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适在北大
胡适是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也是教育领域里的重要人物。本书以史为经,夹叙夹议,在大量史料基础上写成,展现历史和胡适思想的原态,用历史的、科学的尺度,对胡适作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好处说好,坏处说坏。 -
怀人集
胡适是“传记文学” 的极力提倡者,他不仅为自己敬仰的古代学者(如章实斋、戴东原、崔述)立传、编写年谱;而且留心纪录身边朋友的感人事迹,缅怀他们的不朽业绩,如徐志摩、丁文江、张伯苓、熊希龄、齐白石等。本卷收入胡适纪念和回忆历史人物的文章。 ---------------------------- “说真的吧”,这四个字看来很平常,其实最不容易,必须有古人说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方才敢说真话。在今日的社会,这三个条件之外,必须还要加上一个更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时髦不能动”。多少聪明人,不辞贫贱,不慕富贵,不怕威权,只不能打破这一个关头,只怕人笑他们“落伍”!只此不甘落伍的一个念头,就可以叫他们努力学时髦而不肯说真话。王先生说的最好:时髦但图耸听,鼓怒浪于平流。自信日深,认假语为真理。其初不过是想博得台下几声拍掌,但久而久之,自己麻醉了自己,也就会认时髦为真理了。 ——《〈王小航先生文存〉序》 -
重新发现胡适
本书是耿云志所著的胡适研究论集,他三十多年来从事胡适研究的历程,也是逐步走近真实的胡适的历程。书中探讨了如下问题:胡适所倡导的“健全的个人主义”应该如何看待?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他在学术与教育等方面有什么开创性的贡献?他是在何种情境下倡导“全盘西化”,继而又改提“充分世界化”的?如何审视胡适与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梅光迪等人之间的交往与争论?作为学者大使的胡适,在外交舞台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围绕着这些饶有兴味的话题,作者探寻出一条“重新发现胡适”之路。 -
胡适与韦莲司
一个毕生为个人自由与尊严而奋斗的战士,自己的婚姻却是“吃人的礼教”下一个祭品。胡适1918年5月2日在写给胡近仁的信中说:“吾之就此婚事,全为吾母起见……” 胡适对他母亲的孝心近乎基督教的“原罪”,和江冬秀结婚,只是赎罪于万一罢了。胡适在美期间与韦莲司的一段恋情,多少笼罩在这种情绪之中。 胡适与韦莲司之交往,并没有瞒着胡母。他曾多次在家书中提到韦氏一家如何善待他,及韦女士狂狷高洁之品行。 胡适在写给韦莲司的信中说:“……她(江冬秀)对我的思想全然一无所知,因为她连写封短短问候的信都有困难,她的阅读能力也很差。我早已放弃让她来做我智识上的伴侣了。这当然不是没有遗憾的。然而,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母亲既不能读又不能写,可是她是我所知一个最善良的女子。” 韦莲司成了胡适留学期间“智识上的伴侣”。 从胡适婚前写给韦莲司的信来看,结婚只是“尽义务”,虽然没有什么热情,但也绝无逃避的念头。 婚后,胡适写信给韦莲司,对新婚生活表示相当满意:我结婚已经七个多星期了,还没向你报告这件事!我高兴地告诉你我妻子和我都相当愉快,而且相信往后能相处的很好。胡适希望在他休假的时候,能带着江冬秀一起去美国。 1918年11月23日胡母以46岁中年病殁。胡适在给韦莲司的信中说:我唯一的安慰是在我离家11年以后,从美国回家看到了母亲。临终前,她告诉病榻边的人说:她很高兴能活着见到我从海外回来,见到我和她所择定的人结婚,又听到我们即将得子的消息。 母亲临终前这番话,对胡适来说太重要了!他相信万里之外的韦莲司也会理解这番极其深刻又极其细致的母子深情。 胡适的母亲为他备尝了二十几年的艰辛,把一辈子的希望全寄托在他身上。他也不负母亲厚望,放弃了“不婚”,放弃了“无后”,放弃了心中所爱,博得了母亲临终前的一点安慰。 -
人生有何意义
《人生有何意义》内容简介:“人生有何意义?”其实这个问题是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生一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么生活。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作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作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 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作点有意义的事?……——胡适 -
胡适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