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适晚年身影
台湾中央研究院胡适纪念馆从其馆藏中挑选了二百余张关于胡适的照片,通过影像、文字相互编排,以此成为《胡适晚年身影》一书,向读者呈现,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略的人物之一,胡适的丰富多彩的一生。但是因馆藏照片以1949年以后居多,因此本书更侧重展示胡适晚年的生活。本书共分四章,分别是胡适的“早年掠影”、“羁旅海外”、“归根台湾”、“亲友故旧”,分阶段展现了胡适的生平。胡适,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其一生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求徘徊,在政治和学术之间奔走辗转,透过这些泛着时代光影的旧照片,宛如在光影文字中温故着中国近代史的挣扎与奋进,复杂与温情。 -
胡适日记选编:离开大陆这些年
胡适的日记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记录,也涉及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本书收录了胡适离开中国大陆至离世前(1950—1962)十二年间的日记。选编的大部分内容,反映了胡适在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学等学术领域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学问之广博、治学之严谨、方法之科学。这样的内容,极具研究价值,可资借鉴。 社会价值大: 无论是誉是谤,胡适始终是学术思想界的一个注意的焦点:在许多思想和学术领域内——从哲学、史学、文学到政治、宗教、道德、教育等——有人亦步亦趋地追随他,有人引申发挥他的观点和方法,也有人和他从容商榷异同,更有人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他施以猛烈的批评,但是几乎没有人可以完全忽视他的存在。这一事实充分地说明了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占据的枢纽地位。本书反映了这一风云人物最真实的常态人生,对专门研究胡适的人而言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
胡适口述自传
《胡适口述自传》,介于自传和他传之间,是了解胡适其人其学的最好入门书。 20世纪50年代,胡适应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之请,受唐德刚采访,以英文口述生平,于1958年完成十六次正式录音。本书即是由唐德刚根据录音,对照参考、综合译出,并于1959年经胡适手订而成。这也是唐德刚在哥伦比亚大学与胡适亲身交往、提着录音机完成的一项傲人的“口述史传工程”。 在这里,胡适回顾了自己一生学术研究的历程,从投身文学革命、到审视中国哲学史,重新发现禅宗的历史,再到批判性地研究白话小说,忆及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主要思想,是一本包罗了胡适学识、思想、生活、家庭背景等各方面的小书。唐德刚将胡适的英文口述译为中文后所作的注释评论,更是不可不读的好文章,一方面,胡适口述中出现的一些记忆误差、难言之隐透过唐注得到复原;另一方面,唐注又拓展和深化了口述的内容和观点,针对正文所提出的问题也阐发了自己对胡适本人及相关人物、事件的评论,使读者得以更清晰地理解胡适和他所在的时代。 本书“传”与“注”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而言,注释部分的分量,恐怕还在传文之上。1970年代,海外史学界盛称本书:“先看德刚,后看胡适。” -
思想时代
《思想时代:陈寅恪、胡适及其他》是作者对陈寅恪、胡适思想研究的成果集,本书是《思想时代》一书的增订版,作者在原版基础上新增若干文章,讲述陈、胡同时代学者之往事,并对原作加以修订更改,力求呈现给读者原文完整面目。书中以陈寅恪、胡适等前贤的诗词或通信为材料,从他们的人格立言和学术道德方面着眼,细致考证品读。全书穿插古今学者对比,既有作者对历史偏见和今人误读的纠正,也有一些不为常人所知的有趣掌故,充满人文关怀,前贤风范跃然纸上。 -
欧阳哲生讲胡适
《欧阳哲生讲胡适》是欧阳哲生教授围绕胡适这一主题所发表的一组演讲、论文的结集,内容包括:胡适在中国、重新发现胡适、胡适与哥伦比亚大学、中国近代学人对哲学的理解、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胡适等。 《欧阳哲生讲胡适》的内容为进入新世纪以后,欧阳哲生教授对胡适研究所发表的一组演讲、论文的结集,欧阳哲生教授结合胡适生平及时代环境,以丰富翔实文献和实地调查得来的资料展示了胡适影响深远而富有争议性的思想历程。 胡适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学者、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几度沉浮,饱受争议。然经过历史的、时代的洗炼,今天在人们看来,他仍是现代中国颇具份量、受到人们重视的大师级文化人物之一。他生前所给予中国知识界的巨大冲击力和研究他的"胡适学"所呈现的丰富性、挑战性,都让时代产生一次又一次的刺激、兴奋和争议。 -
胡適與當代史學家
中國古往今來的學者,尚未蓋棺即被論定的,祇有胡適。胡適處於中國現代史學兩 個重大的轉折之間,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他提出的經過實證的知識,才是真正的知識 ,使中國史學終於掙脫傳統經學的繫絆,得到一個真正獨立發展的空間,是中國現代史 學發展的一次轉折。不過,三十年後,另一種中國歷史解釋體系正在蘊釀,於是展開對 胡適思想的批判與清除,然後將中國材料納入新經學的框限,使中國大陸的史學工作者 陷於其中,痛苦掙扎了近半個世紀,是中國現代史學發展的又一次轉折。 本書除了討論胡適外,並論及和胡適有關的當代史學家陳寅恪、陳垣、顧頡剛、傅 斯年、羅爾綱、錢穆、沈剛伯、郭沫若等。雖然祇是探討中國現代史學轉折的開始,但 卻已為中國現代史學畫出了一個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