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
在30年举世瞩目的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已然成为世界舞台不可或缺的角色。究竟有没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中国模式”?通过“大政府+宏观调控”是否能够走出一条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新路”? 在本书中,黄亚生教授通过中印对比,通过中国与拉美经济的腾飞过程、城市化进程的比较,雄辩地证明了一个观点:并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模式”。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没有脱离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其成功经验和欠缺都可以在其它国家的经历中找到印证。而未来的持续经济发展,还是要依靠“市场”“法治”等要素。 -
抗议与忍耐的政治经济分析
本书试图解释的是这样一个看似悖论的转型现象:东欧国家经济上的崩溃和政权的剧烈嬗变并没有带来社会的失序以及国家治理的失败,而是同时完成了向自由市场经济与宪政民主政治的转型。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东欧国家告别专制政治与计划经济的双重羁绊,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治理均衡,也即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一种低水平的均衡。东欧国家转型出现这种结局的机理何在?本书作者从政治与经济互动的角度探讨东欧国家转型的动力机制和内在逻辑,并且与之前拉丁美洲国家的转型进行比较,从而令人信服地指出,东欧国家中的某些至关重要的结构、制度、文化因素一方面制约了各种导致混乱、失序乃至危机的问题的出现或者减缓了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另一方面,它们也确实有利于转型比较平稳的运行和实现。 难能可贵的是,本书作者为匈牙利人,作为一个亲历东欧历史性变革的学者,他对东欧转型的观察、理解、分析和思考有一种活生生的现场感。这也是本书让人感兴趣的特色所在。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东欧人本身对其转型历史的看法和评价。 -
民主的经济理论
《民主的经济理论》开创性地将经济学理论思想引入政治学研究,被学术界誉为“政治科学的一部奠基性的著作”。安东尼·唐斯从政府,政党,选民的理性行为入手,分析了西方民主制度背后的经济实质,在“理性人”和“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学基本假设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理解公共政策和政府行为的理论模型,提供了分析西方民主制度的暂新视角,从而阐明了西方民主制度的运行机制,内在动因及其局限性。 -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分析基础
本书作者约翰·罗默先生是美国耶鲁大学的教授,美国20世纪80年代“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这一学派主张运用广泛存在于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数学模型化的方法、微观基础主义与均衡分析的框架来处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很多经典问题,因此这一学派又被称为“新古典马克思主义”学派。本书正是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作之一,书中具体包括了:更为完整的马克思均衡定义、马克思经济模型中引致利润率平均化的原因何在等方面的内容。 -
微观经济学批判
现代西方经济学已经彻底成为了神学,而且还不仅仅是市场神学,应当称为现代庸俗经济神学。在这样的学术体系中,一切都拘泥于神圣的基本教义,而不论这种教义是多么地违背历史和现实的事实,多么地不合逻辑,就像法轮功邪教的教义一样(需要说明的是,笔者认定法轮功为邪教是基于独立的思考)。 -
Building Local St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