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读06
本书为《单读》(原“单向街”)系列文集的第6辑,本辑专题栏目围绕“逃离•归来”,分别从艺术、文化和非虚构报道等多角度,对一些社会文化现象、历史文化名人和轶事作了回顾、访谈和叙写,包括史景迁夫人金安平谈庄子与历史写作、《纽约书评》谈美国诗人奥登、青年摄影师塔可在纽约的生活和创作、哈佛大学“尼曼学者”杨潇在美国大学中的所见所闻,等等。 -
中国纪事
整个20世纪,国人用各种主义,各种理论解释中国。但中国人的真实生活总是被这些抽象的主义所吞噬。 历史的连续性,日常生活的细微性、个人的命运,总是被历史洪流冲刷。以至于作为一个30岁自认为是知识分子的青年人来说,谈起自己国家时倒像个陌生人。 这一系列文章,是一种个人经历的陈述,它激起的头脑风暴可能比它提供的清晰分析更多。但它的确是一个年轻知识分子看待自己国家的真实努力,尽管这种努力困难重重并可能注定失败。 但每个社会乃至每位个人,不都是在对自身命运与境况的探讨中,获得生活之意义吗? -
时代的稻草人
这是一次对“镀金年代”集体性迷狂与沉沦的个人主义式救赎。 这些哀沉自省的文字,与其说揭露了现实的荒诞,不如说照亮了意识的错乱, 并呈现出我们这个时代基本心态与情绪的破碎分裂。 在“中国模式”响彻云霄的宣传与颂叹中,许知远以其一贯的批判语调揭露这个体制和时代的缺失,并把中国放到百年转型历史和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中,于是“中国大趋势”、“货币战争”背后的生意经凸显出来、“金融危机”与梁启超发生了关联、孔融与林妙可也能遥相呼应,制造业大国崛起的背后是被淹没的少女的青春……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批判包含着对自我的内省,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内在的思想成熟。 -
单向街 001
《单向街》杂志书,是由单向街书店创始人之一的许知远主编,双月刊。撰稿者有梁文道、张大春、许倬云、Leslie Chang、戴锦华、黄永玉、李海鹏、李孟夏等。 以非虚构类的报道、评论,摄影作品为主。将全世界最好的作品引入中国,鼓励一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将更多年轻人重新吸引到书籍、艺术与思想的情绪中去。《单向街》的特性,在于它思维的更年轻化与更敏锐的时代感。内容与时代贴得更近,中国正是一个各种社会实验的万花筒。在设计上他更与国际潮流接轨,在写作上它则试图树立非虚构类写作的标准。它还建立起一支以调查性记者、年轻学者、摄影师、艺术家为主的作者队伍。 -
祖國的陌生人
粗獷卻深情,細膩而真摯。這是一段跨越中國東北至西南的壯遊, 一幅無數常民面孔的浮世繪,更是一部中國新一代知識分子的沉思錄。 他不是凱魯亞克,也不是切格瓦拉, 他是許知遠,祖國道途上的陌生人。 每個人看到的中國都不一樣,對於台灣的讀者而言,通過媒體的渲染、自己的行旅、朋友的經驗而獲得的中國印象,都會覺得中國是個熟悉的陌生人。 然而,中國大陸著名的媒體人、專欄作家、公共知識分子,許知遠開始了一段中國行腳後,愕然發覺自己也是祖國的陌生人。 他筆下的中國,我們已經耳熟能詳,在《未成熟的國家》一書中,他充滿了思慮和反省、深刻而略帶憂傷的追溯了百年以來中國追求成熟國家而未果的歷程,在《極權的誘惑》一書中,他更是全面檢討了近十年來中國形象——在國際上和在國內的——變遷,揭示出當下極權面孔的新特點。 而這次,《祖國的陌生人》是他走出書齋看中國的行腳和壯遊記錄,鮮活而粗糲,細膩也溫情。它是一幅典型的融合了遊記體和沉思錄的文本,雜糅進速寫、抒情、白描和思考。他呈現了無數個常民面孔的浮世繪,他使自己看起來更像一個中國版本的凱魯亞克和切格瓦拉。他從東北的伊春小城(俄羅斯邊境)沿著著名的「胡煥庸線」到了西南的騰衝(緬甸邊境);似乎是要比較最古老的都市和最現代性的城市,於是他從上海飛到了西安;他在非洲感受北京;他在歷史中緬懷江南。「一路上,我看到了革命、戰爭、政治運動、經濟發展,如何將這個國家變得面目全非,抹平了所有的地域差異,摧毀了既有的社會結構,解構了原有的人際關係……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像是無根之萍,他們困惑、焦灼、滑稽、痛苦,卻也蘊含著無盡的能量——他們無法從傳統中獲取價值和意義,卻也享有了沒有歷史束縛所帶來的無邊界的自由。」 他不僅僅記下了旅途中遇到的常民面孔——他們的名字似乎不重要,他還通過遊歷來觀察那些指標性的中國人物——他們的名字被視為很重要,如余華和賈樟柯。許知遠解讀人物的鑰匙,不僅僅是從文本上閱讀他們,更從他們生活的土地、他們周邊的人切入,思考到他們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們何以成長為他們。於是,余華被還原到浙江小鎮牙醫的生活裡,賈樟柯被還原到山西小鎮臨汾的生態中。他發現,在《兄弟》和《十個詞彙裡的中國》裡,余華「從未試圖逼近自己的內心,從未試圖進行真正的道德與價值上的追問。正因為缺乏這種追問,中國的苦難與荒誕,才僅僅變成了觀賞與消費,而未能轉化成更普遍的人類經驗……」他們活在喧囂的國度裡,卻無法冷靜、超越於喧囂之外。 作者自己曾經說到,「我在書本上成長起來,所以每當脫離書本時,現實給我的總是困惑和不安。」現在,他把書本丟在一邊,上了路,發現了什麼不一樣的了嗎?他找到了新的途徑和方法了嗎? -
东方历史评论(第2辑)
《东方历史评论02》以华人移民海外的历史为专题,展示从明末清初以来中国人向异域迁徙的苦乐心酸,这是一条充满荆棘、充满梦想的漫漫征途,从最初的单纯谋生、到追求财富、再到追求安全、追求荣耀,这不断变化的移民目的也折射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阵痛、曲折、辉煌与病症。同样,异域文明也在伴随着自身文化的自信与危机,交替贬低或抬高它们眼中的“中国形象”。 《东方历史评论02》“影像”主题为“流水线上的青春”,选了一组车间女孩的照片,看看那些姑娘,即使工装也掩不住青春和美丽,伴随着她们美好的梦想,正在流水线上慢慢消逝。这 1.5 亿年轻人中最绝望的, 已经从富士康工厂的楼顶一跃而下, 作为对这个残酷时代的无声抗议。 《东方历史评论02》“随笔”栏目,收入埃及作家福阿德•阿贾米谈论“埃及知识分子的悲剧”、 陈徒手考查“‘文革’期间北京清理政治环境琐记”、张冠生挖掘“罗隆基‘反右’时期的史料”、芮虎描述“东德‘斯塔西’档案解密过程”等一系列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