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版画史图录(套装共5册)
《中国版画史图录(套装共5册)》内容简介:我国版画之兴起,远在世界诸国之先。欧洲之版画,为德荷二国所创,始施于博戏之纸牌上,并以刻印圣经图像,时约在公历一千四百年左右(当我国永乐初)。日本之浮世绘版昼则盛于江户时代(当我国万历至同治间)。独我国则于晚唐已见流行。迄万历、崇祯之际而光芒万丈。歙人黄、刘诸氏所刊,流丽工致,极见意匠。十竹斋所刊昼谱、笺谱则纤妙精雅,旷古无伦,实臻彩色版画最精至美之境。其时欧西木刻昼固犹在萌芽也。世人唯知有《芥子园画谱》。 -
清代宫廷版画
《清代宫廷版画》中的版画艺术历史悠久。隋唐时期,佛经图像的版画已大量出现,从唐末到五代,我们所看到的版画多是宗教性的。至宋代,雕版印刷术进入了黄金时期,版画题材逐渐摆脱了宗教的羁绊,书籍插图也大量采用雕版刷印。明代铜活字印刷术、双色、多色套印技术则更为成熟,版画作品大放异彩,不仅在数量上远超宋元时期,而且题材更为广泛,镌刻更为精王。特别是明万历、天启两朝,堪称中国版画史上的鼎盛时期。清人关后至康、雍、乾三朝,中央政权稳固、社会经济逐步繁荣,清代统治者为宣扬其文治武功,歌颂升平、臣服四海,“钦定”绘刻了大量宫廷版画,因其刻印地点在武英殿,又称“殿本版画”。殿本版画以皇家的雄厚财力人力作后盾,将绘、刻、印艺术溶于版画作品中,演绎出更为雄浑华美的风格,其规模之宏大、镌刻之精工、纸墨之精妙、装潢之考究,已达无以复加的程度!同时期,西洋的铜版画技术也传人宫廷,得到皇帝的青睞,刷印了大量铜版画佳作。嘉庆朝后,清王朝国力渐衰,西洋的石印、铅印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雕版印刷术,清宫版画的辉煌历史也随之逐步走向终结,仅留下这些艺术珍品,供后人一窥其本来面貌。 -
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
这是郑振铎先生一生中最后一部开拓性的学术专著,是他呕心沥血,穷其一生搜集、整理、研究、编印的一部中国木刻版画史料,从酝酿到最终出版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曲折,直到1985年2月,才以《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的形式首次面世,共一函九册,其中第九册即《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此书问世后,立即引起轰动。日本日中艺术研究会便在东京的中国文化学院召开两次学术会进行热烈研讨,并决定特派该会事务局长三山陵女士到北京向出版社赠授“版画史出版功劳”金杯奖。授杯仪式于1985年9月17日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举行,中外众多贵宾出席,中央级新闻媒体均予以报道。1988年冬,该研究会再次在北京友谊宾馆向已故著者敬赠金牌一枚。1986年,此书在莱比锡举办的世界最佳图书博览会上被授予“世界最美图书奖“。 2006年1月,《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第一次以单行本形式,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发行。 -
记忆版图
不同于正史的宏大叙事,作者从小处着手,历史经由前辈回溯到久远的记忆,便有了一种血肉丰满的神秘和亲切。本书介绍的30幅版画均创作于19世纪,介于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多半出自那个时期的西方访客,画面上呈现了当时的中国,其中还夹杂着自从《马可波罗游记》问世以来,西方“中国热”中对东方的浪漫想象。版画涉及了生活中的多个方面:官府的晚宴、北京的灯笼铺、宁波的棉花田、广州的帽子铺、天津的游医等等……这些生动的细节丰富了我们所了解的历史。这30幅版画像一个个取景框,将我们带回至150年前的中国。 -
近代中国的反光镜
从1850到1910年代,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英军炮击广州城,清军在大沽的防御图,北京城沦于西人之手,中国人送来赔款,英军协助攻打太平军,蒲安臣使团,同治皇帝的婚礼与祭天,甲午战争中国征兵,李鸿章觐见英国女王,武装的“义和团民”,两宫西巡,八国联军的孟加拉国骑兵,日俄战争的俄国炮兵,中国组建新式陆军——大英帝国的强势传媒《伦敦新闻画报》对当时中国的报道,经常比落后封闭的天朝自己,既来得及时,也来得详实。 1842年,赫伯特•英格拉姆在伦敦创办了一家以图画为主体的杂志,名为《伦敦新闻画报》,这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图画为内容主体的周刊。在《伦敦新闻画报》出版发行的一百六十一年里,这个世界经历了从蒸汽时代到信息社会的巨大转变,世界的格局和人们对世界的认知都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一个记录者,《伦敦新闻画报》一直在捕捉那些终将成为历史的场景和事件,将这些当时的新闻、将来的历史,通过版画的方式拓印下来。虽然在通讯和传媒的发展中,一份杂志所能提供的只是观察世界的一个视角,但在它充满开创性的19世纪中后期,在图像尚未作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年代,它借由图画提供的视角,就显得独到而珍贵了。在欧洲,这种新鲜的报道方式很快即被大量复制。其中比较知名的有法国《小报》增刊、《画报》、《十字报画刊》,以及英国《图画报》、英国《星球报》等,其精选版画亦收入本书。 至于《伦敦新闻画报》的报道,纷繁复杂的中国社会始终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主题。这些关于中国的记录和解读,涉及自然地理、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等方方面面,在今天看来不乏失真和谬误之处;但总体来说,这些基于在西方社会已有一定基础的现代地理、社会、经济等学科的观察,超越了中国人自身在长期的文化传统下形成的固有的视角。作为一面来自外部的反光镜,尤其照亮了那些中国人自己习以为常因而不曾深究的部分。 -
私想者
伟人们哲人们思想着,平常人哪敢奢谈思想。所以,我等只能瞎想,空想,妄想,梦想,狂想,私下里偷偷地想……故,此私想者非彼思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