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Sensory Order
The Sensory Order, first published in 1952, sets forth F. A. Hayek's classic theory of mind in which he describes the mental mechanism that classifies perceptions that cannot be accounted for by physical laws. Hayek's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to theoretical psychology has been addressed in the work of Thomas Szasz, Gerald Edelman, and Joaquin Fuster. "A most encouraging example of a sustained attempt to bring together information, inference, and hypothesis in the several fields of biology, psychology, and philosophy."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F. A. Hayek (1899-1992), recipient of the Medal of Freedom in 1991 and co-winner of the 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s in 1974, taught at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nd the University of Freiburg. -
资本主义与历史学家
《资本主义与历史学家》是一部观念史著作,是朝圣山学社会员讨论工业革命的论文集,是一本探讨历史学家如何曲解工业革命的历史的论文集。在那些刻意描述工业革命的苦难的艺术家和学者们看来,他们反映的工人阶级的苦难,才是历史的真实面目。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和法哲学家,也是一位优秀的观念史学家。他的一生始终对观念及其对于历史进程的作用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世界各地的历史教科书告诉一代又一代学生说,工业革命在英国造成了难以言表的惨状。奇怪的是,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人口数量却在迅速增长,民众的预期寿命也在大大延长。历史学家告诉我们的是真相吗? -
资本主义与历史学家
本书的前三篇文章最早是提交给一群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社会科学家参加的讨论如何抵制极权主义威胁、维护自由社会的集会的论文,这几年来,他们一直举办这样的活动。1951年9月在法国博瓦隆举行的朝圣山学社会议讨论的一个主题是历史学业家是如何论述资本主义的。 世界各地的历史教科书告诉一代又一代学生说,工业革命在英国造成了难以言表的惨状。奇怪的是,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人口数量却在迅速增长,民众的预期寿 -
到奴役之路
《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的最知名著作,这本书最先在1944年于英国由Routledge Press出版,接著在1944年9月由芝加哥大学出版。读者文摘在1945年4月也出版了稍微减缩的版本,最后总共销售超过600,000本。Look杂志在1950年左右出版了加上图片的版本,后来又被通用汽车公司以小册子形式大量发放。这本书被翻译成超过20种语言出版,哈耶克称要将这本书献给“所有党派的社会主义者”读一读。该书的第50周年纪念版本则由米尔顿·佛利民(另一名诺贝尔奖得主)撰写序言。《通往奴役之路》一书是对古典自由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理论的阐述中最著名、而又最受欢迎的书籍之一。 -
到奴役之路
殷海光向來以自由主義者自居,不過,他的思想旅途,卻也曾面臨困惑難解的時候。尤其當社會主義思想在二十世紀中葉甚囂塵上,嚴重威脅自由民主體制之際,殷海光為之苦思無已,始終難求出路。 因緣際會,當殷海光讀到了海耶克的《到奴役之路》一書,猶如覓得一劑求答解惑的思想良方,甚感興奮,於是開始進行這部經典的翻譯工作,本書即是他的工作成果。 在本書中,殷海光的翻譯時有刪有易,大致不失本真。他就理解及聯想所至,添加許多「按語」。其按語幾乎成了本書的特色,因此書中還更換字體,和正文加以區別。殷海光的按語,不但見解獨到,而且妙趣橫生。此外,殷海光在部分章節之前寫了長短不一「譯者的話」。此外,本書最後附有胡適的一篇講詞──從《到奴役之路》說起,由此文也可看出當時臺灣自由主義發展的處境。 透過閱讀本書的正文、按語及附錄,不僅有助於我們對《到奴役之路》這部經典之作的初步理解,深化我們對自由主義的認知;更能對殷海光的思想轉折變遷,有進一步的認識。 -
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二、三卷)
三卷本的《法律、立法与自由》由“规则与秩序”、“社会正义的幻象”和“自由社会的政治秩序”三部分组成。本书是第一卷。尽管哈耶克费了很大的力气探讨法律与立法的关系,本书却并非是一部专业的法律学著作。他的法律理论是以解决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之关系的问题为旨归的。同时,法律理论在哈耶克的著作当中又成了理解个人自由与社会治学之关系的重要途径和基本前提。 哈耶克对于组织持悲观态度。他认为,所谓的秩序其实可分为“自生自发的秩序”与“组织秩序”,而这两种秩序是完全不同的。它们分别由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来支配。既然社会规则主要体现在法律,那么也就有自由的法律与立法的法律的区别。通常我们所说的“社会的”或者分配的正义,只是在组织秩序中才具有意义。而它在自生自发的秩序中,也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大社会”或者卡尔・波普尔所谓的“开放社会”当中,则毫无疑义且与之完全不相容。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即使自由民主制度模式占据支配地位,因为代议机构(比如议会)既制定正当行为规则(如立法)又指导或管理政府,而必定导致自由社会的自生自发秩序逐渐转变成一种服务于有组织的利益集团联盟的全权性体制。正是这样,民主体制一步一步远离了它最可靠地保障个人自由的初衷。 在第一卷当中,哈耶克建构起他的自由理论,他重点论证了自由为什么是一个重要价值的问题,自由在哈耶克的整个社会哲学中具有支配性的地位。哈耶克指出,自由就是不受制于不正当的强制,这样,个人在社会当中必须具有确实地获得保障的领域。而法律就是自由的基础。 但是有组织秩序的法律,也有自生自发秩序的法律。即所谓的公法与私法。为了防止混淆公法与私法,就得把法律与立法区别开来。它在学理上建构起了社会秩序规则的二元观,把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区分开来。肯定了“私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