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光幻影一百年
法國最具權威的電影雜誌《電影筆記》為紀念電影一百年,邀請電影學者及影評人撰述、匯集而成的本書,可說是為影癡和電影創作者寫成的書。讀者可在本書中親炙一百年來電影史中那些靈光閃現或暗潮洶湧的時刻、事件、交會,更能體會電影從出生、成長以來的輝光、頓挫與嚮往。 本書由影史上的一百則小故事編綴而成,既有具關鍵性的攝影機的發明、第一部公開放映的電影、法國電影資料館的成立、電視時代的來臨、北京電影學院培養新秀、臺灣電影宣言、CNN的實況轉播;也有溫馨感人的小花絮,英格麗.褒曼打電報給羅賽里尼、溝口健二被情婦捅了一刀、勞勃.狄尼洛與馬丁.史柯西斯見面等。 -
飲食男女
<<飲食男女>>為導演李安自<<推手>><<喜宴>>之後,"家的三部曲"的最 後一部,由王蕙玲,李安,JamesSchamus編劇,中央電影公司出品,郎雄,楊貴媚, 吳倩蓮,王渝文,張艾嘉,歸亞蕾,趙文瑄等人主演.在本片中,編劇巧妙地將男女 之情(親情及愛情)和中國人最講究的飲食文化結合在一起,展現現代台北都會 年輕一代和老一代的關係. 本書收錄的劇本為導演李安根據完成的影片增修而成.書後並附上記者陳 寶旭深入採訪工作人員的訪談錄,讓讀者明瞭李安首次在台灣拍片的幕後種種. -
台灣電影愛與死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然结束,台湾电影也从票房总和仅占全年度院线收入千分之一的尴尬低潮中绝处逢生,遥望远方的稀微曙光。《海角七号》票房奇迹堆筑出本世纪台湾电影最关键性的临界点,获国艺会补助出版的影评集《台湾电影爱与死》以此作为原点向外扩散,从剧情长片、纪录片、电视连续剧、电视电影、以至创作短片作全面性的切入,传达作者郑秉泓将近十年对于台湾电影最私密最主观最坦白无畏的爱与恨,总结了他对台片永远不灭的热情与期许,全书七十三个篇章、二十余万字,试图无所不用其极侵入创作者最隐微的内在核心,提供读者观众千百种解读台湾电影的方式。 序 李幼鹦鹉鹌鹑 自序.出版缘起 卷一 高潮前后 101 青春的轨迹.时代的印记 ——《九降风》、《海角七号》、《囧男孩》中的成长课题 102 高潮之后的碎浪 ——「后海角年代」的新台片临界状态 103 透视未来的曙光 —— 综观2008年台湾剧情短片 104 货真价实的台湾魂 ——《海角七号》 105 从台湾新电影的原点到海角年代的终端 ——《艋舺》 106 另一种作者本色 ——《刺陵》 107 流出眼泪.终结悲情 ——《眼泪》 108 「归属」的多重面向 ——《一席之地》 109 对于远方的想象 ——《带我去远方》 110 没有终点的起点 ——《阳阳》 111 谷底的意义 ——《爱到底》 112 无法拼凑起来的虚无飘渺 ——《渺渺》 113 史诗的格局 ——《一八九五》 114 任性的四种可能 ——《花吃了那女孩》 115 无限循环之外的原点 ——《漂浪青春》 116 殉道者之翼 ——《蝴蝶》 117 自我消费的底线 ——《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 118 站在兔毛的顶端 ——《流浪神狗人》 119 尴尬的诚意 ——《人之岛》 120 不妥协的勇气 ——《墙之魇》 121 只性不爱的装置艺术 ——《帮帮我爱神》 122 关于《最遥远的距离》的九则随笔 123 没有出口的出口 ——《六号出口》 124 少女心中的台北.男孩脚下的台湾 125 「后海角年代」的另一种可能性 —— 略谈新世代台湾导演 卷二 作者与他的作品 201 再见,杨德昌 202 蔡明亮的21世纪 203 侯孝贤的往日情怀 204 李安的色与戒 205 鸿鸿的诗意科幻乐园 206 易智言的水色青春 207 苏照彬的有爱不死 208 后新浪潮初回.访林书宇 209 走出长廊.访张作骥 卷三 真实与再现 301 草根的凝视 —— 董振良与他的归乡路 302 唬烂版的九降风.土芭乐版的灰熊人 —— 台湾影像自耕农黄信尧 303 台湾少年工的故事 ——《绿的海平线》 304 不寻常的政治想象 ——《草木战役》 305 你我所处的当下台湾 ——《宝岛曼波》 306 科技,定义了情感 ——《云的那端》 307 爱情是个公共议题 ——《寻情历险记》 308 纪录片的商品化 ——《星光传奇》 309 纪录片的广告化 ——《亲爱的,你好吗》 310 找到自己 ——《唱歌吧!》 311 充满温度的生命之泉 ——《杂菜记》与《黑昼记》 312 过境泰雅部落 ——《走过千年》 313 我们观点下的 ——《我们》 314 原点的回归 ——《乘著光影旅行》 卷四 小屏幕上的电影 401 80分钟的小小惊喜 —— 几部公视「人生剧展」作品 402 货真价实的败犬女王 ——《丽香的感情线》 403 从《月光》与《肉身蛾》看林志儒作品中的分裂与合体意象 404 成人的缺席 ——《还好,我们都还在这里》、《寂寞的游戏》与《违章天堂》 卷五 爱恨情仇连续剧 501 空前,而且绝后 ——《亲亲小爸》 502 独一无二的台湾偶像剧 ——《吐司男之吻》 503 续篇的存在价值 ——《吐司男之吻II爱情本事》 504 准确俐落的类型节拍 ——《爱杀17》 505 青春的「终.极.定.义」——《霹雳MIT》 506 原汁原味的台湾骄傲 ——《圣棱的星光》 507 抗争,大概跟嗑摇头丸一样 —— 关于《危险心灵》 508 创作者的悲悯 —— 从《波丽士大人》看王小棣的创作核心 509 非原装的A货 —— 闲聊《败犬女王》 510 要当一个有感情的人 ——《那一年的幸福时光》教我的事 卷六 银幕视界.台湾焦点 601 爱有能,性无能之绝爱台湾 ——《那根所有权》 602 传奇的要件 ——《英勇战士俏故娘》 603 期待阳春花再开 ——《孤恋花》 604 那些出卖者与被出卖者 ——《泪王子》 605 香港人眼中的台湾政客 ——《弹.道》 606 日本观点之下的台湾 ——《八田与一 — 嘉南大圳之父》 607 北欧到台湾的距离 ——《霓虹心》 608 带我回远方 ——《台北星期天》 609 平行的城市映像 ——《有一天》 610 空得好自在 ——《第36个故事》 611 台湾心.短片情 后记 -
劇照會說話
本书是朱天文自二〇〇三年十一月起至二〇〇六年九月在《印刻文学生活志》刊载的图文专栏,回溯、翻耕与导演侯孝贤自《小毕的故事》合作以来,透过镜头,或在镜头之外凝视的:银幕中片场里片场外,深阔时间与空间在当下片段的记忆,以及留下这些铭记的活生生的人们,他们自由的结实的姿态神采,一去不返的幸福与青春,以及未竟的故事旅程。 -
2010香港電影回顧
香港电影经历「后九七」的延搁,通过种种「无能男」和「古墓女」的角色,流露出饱受「围城」意识困扰的焦虑。2010年的重要,不在多年反思、酝酿后终于找到一条出路,反在于放下包袱离开本质的觉悟。甚么是令香港(电影)成其为香港(电影)的特质?身份危机主体跌宕的解决方法,是否要发现发明一种可以抗拒「被融合」的香港(主体)性?本书除了如常检视一年内重要港片,透析相关现象,还企图对上述问题提供理解框架和解题尝试。 * 港片的未来,将临的转进──从《2010香港电影回顾》说起 日期:2011年8月14日(星期日) 时间:下午三时 地点:香港 inmedia 会址(香港湾仔轩尼诗道365号富德楼9楼) 嘉宾:郑思杰(《打擂台》《东风破》导演)、张美君(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罗永生(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 主持:朗天(《2010香港电影回顾》主编) 详情: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3375693/note/165746621/ * 曲折的先导.主体的拥抱──《2010香港电影回顾》新书发布 日期:2011年7月17日(星期日) 时间:下午三时 地点:kubrick书店(香港油麻地骏发花园百老汇电影中心地下) 嘉宾:何倩彤(封面及内页设计)、陈志华(作者)、熊一豆(评论) 主持:朗天(主编) 详情:http://site.douban.com/widget/notes/3375693/note/159270354/ -
電影魔法師:陳博文的剪輯世界
電影是目眩神迷的魔術,觀眾為聲光效果所震懾、為劇情角色所動容,影迷們更將電影中的演員性格、導演風格奉為觀影的指標及嚮往。但一部電影的完成,需要的絕對不只是「演員」和「導演」,還有賴許多電影幕後工作人員的努力,在這其中,「剪輯」勢必是影響觀眾視覺最重要的一環。 陳博文從學徒入門,對於陳博文而言,待在剪接室的日子就是他成長的淬煉,每一部剪接後的作品都是他面對電影中不同人生的經歷與抉擇,三十年來,動作片、文藝片、寫實或超現實、幽默或嚴肅,無論悲喜,為了揣摩劇中表演人的內心情緒,他往往是每部電影最早、又最為入戲的粉絲,如何走入又如何抽離?《幻影人生》裡宗薩仁波切曾說:「當你醒過來時才能知道剛才的一切都是夢。」但陳博文悠遊於虛幻的影像世界,掌握住每一刻喜怒哀樂,並且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