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十字架上的真
《走向十字架上的真》站在个体信仰的立场上,对西方20世纪基督教的思想传统表达一种个体言说,20年前一问世,即被誉为国内第一部对西方大思想家解读的经典式基本读物,畅销学界,不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更重要的是开启了汉语基督教研究之现代研究。 《走向十字架上的真》全书以人物为纲,梳理20世纪最重要的基督教思想家,涉及俄国的舍斯托夫、瑞士的卡尔?巴特、德国的舍勒、布尔特曼、朋霍费尔、默茨、海德格尔、卡尔?拉纳、莫尔特曼、瑞士的汉斯?昆、巴尔塔萨、法国的西蒙娜?薇依、美国的尼布尔等,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了自己的个体信仰和东方学人的立场,表达一种自己对生命、对自然、对人生的“真”的直面思虑和独到理解,在解读式介绍的背后,始终坦露着“中国问题”思想的意识。 《走向十字架上的真》全书文笔优美流畅,作者择史上思想家的关键思想,重要著作,核心问题,次第从容道来,详略得当,深入浅出,知人论世,见微知义,极见作者的学术功力。 -
罪与欠
舍勒论负罪之在与信仰之在 祈求与上帝的应答 灵知人马克安的现代显灵 保罗书信中的“身体”初探 《约伯记》的文学形式与个体信仰 哲人王俄狄甫斯 -
思想的临界
本书由甘阳、刘小枫等国内一流的学者撰写,并整合了当今中国学界最优秀的青年学者的思想努力,全书集中探讨了当下最为关注的热点理论问题,在中西文化思想系统的张力之间,以多元而独特的话语,尝试探讨了涉及西方古典学、现象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在中国当代文化背景中得以生长,并激起思索的 最前沿的理论,力图摆脱长久以来积淀于汉语学界的西方话语系统和思维的定势,在对具体问题和崭新思想方式的讨论与应用中,赋予中国文化精神以新生命。 本书既是当代中国学界近年来理论思考的总结,也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展望,它的出版,定将引起海内外汉语学界的全面关注,推动当代学者理论思考的进一步深入。 -
百年共和之义
刘小枫教授的《百年共和之义》从古典政治哲学视角出发,力图彰显关键人物和事件的思想史意义。对于毛泽东和“文革”,作者以为,“文革”的精神遗产是激进启蒙观念导致的中国人的精神内战。 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已走过百年共和之路。刘小枫就百年共和之义,以敏锐的眼光从思想史角度选取关键的历史人物(如毛泽东)和事件(如抗美援朝),考察中国百年的民主共和思想在古今之争背景下的跌宕历程。 《百年共和之义》所收录的这些文章,不仅仅要为将来的历史思考留下备查的文献,更重要的是,作者从古典政治哲学视角出发,力图使百年共和的关键人物和事件越出单纯的现代范畴,在最为广泛纵深的思想史层面彰显其意义 -
重启古典诗学
《重启古典诗学》内容简介:十年前,笔者转向古典学问时随即面临一个问题:中西方的古典学问博大精深,但在如今的学科建制中却找不到地盘,甚至找不到一个恰切的学科名称。古典学问不按如今的文、史、哲划分学科,西方的现代“古典学”也不能涵盖西方的古典学问。如何为古典学问确立一个恰当的名称,使之在现代的大学体制中有一个落脚处,非常困难——当时我想到的名称即“古典诗学”,但随之感到这个名称也需要大费周章地说明:它不是中文系的一个二级学科,更不是中文系二级学科古代文学下的一个专业方向,而是…… 晚近十年,笔者试图从多方面说明何谓“古典诗学”,文章不论长短、不论文体,在此结集,便于学界同仁指教。 -
儒教与民族国家
大约十年前,国朝学界内部发生过一场论争——儒家是不是宗教,论争范围很小,也就没引起多少学者关注。卷入论争的都是搞国学的,主张儒家是宗教(因此认为当称为“儒教”)的一方,持有的其实是马克思的宗教观:宗教是历史上的过渡性社会现象,最终会消亡……反方差不多也是在这一理论背景上反对把儒家说成宗教,其意图不外乎是:儒家因此不会像宗教那样随着现代化进程而消失。 那时,我正好到北京开一个学术会议……当我在写有名牌的位子坐下时,后座有位从未谋过面的先生就热情地拉着我的手:“谢谢你,谢谢呵”……我正纳闷,这位上了点年纪的先生马上就说:“谢谢你支持我们的儒家是宗教的观点……”。 我哭笑不得,不知说什么为好,只好稀里糊涂地点头摇头、摇头点头……我写的文章把儒家看作一种宗教,前提可不是把宗教看作历史上的过渡性社会现象。宗教是属人的生存现象,不会随着现代化进程而消失。 目录 前言 纬书与左派儒教士 儒家革命精神源流考 游击队员与中国的现代性问题 《王制》与大立法者之德 密……不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