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纯禽史:爱不作会死
2012年12月,叶阐潜伏三年推出超人气绘本《纯禽史:辞职前我都干了些什么》。书中以四格漫画的形式描绘了各种吐槽、毒舌、犀利、腹黑、无厘头的生活化段子。无论是初入社会的小菜鸟,还是在职场打滚多年的老油条,都能从中找寻到快乐与回味。 《纯禽史:辞职前我都干了些什么》上市后叫好又叫座。叶阐在《最小说》上继续连载的同时,马不停蹄地投入《纯禽史》系列第二部作品《纯禽史:爱不作会死》的创作中。 继上次的职场话题之后,这次《纯禽史》的聚焦主题为“爱”。爱与被爱是每个人一生不断学习的课题。而书名却显而易见——“不作会死”,它并不是温馨浪漫式的爱情文艺作品,而是折射现代人爱情观的现实棱镜。 -
夏顷
此次的画集主打首次公开的作品《太阳的思念》,以及收录收入SHEL在各个阶段里包含和落落合作的文字配图《毁灭少年的诗》《四言之释》《不让喧嚣着地》等,乙一小说配图,新蕾封面,《钢琴师和他的猫》,绘本《梦想的种子》5年间最得意作品满载。 -
文艺风象
《文艺风象·买家已付款》特辑,是《文艺风象》2013年第4期。文艺风象为本辑有趣的主题邀请的专访嘉宾,是著名实力偶像林俊杰。自己的歌,自己的音乐制作公司,自己的潮流品牌SMG——他的才华和成绩都是非常值得欣赏的。本期的主题文章阵容也相当豪华,有以研究“生活艺术哲学”闻名的德国当代哲学家、心灵抚慰师威廉·施密德,有《了解贫穷并变得幸福的花钱方式》的作者小池龙之介,还有读者们非常熟悉的落落、林壁炫和罗浩森等年轻作家。本期流行栏目推荐的人物,是出版有名人采访集《感情这东西》,最新作品《傲慢即偏见》的当代作家,黄佟佟。 -
躁动的,沉寂的
玻璃洋葱的首部短篇集收录了从2007年至今在《最小说》与《ZUIINK》等刊物上登载过的短篇小说精选。青春躁动如《平行交点》《进化论》《天台上》……及至成长后与沉寂对弈的《溶解之末》《钢丝上的人》等,青春的迷茫和叛逆,成人世界的压抑和无可奈何都一一穿插毕现。其中《夏之香 灰》《缅因的方向》《深流》均获得《最小说》千元大奖或金赏,更有最新创作的篇目《黄雀》《琉璃心经》。 她的作品以累叠齐整的字符埋下叛逆,以漫不经心的叙述隐藏躁动。玻璃洋葱对青春的追问,对成长的说智,对年少气盛的体味,对成人世界的无奈叹息……在她的小说中不乏看到各种生活中的物事场景被她随手拿来,它们被抹上不会腐朽的颜色,成了这座“青春博物馆”无价的收藏。 -
文艺风赏 传人
6月 传人 先锋文学/新锐艺术 殿堂级文艺杂志—— 『文艺风赏』 主编笛安/美术总监HANSEY 全新改版 每月一刊 第十三辑/传人 把你手里那盏光芒微弱的灯,给我 把你手里那个锈迹斑驳的秘密,给我 把无人问津的你,给我 六月。有些事情,正因为只对两个人有意义,才称之为约定。有些约定,存在于一个人,和一个属于旧时光的事物之间,可以理解为,那是一个痴心人的情有独钟。有些情有独钟,艰苦卓绝,淬炼生命,我们一般称之为“传承”。 【主题盘点】 “传人”是继承者,是延续者,是守护者,是守望海面点亮灯塔的人。传统艺术,旧日技艺,上个时代的生活方式……永远有不合时宜的人依旧热爱,依旧坚持,依旧怀着破灭的希望。 “传人”是讨厌鬼,他们总喜欢不流行的东西;“传人”总杀风景,他们的存在让别人觉得自己似乎很没文化;“传人”都是freaks,却远不如美剧里的怪胎来得搞笑可爱…… 传人是寂寞的,他们只在那个让你觉得陌生的世界里,才会猛然间绽放令人惊艳的光。 殊途同归。这时代是塑料仿真花朵当道,它们可以齐唱讥讽: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得先。可牡丹,毕竟,永远是牡丹。这便是“传人”的意义。 【封面故事】 重点推介作者:陈柏青(台湾) “我真正想说的是,猜猜看谁是这场屠杀中唯一被赦免的人?他被谁拥在怀中,之后周游在黄昏的公寓里,听不同的墙壁之后传来各式的哭声。他是叛徒,但又是救赎者。是的。那就是我。这故事其实是关于我的,我要让圣母同情我,我要拯救他的幼女,引诱他的儿子。如果他的儿子持续犯错,我不就成为圣母最爱的人了吗?” ——《孩子们》 【青梅煮酒】 蔡康永先生说:“文学不是拿来解决事情的,文学是用来面对难关的。” 除此之外,我们仍向您推荐—— 【经典重读】 茅盾 《小巫》 请诚实地问问自己,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又有多少人真的看过他的书?没错,你就是“多少人”中的一个。 【专栏】 总有一天你会记住他们四位: 躲在社会现象中的人类——北溟 青年艺术家访谈项目——何伊宁 万物规律与既定事实的辩证统一——梁不思 科学会将这个世界病态化——陈楸帆 -
文艺风赏·老人
4月 老人 先锋文学/新锐艺术 殿堂级文艺杂志—— 『文艺风赏』 主编笛安/美术总监HANSEY 全新改版 每月一刊 第十一辑/老人 沧桑而淳 经年而韧 风尘逐刻 华发丛生 不必屡屡转身,后方远去的是年轻的浅薄与冲动;不必急急眺望,前面渐近的是成熟的豁达与坚强。而现在你需要:用勇气赶走紧张、用笃定代替彷徨,踏实前进吧。 四月,我们将带你去看一些从未有过的风景——而对我们来说,这是一座里程碑。 【专栏】 四位作者分别来自现实中的不同领域/多重身份、多种视角、多个话题/他们将在各自的内核世界中寻找到独立的自我 这次挑战,无论对《文艺风赏》还是对接受邀约的他们,都是一次对自我爆发力与持久力并重的证明。而他们对于这次挑战的态度是—— 社会者:「其实我们所做的任何事都存在这些差别,比如多少年前XX还是XX,可现在人们已经开始XX了。」 艺术家:「艺术与思想正因我们的差别而存在,突发的特立独行可能是年轻时的疯狂举动,而持久本身就是一门深奥的跨领域艺术。」 理论派:「请原谅我更关注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人体的这些素质分别取决于哪些细胞裂变所分泌出的哪些生理激素?因为在物理学概念里,力与时间根本是两码事,虽然压力都与它们成正比。」 未来人:「大部分我们现在掌握的科学研究将在未来2036年失去意义,因为2018年的纳米科技将使目前存在的神经元细胞从根本上变异为智能体;当然,如果可以坚持写到那一年,我想我们早就赢了。」 除此之外,我们仍向您推荐—— 【主题盘点】 搜寻儿时理想、旁观晚年现状/听来的故事:他们曾有过的辉煌岁月 他人的视角:岩井俊二「在我们的社会,年轻人太脆弱」王学兵「爸妈老了」 【风声风影】 《飞越老人院》电影专题/对照:「新一代叫演员,老一辈却是人民艺术家」 专访导演张扬:「爱与责任谁都知道,其实最难也最需要的是沟通」 【双城故事】高初VS笛安 历史的理论学说与现实的浪漫主义并行 一个在极热的吴哥 一个在极寒的瑞典 他们的倾力叙述 都是为了记住记忆中那个触动心灵最深的地方 【文艺新锋】深深,十五岁,太年轻,却太锐利。出于保护欲,我们不愿用自己的评判来影响你们,只需让你们看她笔下那个让人脊背发凉的故事。「不管到多少岁,他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与人交往却不肯真正了解别人,清醒意识到日子的乏味,又不肯舍弃当前的生活。于是他只能在自我冷冷地监视下,积攒着因丧失某种东西而到的哀伤与颓废。」——《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