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孙子发微(典藏本)
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多年来从事考古、古文献、古文字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潜心研究《孙子兵法》,早年分别写有《吴孙子发微》、《〈孙子〉古本研究》,这两部著作本来是作为一部书稿写作的,在内容和结构上有着密不可分的整体性。因此,作者现在将其合编,作为作者多年研究《孙子兵法》的集成之作出版。全书分为“校释和翻译”、“古本辑存”、“古注集校”、“有关论文”等四部分,包含作者整理的《孙子》读本、提供读者作进一步研究的文本资料、作者历年发表的有关论文等,并将原来两书的序言和后记作为附录放在正文之后。作者另写《自序》作为新版说明。本书包含了作者对《孙子兵法》研究的多方面成果,向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了更完整和丰富的研究资料,可作为《孙子兵法》研究者的参考书,也可为古文献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 -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简帛古书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作者二十余年躬临整理简帛古书,本书是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准备的一份授课讲稿,对简帛古书的研究提供了鸟瞰式的全景描述,每讲分课上讲授、参考书目和课后阅读的辅助材料三部分,极便读者参考和做进一步研究。 修订本增加了一篇讲话,《从简帛古书看古书的经典化》,其余个性详见“修订版前言”。 -
中国方术续考
《中国方术续考》是讨论中国方术。中国以外,语言不灵,知识贫乏,作者不敢做比较研究。但作者研究自己,是不是真的就没有比较,那也不是。粗糙的想法还是有一点。早就应该告别方术。只是为了弥补《中国方术考》留下的各种遗憾,只是为了追论层出不穷的考古发现,在等待再版的同时,作者又写了这本《中国方术续考》。《中国方术续考》怀它的前身一样,也是以考古材料为主,也是讨论早期方术,但不同点是,结构比较松散,思路比较开阔。作者自己的感觉是,它比前书更接近作者想讨论的“绝地天通”(作者在《中国方术考》再版前言中计划要写的三个题目之一)。 在《中国方术续考》中,作者想贯穿作者对“现代化”的古代思考,一个可能会被视为荒诞的念头。首先,读者不难发现,在《中国方术续考》中,作者的“时间观念”很差,差到常常淆乱古今,竟把考古学家才关心的时段和我们正在要“走向富强”的时代相担并论。作者并不相信历史学家告诉他的基本常识:“现代”和“古代”绝不可同日而语。作者不但怀疑“现代化”的高贵出身,也怀疑“现代化”的绝对优势。 -
《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
《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讲述了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煙海,但像《孙子兵法》这样享受世界,留下永久魅力的书卻恐怕不多。国外有些军事学家封《孙子兵法》推崇僃至,例如英国戰略家哈特就忍为它不僅在思想深度上超过了一向为西方稱道的近代著名军事学家克勞塞维茨,而且其重要性隨着毁滅性核武器的发展正现得日益突出。有些企业家和商人也很懂得“活学活用”,竟直接搬用《孙子兵法》来管理工人,做生意——如同在戰场作战一样,其评化價之高有时连我们自己也感到驚讶。 -
中国方术考
全书分为数术考、方技考两篇,内容包括:占卜体系与有关发现,式与中国古代的宇宙模式,马王堆房中书研究等。 -
兵以诈立
本书是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先生讲授《孙子兵法》课程的讲义。作者在书中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丰富具体的资料,向读者展现这部中国古代最伟大兵法著作的内涵,介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兵学知识,并对军事学、思想史、古代哲学等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研究,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重新全面深入地了解《孙子兵法》,获得更真切的兵学知识。全书分十五讲,约27万字,配图近百幅。本书为该书之精装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