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百話
重拾上古先民對鬼神的崇敬, 讀出文字中隱含的想像。 每日自我們筆下隨意流泄而出的文字, 原來都曾藏有神祕的咒術、儀式。 全球重量級漢學家白川靜, 融合神話、考古、民俗與文學, 回到甲骨文、金文的洪荒世界, 再現「倉頡造字,鬼哭神號」的魔界幻境! 漢字是全世界唯一仍在普遍使用的象形文,價值日漸受到重視,從全球的漢字熱可見一斑。三千多年前上古時代的世界觀與生活史,就在漢字一筆一畫的映射下,歷歷在我們眼前展開。 但要真正理解漢字,我們必須跳過《說文解字》,回到造字之初,看看在西元前十七、十八世紀,人們是如何造出、使用文字。 那是血腥殘暴又奇幻瑰麗的時代,人們篤信物有靈,天上的雲有龍,風中有鳥形神;蛇蟲有巫靈,人的首級是法器;與敵人交手用咒術,大小事均有儀式……人們馳騁想像,將景象與意念化為象形,刻上蔔辭上告神靈及祖靈,萬事萬物因而有了名。但與其說象形是具象的描形,不如說是抽象的象徵。「山」「水」「日」「月」等字,都可望形知義,但「善」「惡」「義」「得」等抽象概念,又是如何演繹成形? 白川靜窮畢生心血,親手抄錄近十萬筆甲骨金文資料文,直達三千年前的現場,旁及考古與民俗,融匯神話及文學,開創漢字研究的新局面,找回漢字根本的思維與記憶。且讓我們重拾上古時代先民對鬼神的敬畏與依賴,讀出文字中隱含的欲望與想像。原來每日自我們筆下隨意流洩而出的文字,曾經都含有神祕的咒術、儀式。 「命」最初寫作「令」,是人戴著禮冠靜靜跪著接受神的啟示; 「名」的上半部是祭肉,下半部是告於祖廟的「禱文」,嬰兒養育到一定年齡時,賜予他身為氏族成員的「名」,並向祖靈報告; 「告」不是牛叫,而是在神器中插入樹枝,向神祝告; 「媚」是為了加強咒力,在臉上描畫紋飾的巫女; 「善」是祭上牲羊,雙方以言起誓,進行神判,勝出者即為善; 「道」是提著敵人的首級行走,把首級當成法器…… 『倘佯白川靜的漢字世界,彷彿重返「聖俗同在,陰陽對流,天地未分,鬼靈並存,神人合體」的混沌時空。』 漢字決不僅是語言的表記形式,而擁有自身的價值。而漢字體現的,正是天地間萬物萬象所展現栩栩如生的姿態。《漢字百話》融合了白川靜對神話、考古、民俗、訓讀細節的敏銳觀察,捕捉每個文字構件所隱含的象徵意義,並援引《詩經》《九歌》《周易》《禮記》與日本《萬葉集》《古事紀》等經典,將漁經獵史融入漢字解析。這位一代漢學家,以他宏闊的學識和想像,完美地為我們重現古代社會。 -
英国汉学史
《英国汉学史》的编撰以汉学家为经线,以历史事件为纬线,其间穿插了专题探讨和评析。应该说明的是,国际汉学界是个流动的大舞台,书中所介绍的一些汉学家并非始终都是英国护照的持有者。有些在英国汉学界工作数十年的外籍学者并没有加入英国国籍,据说荷兰籍汉学家龙彼得就是其中的一位;有些则在退休之年才落户英伦,如美籍汉学家马士。鉴于以上情况,《英国汉学史》把那些为英国汉学做过贡献的外籍学者和英籍汉学家放在一起加以评介。 -
日本中青年学者论中国史(六朝隋唐卷)
-
唐代长安方言考
本书为法国汉学大师马伯乐的代表作之一,原为法文,一直未有中文译本。 聂鸿音先生此次翻译这部作品有利于中国学术界进一步认识马伯乐的研究观点,便于中国音韵学研究者参考利用马伯乐汉语音韵学的研究成果。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讹误进行了校改,并以脚注形式作出说明;另一方面对原著中一些繁复而无意义的注音方式进行了统一改动,使中译本音标系统比原著更明白易懂,同时使此书的可读性更高。 -
朝鲜半岛汉学史
《朝鲜半岛汉学史》为"列国汉学史书系"之一,主要介绍了朝鲜半岛的汉学史。全书共分五编,内容包括:半岛汉学的发轫;高丽王朝的汉学;朝鲜王朝的汉学;当代韩国的中国文学研究;韩国现存汉文作品等。《朝鲜半岛汉学史》内容丰富,论述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汉学”一词本义是对中国语言、历史、文化等的研究,而在国内习惯上专指外国人的这种研究,所以特称“国际汉学”,也有时作“世界汉学”、“国际中国学”,以区别于中国人自己的研究。至于“国际汉学研究”,则是对国际汉学的研究。中外都有学者从事国际汉学研究,但我们在这里讲的,是中国学术界的国际汉学研究。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际汉学研究改变了禁区的地位,逐渐开拓和发展。其进程我想不妨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开始仅限于对国际汉学界状况的了解和介绍,中心工作是编纂有关的工具书,这是第一个阶段。到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国际汉学研究的专门机构,大量翻译和评述汉学论著,应作为第二阶段。在这两个阶段里,学者们为深入研究国际汉学打好了基础,准备了条件。新世纪到来之后,进入全面系统地研究国际汉学的可能性应该说业已具备。 -
水之道与德之端
《水之道与德之端: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本喻(增订版)》这部书,是美国达慕思大学艾兰教授的最新著作,原文版1997年由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印行。现在经张海晏博士译为中文出版,对于这样一种非常专门的学术著作来说,应该算是相当快的了。 中国学术界对艾兰教授是熟悉的。作为老朋友,她多次来华参加文史、考古以及古文字学的会议,提交有创见的论文或作演讲。她的《龟之谜——商代神话、祭祀、艺术和宇宙观研究》一书,前几年也出了中文版。艾兰教授还与我们合作,编著了《英国所藏甲骨集》、《欧洲所藏青铜器遗珠》和《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博物馆所藏甲骨》等书。她可称与中国学者联系最多的当代汉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