀風塵》,到《海上花》、《心動》、《花樣年華》、《不能說的祕密》、《空氣人形》等影片,都可見到他精心設計捕捉的畫面。如果說,電影是一種光影的藝術,攝影師正是掌控影像魅力的巨匠,賦予現實詩意的眼光,讓我們驚喜、沉迷、感動。李屏賓入行三十年,從來不是鋒芒畢露的性格,始終要求自己在工作上思考與冒險,逐步建立獨樹一幟的風格、從台灣電影圈發光到世界影壇。 兩位導演姜秀瓊、關本良,花費三年時光,隨李屏賓的工作行程踏過台港中日美挪威,走訪李屏賓與他的工作夥伴、家人,剪輯成90分鐘的紀錄片《乘著光影旅行》。全片呈現這位攝影師匆促晃蕩的身影,幫觀眾拾回每格底片夾縫間,遺落下的記憶碎片。我們遊走於電影世界的真實與虛幻,親見李屏賓如何以他的眼睛和心靈,追趕快要流失的光色,變換成每個導演的意象,每一個觀眾的心聲。在光影之外,我們還瞥見李屏賓細膩的情感、對命運的謙卑柔軟,與他長年離家對親人割捨不斷的連結…… 《乘著光影旅行》讓我們用嶄新的角度認識電影和攝影師,由兩位導演取得的豐富訪談內容,重新改寫架構而成的這本圖文書,企圖更深入描繪李屏賓鏡頭內外的美麗與哀愁,更翔實地呈現他的技藝與生命歷程,感受一個電影工作者、一名職人的美麗視野,同時也是一位男人的不平凡心靈。 -
灰色的隱喻
攝影是一種濃縮,它有封存時間的力量,能從時間流裡擷取某個瞬間, 儘管雖然有時以一種含蓄的方式展現,我們卻無法否定它反映真實的驚人魅力。 在攝影中,機會與瞬間密不可分,一如布列松所言:「在所有的表現形式裡,唯獨攝影可以捕捉到瞬間,攝影師總在找尋他個人認知的那個纖細、無可取代的瞬間,而捕捉瞬間的這個特色也成為相機最獨特的標誌。一位作家可以天馬行空的寫作,時間的順序對作家而言不至於構成任何的障礙,然而對攝影師來說,瞬間一旦消失,它便永遠的消失了。」 雖然攝影的起始在西方,書中內容源自作者多年的學術研究和攝影經驗,以少見的東方思維為切入點,藉由詮釋攝影的本質和緣由,連結至屬於東方的禪意概念,分享自己對攝影的熱情和身體力行之後歸納出的私房觀點。亦特別針對法國攝影大師布列松所提出的「決定的瞬間」(the decisive moment)概念,書寫自己的理論研究論證與反思觀察,與喜歡攝影的朋友一同體驗在灰色隱喻中的迷人魅力! 推薦序── 攝影的旅者 a photographic geologistTony Mitchell 自序── 西方美學與東方禪學 第壹章 攝影是一種灰色的隱喻,時間、機會與攝影,兼論決定性瞬間 攝影是一種時光機器,它也是一座浮橋 灰色的弦音 機會與決定性瞬間 攝影中流動的時間 第貳章 攝影的種類 攝影般的圖像 被設計及指導下的攝影 即興的攝影 作為一種證據的攝影 美學的討論 第參章 攝影是一種藝術 圖畫式攝影(pictorialism photography) 純粹的攝影(Straight Photography) 攝影師是藝術家? 彩色 vs 黑白 攝影之於一種藝術的演變 大眾的業餘攝影是藝術? 攝影的機械性 約翰.塔格(John Tagg)的看法 第肆章 論攝影者 攝影者是相機的操作者或是藝術的創作者? 法國的案例 signifier與signified 一種工業化的產品 攝影師實際上是駕馭時間的詩人、他是時光的旅者、他是光的駕馭者 《月下獨酌》 李白與布列松 第伍章 攝影是一種紀實 紀實的解釋 明信片與紀實攝影 戰爭與紀實攝影 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 多愁善感的寫實主義(Sentimental Realism) 美國經濟大蕭條與紀實攝影 早期的紀實攝影 FSA計畫 紀實攝影的成規 解析紀實攝影的方法及其變異 約翰.塔格的角度──鄉愁式的白日夢 蒙太奇(Photomontage) 第陸章 決定性瞬間與禪意 攝影之道──弱水三千 決定性瞬間與禪意,禪是一種超現實 決定性瞬間與金剛經 第柒章 決定性瞬間 決定性瞬間─時間與神話 決定性瞬間─空間 決定性瞬間─文化 決定性瞬間的詮釋─決定性瞬間是一種文化建構,它已經成為一種迷思 空的頓悟 順序決定本質 巴贊的看法 長鏡頭理論 布列松如何構築他的決定性瞬間──幾何先於敘事 直覺地等待 保持事件真實的狀態-榮的任它榮、枯的任它枯 布列松是超現實主義者 決定性瞬間與道家美學的關係 渾(混)然忘我與布列松 第捌章 旅者的凝視 旅行的種類 攝影──旅者的凝視 布列松的旅行與攝影 舊世界的旅行 美洲的旅行 旅者的凝視看見了什麼? 虛幻的經驗?現代與後現代的經驗,旅行社是後現代的潘朵拉的盒子 到此一遊 後現代 現代 異國的經驗? 參考書目及引註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