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汉学
本书是一部关于德国汉学的理论专著,论述了德国汉学随着德国历史的变迁经历的不同凡响的发展历程。德国汉学发展史其实就是一幅百余年来现代德国的政治和人文科学演变的缩影图。本书适合汉学发展研究者。 德国汉学随着德国历史的变迁经历了不同凡响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首先受到帝国扩张主义的影响。在希特勒的纳粹时代,部分学者被迫流亡。而二战后东西德的分裂,也使得双方汉学研究的路向南辕北辙:东德汉学为逃避政治的敏感而长期处于孤立地位,并遁入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安全”研究课题中;而六七十年代西方学生运动的冲击,则促进了西德汉学对现代中国的关注和研究方法的开放性。1990年东西德统一,双方的汉学重新接轨。德国汉学发展史其实就是一幅百余年来现代德国的政治和人文科学演变的缩影图。1997年马汉茂主持召开了德国汉学协会第八届年会,全面总结德语区汉学的历史并出版了《德语世界的汉学发展:历史、人物与视角》。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中译本,就是德文原书的主体和精华。 -
先贤的民主
本书挑战了以往有关中国与西方之关系的思考。根据两位作者的看法,不能假设未来那个现代化了的中国从本质上也将是西方的;同样,不能假设惟有向美国式的自由民主转型,作为个体的中国人才有增进人权和自由的希望。 本书认为,有可能逐渐主导21世纪全球文化的中国,将不会是一个属于日渐粗俗之个体的社会,也不会是西文企业家已经开始在梦想的网景或麦当劳的主题公园。相对于目前大多数西言人的怀疑而言,中国人有可能维持远为丰富的传统特征,并将在很大程度上依据自己的条件进入现代世界。 -
中国思想史研究
岛田虔次(1917-2000)是日本著名中国思想史学家、二战后日本中国学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本书是岛田先生毕生研究中国思想史,特别是阳明学研究的结晶,全书由四部共二十二篇论文构成。 解说 第一部 关于中国近世的主观唯心论——“万物一体之仁”的思想 第二部 阳明学中人的概念与自我意识的展开及其意义 王龙溪先生谈话录及解说 儒教的叛逆者李贽(李卓吾) 异人邓豁渠略传 浅议明代思想的一种基调 王学左派论批判之批判 关于某个阳明学理解 评朱谦之《李贽——十六世纪中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者》 第三部 论“体用”的历史 桓玄和慧远的礼敬问题 宋学的展开 杨慈湖 三浦梅园的哲学——从远东儒学思想史的角度来考察 日本学界中国思想史研究之动向——到1959年为止 第四部 历史性的理性批判——“六经皆史”说 章学诚的历史地位 清朝末期学术的状况 辛亥革命时期的孔子问题 儒教中有生命的东西 对“儒教和二十一世纪”的建议 黄宗羲·横井小楠·孙文 岛田虔次著作目录(日文版原文) 译者的话 -
欧洲早期汉学史
本书以古希腊、罗马对中国的认识为开端,从地理大发现、传教士入华着手,从认识和想象两个角度,从互动与交流的视野,梳理欧洲早期关于中国知识和形象的形成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中西文化的交流互动。作者认为互动的交流,相互的影响,共同的创造,这是16-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根本性特点,并基于这样的认识将传教士在中国的整个活动和写作都纳入了欧洲早期汉学的历史,从而,将中国明清之际的中国天主教史和欧洲早期汉学的发生放在一个历史的平台上,给这一时期的历史研究一个全球化的视野。 -
胡若望的疑問
十八世紀,廣州人胡若望隨傅聖澤神父來到法國,卻被當成瘋子囚禁在精神病院長達兩年半。 「為何將我囚禁?」這是胡若望的疑問,也是歷史的疑問。 國際知名的中國近現代史大師史景遷,以細膩手法還原三百年前中國與歐洲風貌,再現東西文化交會的衝擊場景。 潛心鑽研中國典籍的耶穌會神父--傅聖澤,在找不到合適的典籍抄寫員,又急著要由中國趕回法國的情況下,雇用原於廣州擔任教廷傳信部守門人的胡若望,協助神父研究從中國帶往歐洲的十一箱中文書冊。然而,就在越洋航程與等待研究作業開始期間,胡氏的生活習慣與行為異於常人,在歐洲期間讓傅聖澤頗為頭痛,最後只好將胡氏囚禁於法國夏宏通精神病院長達兩年半。之後才返回中國結束這場奇異的旅程。 關於胡若望的事蹟與相關資料,現藏於世界三大檔案庫:羅馬的梵諦岡教皇圖書館、倫敦的大英圖書館,以及巴黎的外交檔案室。史景遷細膩爬梳史料、抽絲剝繭,藉由敘述胡若望與傅聖澤這兩個歷史人物,重建十八世紀教廷背景、中國對於西方宗教的立場。而流暢優美的寫作筆法,將三百年前的法國與中國風俗文化描寫得栩栩如生、歷歷在目,也進一步勾勒出東西文化交會的衝擊場景。 -
当代西方汉学研究集萃
本书收当代西方著名汉学家施坚雅、郝若贝、彭慕兰等有关中国中古史研究论文12篇,多角度展现了中国中世纪史的面貌,对国内学界当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