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自清散文精选
朱自清散文一类反映社会人生,现实性强,表现出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倾向。比如在《阿河》里,作者写了一位18岁的农家少女阿河的悲剧,作者真挚的同情、理解和人道主义精神铸成这类“血泪”散文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从西洋孩子高傲凶恶的一瞥中,看到了“缩印着”的近百年来“一部中国的外交史”。另一类散文写身边的琐事,个人见闻,艺术价值较高,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 -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
我所见的清华精神,ISBN:9787508046372,作者:朱自清 -
论雅俗共赏
本书共收关于文艺的论文十四篇,除三篇外都是去年下半年作的。其中《美国的朗诵诗》和《常识的诗》作于三十四年。前者介绍达文鲍特的《我的国家》一篇长诗,那时作者在昆明,还见不到原书,只根据几种刊物拼凑起来,翻译点儿,发挥点儿。后来杨周翰先生译出全书,由美国新闻处印行。杨先生送了我一本,译文很明白。——书名原来译作《我的国》,《我的国家》是用的杨先生的译名。 《论逼真与如画》,二十三年写过这个题目,发表在《文学》的《中国文学研究专号》里……本书即是朱自清的文学评论集。 《论雅俗共赏》放在第一篇,并且用作书名,用意也在此。各篇论文的排列,按性质的异同,不按写作的先后;最近的写作是《论老实话》。《鲁迅先生的杂感》一篇,是给《燕京新闻》作的鲁迅先生逝世十一周年纪念论文。 目录 序 论雅俗共赏 论百读不厌 论逼真与如画 论书生的酸气 论朗诵诗 美国的朗诵诗 常识的诗 诗与话 歌谣里的重叠 中国文的三种型 禅家的语言 论老实话 鲁迅先生的杂感 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 -
带一本书去欧洲
《带一本书去欧洲》讲述巴黎博物馆之多,真可算甲于世界。就这一桩,便可教你流连忘返。但须徘徊玩索才有味,走马看花是不成的。一个行色匆匆的游客,在这种地方往往无可奈何。 威尼斯是一个别致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那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 罗马是历史上大帝国的都城,想起来,总是气象万千似的。现在它的光荣虽然早过去了,但是从七零八落的废墟里,后人还可仿佛于一百。 瑞士有“欧洲的公园”之称,起初以为有些好风景而已;到了那里,才知无处不是好风景,而且除了好风景似乎就什么别的。 -
诗言志辨
-
论雅俗共赏
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是大夫。这两句事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也就是雅人与俗人或俗人与雅人一同在欣赏。 本书是朱自清先生的重要作品之一。主要讨论了文学欣赏标准与差异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精辟、令人深思的看法,对我们了解文学与人情世象、开展思考与批评、认识诸般文学现象很有帮助,是一本开卷有益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