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洛伊德與非歐裔
公元兩千年,薩依德在黎巴嫩邊界向以色列投擲石塊,這個舉動被媒體拍下並大幅刊登、引起眾多爭論。維也納佛洛伊德博物館因而臨時取消一場早已向薩依德預定的演講活動,這個反應立刻引起許多學界人士抗議;倫敦佛洛伊德博物館為表支持,邀請薩依德發表那場因政治理由而取消的演說。本書便是這「流亡」的講詞紀錄。 這段歷程不得不讓人想到佛洛伊德的流亡經驗,也是維也納到倫敦。此時,佛洛伊德正在從事他生前的最後一本書--《摩西與一神教》;巧合的是,薩依德演講的題目正是談論這本流亡之作。演講後約兩年,薩依德猝然病逝,這本書於是成為其生前最後作品。這種種巧合讓人不禁懷疑國族、身分所產生的政治悲劇,是否會一再發生?總讓知識份子在離開人世前惦念不忘? 薩依德在此書中挖掘佛洛伊德談論「身分」的複雜性與開放性,並延伸到今天的以巴關係,提供當代人一種可能的身分模式,試圖逃離民族國家的箝制。文後尚有著名精神分析學者賈珂琳‧蘿思(Jacquline Rose)的精彩回應。 -
平行与吊诡
-
赛义德自选集
爱德华· W赛义德生于马勒斯坦的耶路撒冷,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文系教授。赛义行是介入式知识份子,他努力挣脱出大学理论机器的控制,从而将理论同活生生的现实实践结合起来。赛 义德是初是作为一个老式的批评家出声的,后业,在福柯和葛兰西的理论中,发现了权力,组织、控制、霸权以及对此所作的种种抵制;赛义德的巨大成就是对欧洲式的东方主义的描述,考察以及持之以恒的批判,继而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后殖民主义理论浪潮 。赛义德不是晦涩而繁琐的理论家,尽管他对那些大学理论了如指掌:他也不只是理论上的权威,他对巴勒斯坦问题的关注,他对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帝国主义的尖锐指责,他对知识分子使命的强调,都让我们感觉到,理论及理论家迸发出的一种巨大实践力量。 -
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
萨义德生前整理的最后一部著作,为他唯一的信念——人文主义辩护。 本版为校订版。 他在政治方面拥有巨大的勇气,他的雄心投入巴勒斯坦的自由事业并每每为之而碎,他最著名、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那些政治话题和政治斗争的思想延伸,他作品的措辞也常常带有鲜明的政治性色彩:基于这些原因,爱德华•萨义德的思想遗产将主要是政治性的遗产,在公众想象中如此,或许以学术研究的标准衡量亦是如此。 ——阿基尔•比尔格雷米 -
开端:意图与方法
本书是萨义德早期(1975年)颇有理论含量且相对晦涩的重要代表作,体现了早期萨义德即开始坚持批评的人文性、现实性和社会政治关怀,“开始”不同于“源始”的哲学意义就在于此,它既是一种现代思想,也是一种方法。 -
遮蔽的伊斯蘭:西方媒體眼下的穆斯林世界
愛德華.薩伊德是一位卓越優異、獨具一格的集大成人物,兼具學者、美學家與政治活動者的身份……他在每一個領域中挑戰並刺激我們的思考。──華盛頓郵報〈書的世界〉(Washington Post Book Review) 每一位新聞媒體的國外特派員與國際新聞編輯,都應該讀一讀《遮蔽的伊斯蘭》……這是一本扛鼎之作。──法蘭西斯.費茲傑羅─《湖中之火》一書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