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超会吃
对于吃的执着,中国人罕有对手!
★陈晓卿、毛尖、李雪琴 诚意推荐
★55道灵魂食谱,14篇饭桌观察,6地市集万象,800余幅现场摄影作品,一幅烟火气扑面的当代中国平民饮食图卷
★作家王恺、资深媒体人戴小蛮三年采风,遍访百年名店、人气餐厅与街头小馆,拆解美味背后的悠 长历史、山川湖海、四季物候、仪式人情
★名店名厨助力,公开实用秘笈。苏德兴(上海索菲特大酒店)、陈春松(扬州迎宾馆)、吴松德(扬州狮子楼)等多位名厨亲授独家做法与烹饪技巧。
———————————
关于食物出产的历史与地理,藏在“吃”背后的独特价值观,最好要知道的烹饪学原理……在这本书里你都能找到。 ——陈晓卿
——————————
本书从 “菜、肉、鱼、禽、豆、米、面”等七大食物类别出发,选取有代表性和烟火气的55道灵魂美食,配合以14篇饭桌观察 、6地(北京/上海/南京/扬州/苏州/成都)市集采风以及800余幅现场摄影作品,呈现嘈杂声色与平民智慧,堪称一次当代中国餐桌新巡礼。
○55道灵魂食谱:图文并茂,介绍菜品的历史、食材选择及制作步骤,收录名店名厨的独家烹饪技巧。
○14篇饭桌观察:敏锐捕捉当下中国人的饮食变化,剖解中国人的请客之道、网红餐厅与苍蝇小馆的风靡、外卖对用餐习惯的改变。
○6地市集万象:探访北京、上海、南京、扬州、苏州、成都这六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菜市场,囊括历史变迁、特色菜品、交易语言,呈现活色生香的买卖众生相。
-
中国人超会吃
对于吃的执着,中国人罕有对手!
★陈晓卿、毛尖、李雪琴 诚意推荐
★55道灵魂食谱,14篇饭桌观察,6地市集万象,800余幅现场摄影作品,一幅烟火气扑面的当代中国平民饮食图卷
★作家王恺、资深媒体人戴小蛮三年采风,遍访百年名店、人气餐厅与街头小馆,拆解美味背后的悠 长历史、山川湖海、四季物候、仪式人情
★名店名厨助力,公开实用秘笈。苏德兴(上海索菲特大酒店)、陈春松(扬州迎宾馆)、吴松德(扬州狮子楼)等多位名厨亲授独家做法与烹饪技巧。
———————————
关于食物出产的历史与地理,藏在“吃”背后的独特价值观,最好要知道的烹饪学原理……在这本书里你都能找到。 ——陈晓卿
——————————
本书从 “菜、肉、鱼、禽、豆、米、面”等七大食物类别出发,选取有代表性和烟火气的55道灵魂美食,配合以14篇饭桌观察 、6地(北京/上海/南京/扬州/苏州/成都)市集采风以及800余幅现场摄影作品,呈现嘈杂声色与平民智慧,堪称一次当代中国餐桌新巡礼。
○55道灵魂食谱:图文并茂,介绍菜品的历史、食材选择及制作步骤,收录名店名厨的独家烹饪技巧。
○14篇饭桌观察:敏锐捕捉当下中国人的饮食变化,剖解中国人的请客之道、网红餐厅与苍蝇小馆的风靡、外卖对用餐习惯的改变。
○6地市集万象:探访北京、上海、南京、扬州、苏州、成都这六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菜市场,囊括历史变迁、特色菜品、交易语言,呈现活色生香的买卖众生相。
-
浮生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沿海、沿江、沿湖生活着大量的水上人。这些人或被称为“疍”,或被称为“九姓渔户”,等等。这些称呼的背后往往交织着陆上人与水上人之间的权力关系。历史上,水上人往往不被允许上岸建屋居住,他们也很少掌握文字,因此撰写水上人历史的,几乎都是陆上人,采取的是陆上人的眼光。本书即试图去理解这样一个文字记录很不全面的社会历史,解读其与“陆上人”的联系与交流。
-
夏天只是西瓜做的一个梦
铸刻文化出品
一瓜一世界,无瓜不清凉
曾创造单条微博2万+次转发、超2000万阅读量
建筑师、画家鱼山备受喜爱的西瓜画首度集结
100张脑洞大开的西瓜画,好吃好玩好看
90首精挑细选的季候诗,从立夏到立秋
一本妙不可言的治愈画集
一本消夏祛暑的诗歌精选
让有趣的灵魂打开奇妙的想象力
本书是画家、建筑师鱼山所绘的西瓜图的合集。鱼山以传统的水墨,画出新鲜又古典、富有生活情趣的西瓜图:籽可以是雨滴,瓤可以是云彩,瓜皮则成为舟船与穹顶……以瓜观物,如梦似幻,自成奇趣。
画集依照夏天时序编排,从立夏开始,跨过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到立秋结束,100张 脑洞大开的西瓜图,陪伴读者度过漫漫夏日的每一天。同时,本书还收录了鱼山抄录的古人关于夏天的诗词名句,这些诗词的物象景观、意境情感,也依照孟仲季的次序,从“春去夏犹清”,走入“清秋时节近”。90首古诗词,引人步入一条销夏避暑的清凉小径。
可以说,这是一本专为夏天而作的季候书,期待有趣的灵魂打开美妙的想象力。
-
放学后的小巷
献给青春与怀念与谜
首届QED奖首奖作品
堕落巷——在这条承载着少年们所有悲伤与快乐的巷子里发生着一起又一起不可思议的事件。
酷爱香菜的同学为什么没有加香菜?为什么每天老师都拖堂?怎样使抽中奖的概率提升?同学的记忆卡在游戏厅中失窃,犯人是……?
首届QED奖首奖作者——钟声礼,邀你来参观自己即将要溢出纸面的情谊与回忆。
-
“红星”
本书前半部分从1937年日本政府公报登载的一幅错误的“毛泽东”照片入手,追寻外界逐渐认识中国革命领袖的历史过程,以及其间所发生的误解、巧合与蓄意隐瞒。后半部分则致力于复原《红星照耀中国》的诞生过程与版本流变,详细梳理了它在中国、苏联、日本等地的历史命运,澄清了后世对于这一名著的诸多误解与不实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