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放下
这是一本让我们放下、让我们快乐、让我们幸福的书,书中讲了很多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放不下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轻而易举得到快乐。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 -
請練習,好嗎?:明就仁波切「開心禪」引導
讓你的心,自然放鬆 不需要特別做什麼 只要放鬆 禪修,沒你想的那麼難 禪修,其實很簡單 當你走路時,可以禪修 當你發呆時,可以禪修 當你無聊時,可以禪修 當你睡覺時,也可以禪修! 知名的新生代禪修大師 詠給.明就仁波切 在本書中解說禪修要領,顛覆你對禪修的想像 除了實際帶領各種方式── 視覺、聲音、香味、疼痛、無聊、睡眠、走路……的禪修練習 甚至教你不需要做任何事,就可以禪修! 無修即是最好的禪修! 禪修能夠讓你的心變得平靜、放鬆、快樂、有彈性 一切的事情,都是能夠轉化的 讓「瘋猴子」變乖,讓你的心與你同在 拿回心靈自主權 擁有自由 本書特色 詠給.明就仁波切「止觀實修」教授全紀錄 ◎你是否覺得學了很多口訣教授,卻沒有時間去深刻的實際體驗呢? ◎你是不是覺得雖然到處聞法參學,卻仍然抓不到實際修持的要領呢? ◎你是不是在佛法課堂上法喜充滿,然而一回到家裡,不但將法喜忘得一乾二淨,反而更加無明煩惱呢? ◎你是不是會納悶,禪修和行住坐臥生活,到底能不能結合一體呢? 學佛,不能不學止觀。 止觀,是一切修行的基礎。 止觀實修,掌握要領,即是展開證覺之旅的鑰匙。 大手印閉關指導禪師 詠給.明就仁波切 十三歲起參加了三次傳統三年閉觀, 以極大的精進,達到了對心及情緒非凡的掌控。 同時完全克服了,自童年起困擾他已久的恐慌症, 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閉觀上師。 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禪修與腦神經」的研究中, 仁波切接受核磁共振儀檢試, 在快樂指數上有破表的驚人表現, 在《紐約時報》的報導中, 被譽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引起西方注意, 也引發一陣「快樂禪修」的熱潮。 詠給.明就仁波切以結合見地開示與禪修引導的方式, 邊開示止觀要領,邊帶領學員實修, 分別以色、聲、香、味、觸、法為修止的所緣境,進行「有所緣」的止的禪修, 收攝身心,專注一處, 再離一切參考點,進行「無所緣」的止的禪修, 如此有所緣、無所緣交互進行, 讓大家體驗「止」的要訣和寂靜的滋味。 而後在「止」的基礎上,進行「觀」的修持, 以「鏡子」、「照片」等方法,起觀空性。 為了解決現代人在修行佛法上的煩惱, 詠給.明就仁波切,親身帶領大眾, 在行住動靜中, 參禪實修,體驗法味。 -
The Travel within:擁抱印度
一个女孩放下一切,体验世界的修行之旅。 二○○八年六月,Pink放下一切,飞过南美和欧洲,于二○○九年七月的雨季,首次踏足印度。因缘际会,再加上上天的安排,她由北印一直走到南印。辗转追寻下,遇上了她的Guru(梵文,有师傅或灵性导师之意)──Amma。Amma的拥抱回应了Pink内心那股神秘的呼唤,令她重新与自己的心灵接通。通过这一趟通往内心的神奇旅程,她经历了多个奇妙的一刻,以及尝到那忘记自己、与万物合一的爱。 她发现,这就是她环绕地球一个圈、长达两年多的旅程中,一直在追寻的那份平静祥和,以及真正的心灵自由。 想起巴西作家Paulo Coelho《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故事,她领悟到原来踏破铁真的无觅处,追寻已久的宝藏,原来一直藏于自己脚下。 -
贾题韬讲坛经
《贾题韬讲 》主要内容简介:一位悟境甚高、思想深邃、洞察宇宙人生的佛教大德,在《贾题韬讲》中,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讲述了禅的原理和修禅方法。《坛经》是禅宗最重要的经典,而禅宗则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宗派。《坛经》是禅宗的奠基之作,对唐代以来中国佛教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今天的人读《坛经》,有的感到深,有的感到浅,有的感受平平,有的倍受鼓舞。不管怎样,现在许多中青年总有与佛教文化隔了一层的感觉,这当然有时代的关系。没有受到传统的寺庙文化的熏陶,没有好的师承,没有实际去修持,仅仅从一些书本上阅读而获得的那一点表皮知识,是难以深入到佛教内部领域的。《贾题韬讲》是佛学家贾题韬于1990年11月由四川省佛教协会等单位在成都举办的讲习班上讲解《坛经》整理而成。 -
禅与自在解脱
本书是艾雅·凯玛在斯里兰卡举办的“十日禅”课程内容的汇集,曾获伦敦佛教学会的韩福瑞(Christmas Humphreys Award)最佳佛学导论著作奖。正如作者在为本书写的前言中所说,这本书是为了想要遵循修行之道,以寻求生命的喜悦与满足的人而写的。作者从禅坐的重要性与方法入手,指出禅修具有净化心灵的功用,包括消除烦乱的念头,让心灵专一而不散乱,让心灵保持灵活,以及产生静谧的心灵力量。而其方法则不外身、受、心、法四念处修法,尤其注意对呼吸和念头的察觉。在此基础上,进而生起觉观,体验一切事物无常变易的真相,排除有关自我的概念和思想。当我们的知觉不再受制于情绪反应,而安住于慈悲心之中,就能获得心灵的解脱。 -------------------------------------------------------------------------------- 编辑推荐 西方第一代比丘尼的佛法开示。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了佛法的甚深义理,曾获伦敦佛教学会最佳佛学导读奖。 以对佛法的虔诚和亲切的经验将佛法呈现在读者面前,因而更容易打动读者的心。 -
弘一法师日记三种
弘一法师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皈依佛门后,易名演音,号弘一。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10月23日出生于天津市河东区地藏庵前陆家胡同二号一望族家庭。父亲李世珍,字筱楼,同治四年(1865)进士,曾任吏部主事,不久即辞官,回天津从商,主营盐业,后来几乎垄断了天津内外的盐业,成为津门巨富。 弘一法师生母王氏,名凤玲,原为李筱楼的丫环,后收为三姨太。略通文字,笃信佛教,对弘一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他五岁那年父亲撒手西归,家庭有此变故,渐显败象。19岁那年因“六君子”被害,与妻奉生母离开天津到上海避祸,自此即定居上海。26岁,生母王氏病故。同年获南洋公学文凭,赴日本留学。31岁那年,清政府因盐制改革,将盐业改为“官盐”,李家在这一变革中逐渐走向衰败。是年,弘一在完成东京美术学校西画科学业,并中止了在音乐学校的学习归国,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1912年7月,应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顾之邀,赴杭任教,在以后的几年中,为艺术领城培养了一大批教育人材,学生中后来卓有成绩的刘质平、丰子恺、吴梦非、李鸿梁、蔡丐因等人,皆出自弘一法师门下。38岁那年年初到杭州大慈山虎跑定慧寺断食。次年(1918年)八月十九日,正式剃度落发,并立誓学戒弘律,将失传已久的律宗发扬光大。 现代在佛教界里有两个人物因为他们绝代的才华和奇行,颇受同仁的尊敬,这两位人物就是苏曼殊、李叔同(李叔同即后来的弘一)。而弘一的一生,更富有色彩。他能文擅诗,是传播西洋绘画、音乐、戏剧到中国来的先驱,并以扮演茶花女、创设春柳社、提倡新剧著名。他所涉入的每一行,都成绩斐然,为同行所瞩目。正当他在艺术征途上如日中天时,又从绚烂的人生归人於平淡,立意埋名遁世,过着芒鞋藜杖的艰苦生活。这一巨变,无疑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思考和谜团,为他的人生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本书收入了弘一法师生前的三篇日记,即《断食日记》、《惠安弘法日记》、《壬丙南闽弘法略志》。这三部分日记分别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收入《弘一大师文钞》及《觉有情》杂志外,没有专门结集过。另又收人法师出家以后的一些演讲稿、铭言、题记。并在后面同时编人与法师出家以后活动有关的纪念文章数篇。试图通过这些文章,对法师出家后为弘扬佛法,精研律学,尤其将国内中断七百多年的“南山律宗”得以复兴光大,被佛门尊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及那种知难而进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那种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崇高道德情操给世人一个真切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