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力与特权
-
社会分层与流动
内容简介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直是社会学的主要分支之一,也是经验研究方法运用得比较成熟的领域。《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美国学者分析中国》(三联书店,1996)翻译、收录了1996年以前关于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有代表性的文章,受到了国内学者的极大欢迎。《社会分层与流动--国外学者对中国研究的新进展》是其后续之作,选译了1996年以来发表在美国主流社会学三大学刊《美国社会学评论》、《美国社会学杂志》和《社会力》上的关于中国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研究的12篇经典论文,提供了国际分析与比较的视角。 作者简介 边燕杰, 曾为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社会科学部主任,调查研究中心主任。现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研究领域包括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经济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著有《中国城市的工作与不平等》(英文, 1994), 主编《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2001),《华人社会的调查研究》(2001),《社会调查实践:论中国经验与分析》(2004)。自2003年起, 与中国人民大学李路路教授合作并主持“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的长期项目。 吴晓刚, 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现任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助理教授. 他的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与流动,劳动力市场与经济社会学,定量研究方法。目前的研究兴趣为改革时期中国的教育不平等的形成机制。他是2006—2007年美国国家教育学院斯宾塞博士后研究基金的获得者。 李路路,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系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分层与流动,组织研究。 -
社会分层
本书为各篇独立文章汇编,体例原本不尽相同,英文本中沿袭原文而未作统一,这也体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中,另外,限于篇幅,辑录文章时作了必要的处理,格伦斯基在英文本前言中有所交待,译成中文时,为保持学术文章完整性,除对个别观点进行了删节外,基本保留原有内容,对原书中一些观点偏颇处,请读者本着批判吸收的态度甄别借鉴。 本书收录均为著名学者关于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的代表性文章,具体问题情境不同,希望它能够对中国的社会学家有所启发,以发展更切合国情的社会学方法和理论。从经典的基础的教材做起,而渐渐创造社会学教学研究的新局面,这是编选这套社会学教材经典译丛的初衷和夙愿。 本书既收录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等经典理论家的文章,也囊括贝尔、吉登斯、希尔斯等现代名家的作品,是社会分层理论的权威汇编,也是国外高校深受欢迎的社会分层教材。 本书吸收最新社会分层理论研究成果,从经济、族群、性别等角度探讨社会分层的成因、特征、应对和未来,向我们展示了社会分层研究的完整图谱,对于中国社会分层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中国社会分层
本书系统全面分析了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阶层的变迁;全面阐述中国阶级阶层的利益整合机制;深入探讨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化解机制;系统分析社会分层和社会公正秩序的稳定机制;忠实记载当代中国的伟大变革和巨大变迁过程。本书适合于社会学学者,社会学研究人员,高等院校社会专业师生,社会问题关注者。 -
社会分层十讲
第一讲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概述 第二讲 传统社会分导理论 第三讲 新马克思主义分层理论 第四讲 新韦伯主义分层理论 第五讲 新涂尔主义与中国的社会融合 第六讲 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 第七讲 阶级结构的测量:赖特模型与戈德索普模型 第八讲 中国大陆社会结构的测量 第九讲 社会分层理论的新流派 第十讲 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特点与变迁 -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分层
本书首先对于多年来笔者研究中国社会分层的观点做了概括,第一章到第四章都是对于中国社会分层变化的综述,其中第二章概述了改革以来社会分层结构的总体变化,第三章分析新近发生了什么变化,提出了阶层结构定型化、阶层利益碎片化等观点,第四章分析了在贫富差距问题上新近的变化。第五章到第九章是笔者有关中国社会分层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包括:丁字型社会结构的理论,社会结构紧张的理论,经济分层与政治分层的理论,核心群体与边缘群体的理论,四个利益群体的理论,冲突型价值观念的理论等。第十章到第十二章是关于收入差距的研究,分别介绍了收入差距的研究方法、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和特殊群体的差距问题。第十三章到第十七章,分别研究了我国的处在上层的富有阶层,处在中间的中产阶层和处在下层的城市贫困层。最后一章则是对于我国社会分层研究的总体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