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围巾男人
《蓝围巾男人:为卢西安•弗洛伊德做模特》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最私人和隐秘的场所——画家的工作室。通过书里记叙的日常交谈,读者可以从心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看到弗洛伊德这位当代的艺术大师工作方式的内在核心,从而理解肖像画的确是通过两个人——画家和画中人面对面的交流所创作出来的一件艺术品。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也在慢慢地建立起来,用弗洛伊德自己的话说,就是一笔一笔地画出了肖像。《蓝围巾男人:为卢西安•弗洛伊德做模特》不是一部传记作品,而是一系列的特写:大师在工作,大师在饭店里与作者交谈,大师在出租车里及大师在自己的工作室里等等。《蓝围巾男人:为卢西安•弗洛伊德做模特》中的主人公是与毕加索、贾科梅蒂及弗朗西斯•培根等大师为友的著名画家,《蓝围巾男人:为卢西安•弗洛伊德做模特》的作者也是一位与乔治•奥威尔和W.H.奥登齐名的著名艺术评论家。 -
独自叩门
中国当代前卫艺术近十余年来百象纷呈,蔚为大观,已成为国际艺术界的一股引人注目的现象。著名美术史家、艺术评论家尹吉男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察觉中国艺术的这一新动向,并以独特的犀利笔法、潇洒文风,对于这一新潮流中涌现的重要艺术家、作品及流派予以深刻批评,不仅富于洞见,而且语言精彩,引人入胜。 作者自述: 不少朋友劝我写一部《中国当代艺术史》之类的书,那本该是当代史学者必须干的事。我的兴趣眼下还不在于此。对于艺术我或许是个很主观的人,一个艺术品和艺术现象触碰了我的视线并不一定都会产生结果,只有触碰到了我的心灵才会写点什么。这本书中的文字差不多是我“写点什么”的一个结果。因此,最恰当的书名莫过于“独自叩门”了。并不是所有的艺术之门我都能叩开,机会虽然很多,但契机却很少。有的时候也难免为徘徊的过程“写点什么”。我的文字无疑义成了每个读者平心来面对的门,不管叩开与否,一切都要随缘。开门所及,或许是有心人的迷惑,或许是无心人的风景。 谈艺术的文字不是鸟类学。本来很平易近人的东西已经让理论家说得过于玄秘啦,逼得大众对之特别看待。如果衣冠不整,心存他念,真是不敢踏入艺术殿堂的大门,一见艺术家使张皇失措。我总觉得,艺术只有在一个人平视的时候才能看得见,因为它是与人的心灵直接相关的东西。仰视只会看到苍茫的云雾以及缭乱的星空,而且对人格化的脖子也不公平。我逐渐体会到,艺术其实是每个人的生活因素;对于自己,我常常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我既不仰视,也不俯视,更不希望与我振动数相近的朋友们产生仰视的疲惫,包括对我的文字。其实,读者的有艺术感受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两个人平视的时候才更易于沟通、理解,以至于产生灵魂间的友情。 并非所有主流艺术当中的人或作品都能造成我“写点什么”的契机,只不过是很有限的一部分。这原因很多,比如说,有些与我隔得太远;有些没能勾出我个人的内心问题;有时自己对“写点什么”发生了厌倦;还有的时候无暇动手,神游到别处去了。总之,这一切最终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本身是否需要。我本心是不想把对艺术的说三道四当成与个人生活太远的职业,生怕自己的勉强扰乱了别人平素的节奏,谁都不轻松。 说起副题“近观中国当代主流艺术”中的“近”字的含义,大致有两层:一是在时间上离现在很近,二是在空间上离我很近。说到底我是想不自觉地达到在近处能使心灵看个明白的亲切状态,并与自己的生活相契合。客观地说,书中所涉及到的人和作品也有不属于主流的,但对我生活过的那些“时刻”却很特别,他(它)们导致了我“写点什么”的契机,使我的个人生活多了一些内容。近观的视线容易清楚,而且可以平视。一旦自己回顾这些近观所得,就觉出很多文字的背后都有故事或情结,的确与生活史有缘。 把门叩开时希望平视到一张朴素的脸,我想读者也希望生活充实,这才是艺术的真谛!用个人阴谋使大家失常,那是帝国主义。好在这一点我已及时警觉。 尹吉男记于北京 -
画布上的声音
这是一本关于油画的小书,不过300多页,但却融合了作者的深度思考。 作者聂作平,这个生于天府之国的汉子,以难以抑制的心情,用文字记录下这些划过夜空的璀璨星辰,创作了这部力作————《画布上的声音》。 全书几乎对所有的油画大师和他们的名画都用心的进行了“刻画” ,如果说大师们是在用画笔诉说,那么作者便是文字的最佳阐释者。聂先生不仅是在传示画布上的声音,更是自己对生活的思考。文中处处可见肺腑之言, 我摘一段对莫奈的感想----任何时代的评论家几乎都可笑的落后于他们的时代,更落后于那些富有创新精神的作家和艺术家。如果尖锐一些的话,我认为评论家事实上都是一些吸着艺术家血液的虱子,他们从不雪中送炭,只会锦上添花。他们的全部努力既无助于新的艺术手法的诞生,反而是一种有害的垃圾。中国如此,西方亦如此;画坛如此,文坛也不例外。 -
噪音
本书是梁文道的文艺专栏结集,分为“纯粹音乐怎么听”、“音乐原来不会死”、“悲剧照常发生”、“电光幻影迷什么”、“电视末日到了吗”、“娱乐到底是什么”六个部分。梁文道以多年的阅读、观察,谈论自己喜爱的音乐和电影,对电视和娱乐也有独到的体会和看法,或许能让读者在媒体时代的众声喧哗里重新思考“噪音”的存在,而它们又如何在无形中影响甚至塑造着社会文化和生活。 -
清园谈戏录
此书为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近年谈论戏曲的专题文集,其中包括《京剧与传统文化丛谈》《胡适与京剧偶记》《谈折子戏》《谈基础与流派》《京昆丑角戏》《由伍子胥所想到》《秦腔赵氏孤儿》等篇章,作者以鉴赏的眼光看待京戏,首先把它当作一件艺术品,鉴赏是要满足艺术享受,而这种艺术享受包含了剧中的思想意蕴、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作者写这些文章,不仅是出于爱好,而且更是意在探讨中国文化传统资源中“至今仍在吸引我们、令我们感到喜爱的那些东西”。并告诫青年朋友:没有技巧,就没有京剧,但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感情的内涵,如果光遵守京剧前辈的规矩法度,而不能像前辈一样去理解戏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不懂得像前辈一样在表演上展出风格和气派,就只能是一种貌合神离的模仿。书后附有《王元化谈戏著述一览》。 序言 京剧与传统文化丛谈 写在《丛谈》之后 谈样板戏及其他 再谈样板戏 京剧的即兴表演 京剧杂谈钞 胡适与京剧偶记 附:胡适日记摘钞 谈折子戏 谈基础和流派 对《长生殿》的一点理解 京昆丑角戏 京剧《伍子胥》 由伍子胥所想到的 附:辨儒法 汉剧《宇宙锋》 川剧《帝王珠》 秦腔《赵氏孤儿》 -
拉斯金读书随笔
拉斯金是英国著名的美学家、文艺评论家和演说家,同时,又是一位散文大师,拉斯金学识渊博,语言华美,引经据典,在19世纪的英国散文诸家中,拉斯金独树一帜,具有广泛的影响。《拉斯金读书随笔》是拉斯金各个时期的作品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