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裕社会
《富裕社会》的前几版通篇都在明确表述对通货膨胀的担心。通货膨胀一直对社会基本福利构成威胁。要么出现通货膨胀,要么是大量失业。现在情况已经变得不再这么泾渭分明。当时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工资和价格的交互作用。管理者和工会进行谈判,工资提高了,部分原因是过去价格提高所致,接着价格出现了补偿性上升,而价格提高又产生了增加工资的新要求。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出现了工资和价格的螺旋式上升运动。货币和财政政策只有在能够控制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支出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进而会减少产出,增加失业,最终限制工资需求,导致价格上涨。这种解决方案明显要比问题本身更糟糕。 在《富裕社会》中,加尔布雷思以“富足社会”与“传统智慧”扩展了经济学的语言,指出了现代富足社会背后隐藏的严重问题,如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标准间的资金与行动分配不均,以及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
新帝国主义
《新帝国主义》是大卫·哈维写了一本影响深远和令人深思的著作。三十年来,他一直将自己的著作对准那些现存的自满的观念。哈维是一个激进的学者:他的著作不落新闻业的俗套,充满事实和经过深思熟虑的观点。这本著作经过了巧妙的构思,拥有散文般的优美文字,叙事风格也非常细致和紧凑。 -
权力与繁荣
内容推荐 曼瑟·奥尔森在逝世前完成的《权力与繁荣》一书触及了他一生所关注的问题:为什么有些经济体表现如此抢眼,能够提供令人瞩目的财富与繁荣,而有些经济体却不能做到这点?不同类型的政府是如何阻碍或者促进经济增长的?以及,随着苏联体制的崩溃,为什么市场经济没有能够在前苏联东欧国家繁荣起来?在本书中,奥尔森认为政府在市场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私人契约与个人财产权利的可靠保护,取决于政府要足够强大以保证这些权利的实施,同时政府又要受到足够的限制以避免这些权利受到侵蚀。他在本书中提出的“强化市场型政府”概念是分析经济增长的一个前沿性概念,并且为金融危机后的亚洲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治理演变和经济政策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分析框架。 -
自我颠覆的倾向
半个多世纪以来,阿尔伯特·赫希曼这位享誉全球的理论家、思想家一直都站在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最前沿。本书收录赫希曼自1986年后写就的20篇文章,是他对自己学术思想的总结,也是罕见的精神自传。赫希曼在书中反思、质疑、重新评估并进一步发展了自己关于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的主要观 点,他的自我颠覆和自我肯定向我们揭示了拥有如此伟大头脑的学者是怎样工作的。本书中更难能可贵地收录了一组自传性的文章,读者将看到他如何深度介入了20世纪最重要的一些历史事件,并借此理解这位“深刻的思想者”的思想发展历程,以及他如此深邃的洞察力从何而来。 在一个人一生中的某个时刻,自我颠覆可能会成为自我超越的主要途径。 ——阿尔伯特·赫希曼 媒体评论: 当代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 ——阿马蒂亚•森 赫希曼的遗产并非他所采集的数据或微小的成果,而是一些十分重要的概念,它们至今仍在塑造着我们关于发展和公共政策的思考方式。 ——弗朗西斯·福山 赫希曼高度自觉地反思了自己早年提出的、使他本人功成名就的各种理论,并且有所发展;他还尝试用这些理论来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通过本书,我们看到,这位学者是如何同时向自己、向学术界,乃至向整个政治经济世界发出一连串的追问的。 ——彼得·A. 霍尔(Peter A. Hall),哈佛大学 我一直都在惊叹:赫希曼为什么总是能不断提出新的东西……对于他以往曾经研究过的许多主题,读者都应该能够从本书中领悟到新的思想与新的理论视角。这也意味着,他不仅在许多具体问题上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在一般的方法论问题上也提供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洞见。 ——迈克尔·S. 麦克弗森(Michael S. McPherson),威廉斯学院 十年间我读了所有他写的东西……赫希曼下笔轻松,简洁易读,谈论的却是非常深刻的问题……这是一种罕见的禀赋。 ——彼得·勃特克 不论是专著还是杂志随笔,赫希曼文字的特征在于,读者只要读了,就不可能再用以前的眼光看世界。 ——汪丁丁 赫希曼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宽视野、跨学科的发展经济学家和社会哲学家。这部著作荟集了赫希曼晚年的一些思想性论文、时评、回忆录和讲演稿,是理解20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和当代世界思想发展不可绕过的重要文献。在当下中国经济社会的大转型时期,认真阅读赫希曼这本《自我颠覆的倾向》,对认识和选择未来中国的发展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韦森,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經濟長久繁榮的關鍵,竟然是政治! 是要深化民主,或者向威權靠攏? 《槍炮、病菌與鋼鐵》後,最具啟發性與解釋力的經典之作 克拉克獎章得主,經濟學界最耀眼的新生代大師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一致推薦 以截然不同的角度,重新解釋人類社會的命運 為什麼有些國家十分富裕,有些國家卻異常貧困?為什麼窮國都集中在熱帶或下撒哈拉非洲,富國都在溫帶?帶來繁榮富裕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富裕的社會能夠一直繁榮下去嗎?一個社會的貧困與富裕,是如同《槍炮、病菌與鋼鐵》所說,受到風土與物種之類地理因素的影響呢?或是受到宗教文化的影響?也許是窮國的官員想不到好的政策? 作者的研究顯示,窮國之所以貧窮,不是由於命定的地理因素,也不是因為傳統文化作祟。糟糕的政策很可能不是因為執政者愚笨無知,而是他們刻意圖利支持其權力的特權菁英,代價是整體社會的利益。繁榮富裕的關鍵在於這個社會採行何種經濟制度與政治制度。 一個社會若能將經濟機會與經濟利益開放給更多人分享、致力於保護個人權益,並且在政治上廣泛分配權力、建立制衡並鼓勵多元思想,作者稱為廣納型制度,國家就會邁向繁榮富裕。反之,經濟利益與政治權力若只由少數特權菁英把持,作者稱為榨取型制度,則國家必然走向衰敗,即使短期之內出現經濟成長,卻必定無法持續,因為特權階級為了保有自身利益,會利用政治權力阻礙競爭,不但犧牲多數人的利益,也不利於創新,阻礙了整體社會進步。 數千年的全球史也說明,制度可以往更具廣納性的方向移動,也可能會倒退回較具榨取性的狀態,淺層的民主也可能被綁架成為實質的權貴政治。 中世紀的威尼斯因為採行較廣納的政治與經濟制度而邁向富裕繁盛,反過來又帶動制度朝更加廣納的方向前進,盛極一時而稱霸地中海。但早期的菁英豪族不甘於新人輩出瓜分利益,在當時全球最先進的民主制度下反撲成功,將威尼斯快速拉往封閉的榨取方向,因而導致它逐漸衰落。 作者將備受推崇的多年學術成果,化為架構完整順暢易讀的一般讀物。他們以全球史為素材,運用嚴謹的經濟學分析與政治學洞見,幾乎全面檢視歐美亞非等地的歷史發展,並提出簡潔有力的理論解釋。對於臺灣當前的內外處境,此書恰是幫助我們釐清方向的重要啟示。 基於十五年的原創研究,艾塞默魯與羅賓森列舉出許多精采的歷史證據,從羅馬帝國、馬雅城邦、中世紀的威尼斯、蘇聯、拉丁美洲、英國、歐洲、美國與非洲,建立了政治經濟學的嶄新理論,非常貼近當前世界關心的重大課題: ◆中國在威權統治下的經濟發展,是否能持續狂飆並超越西方國家? ◆美國的好日子是否已經到了盡頭?美國是否正從抵抗既得利益菁英擴大自己權力的良性循環,走向讓一小撮人更富有並掌控更多權力的惡性循環?反觀臺灣呢? ◆要幫助數十億貧困國家的人民脫離貧困,最有效的方式是什麼?西方富國提供更高金額的人道援助?或是從本書作者對於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的互動觀察當中找到可行方法?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將會改變你看待世界與理解世界的方式。 林明仁(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專文推薦 吳乃德(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叡人(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孟奇(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馮勃翰(香港城市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推薦 有三個理由讓你愛上這本書:它是關於現代世界各國的所得差異,這或許是當前世界面臨的最大問題。它充滿許多迷人的故事,可以讓你在雞尾酒會上滔滔不絕,例如為什麼非洲的波札那發展迅速而獅子山共和國卻完全沒有。而且它非常好看。就像我一樣,你可能會拚著一次把它讀完,然後回頭一讀再讀。──賈德.戴蒙,《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 許久以前一個沒沒無聞的蘇格蘭哲學家寫了一本書,討論國家成功的原因以及國家失敗的原因。《國富論》直到今天還是受到廣泛閱讀。以同等的洞察力及同等的廣闊歷史視野,艾塞默魯與羅賓森為我們這個時代重新處理同一個問題。兩個世紀之後,我們的曾曾…曾子孫同樣也會閱讀《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艾克羅夫(George Akerlof),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為什麼外表相似的國家,在經濟和政治上的發展卻有如此大的差異?艾塞默魯與羅賓森對這個論辯主題做了重大貢獻。透過廣泛多樣的歷史例證,他們說明制度發展有時候基於偶然的因素,卻造成影響巨大的結果。社會的開放性及其允許創造性破壞的意願,以及法治,似乎對經濟發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亞羅(Kenneth J. Arrow),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作者以很有說服力的方式證明,國家只有在具備適當的經濟制度時才能擺脫貧窮,尤其重要的是私有財產制與競爭。更具獨創性的是,他們認為當國家擁有開放的多元政治體系,可競爭政治公職、選舉權普及,同時新政治領袖有機會崛起時,才比較可能發展出適宜的制度。他們重大貢獻的核心就是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的緊密關聯性,這種關聯性顯現在他們對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的一項重大問題極為有力的研究中。──貝克(Gary S. Becker),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這是一本重要而有獨到見解的書,以眾多歷史例證證明廣納的政治制度能支援廣納的經濟制度,而這是國家持續繁榮的關鍵。本書檢視一些良性的政權如何創建並經歷良性循環,而惡性政權則經歷惡性循環。這是世人不應忽略的重要分析。──戴蒙德(Peter Diamond),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對一些認為國家的經濟命途取決於地理或文化的人來說,艾塞默魯和羅賓森帶來的是壞消息。決定國家會變成富國或窮國的主要因素是人所創建的制度,而非取決於地理或我們祖先的信仰。艾塞默魯和羅賓森綜合了從亞當斯密、諾斯(Douglass North)到更晚近的經濟史學者的實證研究,寫出這本引人入勝又順暢好讀的書。──弗格森(Niall Ferguson),《貨幣崛起》作者 艾塞默魯和羅賓森這兩位世界首屈一指的經濟發展專家,揭露了導致國家富裕或貧窮的主要原因不是地理、疾病或文化,而是制度與政治。這本深入淺出的書充滿深刻的洞見,適合專家和一般讀者閱讀。──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政治秩序的起源》作者 一本充滿睿智而且振奮人心的書──同時也敲響了令人深感不安的警鐘。艾塞默魯和羅賓森建立了一套極有說服力的理論,涵蓋幾乎一切與經濟發展有關的事務。當國家設置對成長有利的政治制度時就會興起,當這些體系僵化或無能調整時,國家就會衰敗,而且往往差距極大。所有國家的有權有勢者,永遠會追求完全掌控政府,出於貪婪而阻礙整體社會進步。因此必須以有效的民主節制這些人,否則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國家走向衰敗。──江森(Simon Johnson),《13個銀行家》作者、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教授 兩位全世界最傑出、最博學的經濟學家,挑戰一個最難解的問題:為什麼有些國家貧窮、有些則富裕?本書對經濟學與政治史有著極深刻的認識,很可能是迄今對「制度很重要」的觀點最強而有力的論述。這是一本發人深省、充滿教育性,同時又令人著迷的書。──莫基爾(Joel Mokyr),西北大學經濟史教授、羅伯史卓茲人文社會與科學教授 兩位當代社會科學的巨人在這本深入淺出的著作中,引領我們輕鬆瀏覽四百年歷史,並帶給我們一個令人鼓舞而重要的訊息:自由讓世界富有。世界各地的暴君要顫抖了!──莫里斯(Ian Morris),史丹佛大學歷史學及古典學教授,《為什麼西方統治世界至今》作者 想像圍坐在桌邊聽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和麥迪遜(James Madison)探討兩千多年的政治史與經濟史。想像他們把自己的思想融入一個前後一致的理論架構,這個架構建立在限制壓榨、鼓勵創造性破壞,和建立權力均享的強大政治制度上,然後你將開始明白這本睿智而引人入勝著作的貢獻。──佩吉(Scott E. Page),密西根大學及聖塔菲研究所 在這本內容驚人豐富的書中,艾塞默魯和羅賓森問了一個簡單而重要的問題:為什麼有些國家變富裕,有些國家則依舊貧窮?他們的答案也很簡單──因為政治體發展出更具包容性的政治制度。本書最了不起的是它的文字爽快而明瞭,論述優雅並充滿歷史細節。此刻正當西方各國政府必須喚起政治意志以因應史無前例的債務危機,這是一本非讀不可的書。──平卡斯(Steven Pincus),耶魯大學歷史與國際及區域研究杜菲教授 「笨蛋,問題在政治!」這就是艾塞默魯和羅賓森簡單但說服力十足的解釋,說明了為什麼許多國家未能繁榮發展的原因。從斯圖亞特王朝到戰前的美國南方、從獅子山到哥倫比亞,這本權威的著作證明菁英如何制訂圖利自己的規則,犧牲多數人的利益。作者審慎地尋求悲觀者與樂觀者間的平衡,說明歷史和地理未必決定國家的命途。他們也記述了明智的經濟思想和政策若沒有根本的政治改革輔助,往往成效不大。──羅德里克(Dani Rodrik),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 這不只是一本迷人而有趣的書,而且是真正重要的書。艾塞默魯和羅賓森高度原創的研究,闡明了經濟力量、政治和政策選擇如何共同演進並互相影響,以及制度如何影響此等演進,而這對瞭解社會與國家的成功與失敗極其重要。這些洞識在本書中以深入淺出、極吸引人的形式呈現。買這本書並開始閱讀的人會發現自己捨不得放下它。──史賓塞(Michael Spence),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這是一本迷人而且容易閱讀的書,專注於討論政治與經濟制度複雜的共同演進,包括往良性和惡性的方向發展。它巧妙地掌握政治與經濟行為的邏輯,以及或大或小的偶發歷史事件(在關鍵時期)造成的方向轉變之間的平衡。艾塞默魯和羅賓森提供了極其廣泛的歷史例證,說明此等轉變如何促成有利的制度、進步的創新,以及經濟成功,或者惡化成壓榨性的制度並終至崩潰或停滯。這些例子能讓人感到刺激,同時也勾起反思。──梭羅(Robert Solow),198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
大转型
在这部关于经济史和社会理论的经典著作中,卡尔·波兰尼分析了工业革命的大转型带来的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他的分析不仅阐述了自我调适的自由市场的缺陷,而且阐述了资本主义市场带来的可怕的社会后果。新的序言和导言揭示了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时代波兰尼的精辟分析所具有的新的价值。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两本关于政治经济学的著作出版了。一本是哈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它成为20世纪最后四分之一世纪里的自由市场革命的推动性力量。另一本是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它值得人们好好阅读,它是这个世纪最重要、最具创造性的著作,就扩展和加深对市场社会的批评而言,这个时代没有其他书比《大转型》做得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