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新释
我以为研究《庄子》,有最要紧的一件事,就是寻获《庄子》的钥匙。别的子书,大门是开着的,只要你肯破费工夫去游览,不难见到它的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庄子》则不然,它的大门是关着的,而且还锁上了锁。从远处望去,只能见到云烟树影,和隐隐约约的几座楼台,至于真实的境地怎样,那就不是站在门外的人所能想望而知的了。 我主张把《寓言》列为《庄子》的第一篇,读《庄子》时,必须先读它,至少也得读这一篇的第一段,必须要读得懂。 《庄子》的钥匙,就藏在《杂篇》的《寓言》篇和《天下》篇里。 ——以上选自本书《 研究答问》 “道理没有深浅,只看懂得不懂得:如果是真懂得了,虽深亦浅;如果是不懂得,虽浅亦深。”作者本着这一宗旨,将“满纸尽是荒唐之言,随处都是无端崖之辞,真所谓恍兮惚兮,如入五里雾中”的庄子思想,条分缕析、清楚明白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体例上,本书也多有创新。 首先,书前有《 研究答问》,以问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研读《庄子》的“钥匙”和阅读的程序,并提出“以庄解庄”的研究方法。 其次,《内篇》篇前均有“题解”,主要说明本篇的文体、结构和全篇大意,间亦沦及篇中文字的真伪和错简等,使读者在研读原文前先有一个完整清楚的印象,并联系其他各篇有关内容加以阐发,使前后互相印证。 再次,在原文后,皆有“集注”,就全书各篇中的难字、难词和难句加以诠释。其中有些解释,在各家注释的基础上,取长舍短,提出个人见解。 复次,本书绝大部分篇章,注释之外,附有译文,均深入浅出,有如串讲。特别是对篇中难解的关键词语一无回避,遂化艰深为浅易,使一般读者均能领会。对注释、泽文中意有未尽之处,则另有“余论”,以便发挥。有时精辟的一得之见,颇能使读者思路开阔,举一反三。 -
庄子哲学( 第二版)
《庄子哲学》是当代中国著名学者王博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是国内研究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子和庄子哲学的著名学者。 一方面,作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主要研究公认出于庄子之手的内七篇,在这部书中,作者尝试了一种新的解释庄子思想的方式,也是一种新的学术专著写作的范式。作者在对原文精准把握的前提下,深入挖掘了庄子哲学的内在精神,描述了庄子与世道那种微妙的张力。在这种精细的探寻中勾勒出了庄子独特的人格气质和非凡的精神魅力。可以说这是一部渗透了个人体验和感悟的学术作品。这就避免了某些假国学、伪国学作者望文生义、胡乱发挥的弊病。 另一方面,作品有极强的亲和力。该书最初是由全校公开课讲稿整理成,所以语言上通俗易懂,充满了作者多年来研究庄子的心得,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该书从04年第一版以来,在广大的大学生群体中一直脍炙人口,先后重印了八次,生命力之长远超过时下滥觞的国学跟风之作。 -
庄子的快活
当老王的大块文章、俏皮幽默遇到庄子的纵横恣肆、奇思妙想,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惺惺相惜、他们会尖锐辩难、他们会激情唱和、他们会由衷赞叹……老王自己说,他们会共舞翩翩! 晚年的老王回首往事,与同样文思飞扬、同样命运跌宕、同样看破世事但又淡然处之、悲悯红尘的庄子以《庄子•外篇》为引子,娓娓而谈,纵论天下。他们感叹小沈阳经典段子的一针见血;笑侃《阿凡达》的至美理想;探讨募捐的合理操作办法;反思人肉搜索的是是非非;剖析近年的高考作文题;甚至调侃、挖苦自己身在其中的知识阶层的种种毛病、把戏…… 老王带着我们阅读《庄子》,也引领着我们通过《庄子》审视现实生活、反思历史文化;老王使千年庄周了活过来,也在与庄周共舞的现代节拍中展现了两位智者跨越数千年但却一脉相承的生命智慧和人生态度。 -
郭象《庄子注》研究
郭象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镇。自汤用彤先生的《魏晋玄学论稿》开始,汤一介、许抗生、余敦康等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前辈学者,都在这个课题做过深入的研究。近年来,王晓毅等人又在这个课题上作了专门的研究。然而,囿于既有的学术范式的限制,这些研究总体上仍在汤用彤先生构建的基本框架下展开,虽然在局部的点上有一些进展,但都未能有真正的突破。 现有的相关研究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未能真正地将郭象的《庄子注》作为一部注释的作品来加以研究,导致对许多重要材料的误读,从而无法真正地把握郭象思想的整体脉络;其二,与前一问题相关,对于郭象《庄子注》的注释特点以及此书基本性质缺乏精准的把握;其三,未能对郭象哲学的重要概念给出深入细致的分析,从而造成了颇多含混的见解。 本书从《庄子注》的注释技艺着手,着力于对郭象《庄子注》的注释特色的揭示。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揭示出《庄子注》与《庄子》本文之间充满张力的对话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郭象的重要哲学概念做深细的研究,从而尽可能充分地展现其思想的内在理致。通过这样的研究,尽力减少目前中国哲学研究界对于郭象思想的各种偏颇、粗率的意见。 -
虚已以游世
关于《庄子》一书,迄今为止,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研究路径。其一为分段注释其二为系统的解释。前一种方式往往失于支离,后一种方式则常常失于空疏。本书则力图找到一种居中的路径;其主旨是按照作者自己先行确立的解释框架给予《庄子》一书以一系统的哲学解释,但是同时又力图将这种解释建立在对文本的全面、系统、严谨的注释和分析基础之上。为此,作者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即:打破《庄子》原书的形式,将其中的所有相关的部分,并在这样的系统中解释《庄子》一书中的人生意义的问题和治世问题。 -
向往心灵转化的庄子
本书对《庄子》哲学提供了一个根本上新的解释。在同类著作中,本书首次充分而详细地阐明,在《庄子》中,存在着一种深层的认知结构,它埋藏在表面上随意的文学佚事、神秘的言说、隐晦的暗指之下。作者仔细分析了神话、传说、怪物、吊诡、比喻、语言的困惑这些为系统地引导和开发人心的灵性维度而在战略上设置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