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森林之花
玛格丽特·米不仅是一位享誉全球的植物学画家,更是一位勇敢的亚马孙雨林探险者、 一位传奇的女性。
1956年至1988年,玛格丽特·米一直对神秘、瑰丽的亚马孙森林所魂牵梦绕,15次深入雨林,进行了动人而危险的探险。
在《森林之花》中,她真实地记录这一次次的探险历程,讲 述 了她作为植物学画家的工作:如何在原始森林艰难寻觅美丽的“森林之花”,创作了大量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具的植物学画作,同时对沿途遇见的花卉、树木、鸟类、动物、原住民做了诗意而细致的描述,生动再现热带雨林瑰丽的面貌、迷人的魅力与原始的风土人情。
作为一个环保主义者,她在目睹急剧消失的热带雨林后,多次发表见解、表达自己的忧思,并因此闻名于世。
书中还收录了玛格丽特·米160幅精美的植物手绘、素描以及相关照片。
.
玛格丽特·米有着水彩绘画极高的天赋,又对亚马孙植物充满热情。
——英国菲利普亲王
很多人去过亚马孙流域,很多人画过亚马孙植物,但玛格丽特·米的造诣远在这些探险家和艺术家之上。她带着水彩,亲历、见证并征服了那个地区。
——吉里安·普兰斯(英国植物学家、前皇家植物园主任)
玛格丽特在旷野中安静而低调的声音是呼吁环保最洪亮的声音之一。
——理查德·舒尔特斯(美国植物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玛格丽特·米用一支画笔和一把手枪守护了亚马孙森林。
——《金融时报》
与伟大的植物探险家一样,米氏对亚马孙雨林及其植物、原住民有着深刻的亲和力。在这本巨著中,她对动植物做了优雅和精致的描绘,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并附有照片和她大量的旅行日记。米的文字充满了植物学的信息和冒险与艰辛的故事,与她的绘画一样引人入胜。
——唐娜·西曼(《书单》杂志编辑)
-
植物名实图考
中国清代植物学专著,吴其濬(吴其浚)撰,1848年由陆应榖刊行。共38卷,收植物1,714种,分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毒草、芳草、群芳、果、木12类,每类分若干种,叙述其名称、形、色、味、品种、产地、生长习性、用途等,并有附图。著录每种均经本人亲自观察、考证,修正了过去本草书中的许多错误,植物图也较为精确,有的可据以鉴定植物的科和目。另有《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收植物838种,系辑录古代植物文献编成。 药物图谱。三十八卷。清·吴其濬撰。刊于1848年。系作者通过广泛访询、采集,并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相互印证补充而编成的一部植物学图谱。书中共收植物1714种,分为谷蔬、山草、(阝显)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木等12类,对每种植物的形色、性味、用途、产地等叙述较详,绘图较逼真。但也杂有某些唯心观点的解释。本书于195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排印本,重加点校,书末附索引四种。吴氏另编《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共二十二卷,收编植物838种,系辑录前代文献的一部资料性著作。现存清刻本、近代铅印本、1949年后排印本。 《植物名实图考》是中国古代一部科学价值比较高的植物学专著或药用植物志。它在植物学史上的地位,早已为古今中外学者所公认。 吴其濬写作《植物名实图考》,主要以历代本草书籍作为基础,结合长期调查,大约花了七八年时间才完成。它的编写体例不同于历代的本草著作,实质上已经进入植物学的范畴。这部书是吴其濬死后一年,就是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由山西巡抚陆应谷校刊的。 《植物名实图考》全书七万一千字,三十八卷,记载植物一千七百十四种,分谷、蔬、山草、隰草,石草(包括苔藓)、水草(包括藻类)、蔓草、芳草、毒草、群芳(包括寄生在一些木类上的担子菌)等十二类。每类列若干种,每种重点叙述名称、形色、味、品种、生活习性和用途等,并附图一千八百多幅。 吴其濬利用巡视各地的机会广泛采集标本,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书中所记载的植物涉及我国十九个省,特别是云南、河南、贵州等省的植物采集的比较多。《植物名实图考》所记载的植物,在种类和地理分布上,都远远超过历代诸家本草,对我国近代植物分类学、近代中药学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植物名实图考》的特点之一是图文并茂。作者以野外观察为主,参证文献记述为辅,反?quot;耳食",主张"目验",每到一处,注意"多识下问",虚心向老农、老圃学习,把采集来的植物标本绘制成图,到现在还可以作为鉴定植物的科、属甚至种的重要依据。 《植物名实图考》一书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为世界植物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1870年德国毕施奈德在《中国植物学文献评论》中认为《植物名实图考》是中国植物学著作中比较有价值的书,"刻绘尤极精审","其精确程度往往可资以鉴定科和目",甚至"种"。 1884年日本首次重刻这部书,伊藤圭介为这部书写的序中对这部书作了高度评介,认为"辩论精博,综古今众说,析异同,纠纰缪,皆凿凿有据,图写亦甚备,至其疑难辨者,尤极详细精密"。1940年日本牧野富太郎著的《日本植物图鉴》,其中有不少取材于《植物名实图考》。此外美国劳弗·米瑞和沃克等人的著作①对这部书也有所引用和推重。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图书馆都藏有这部书。 《植物名实图考》一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珍贵的植物学知识,而且对医药、农林以及园艺等方面也提供了可贵的史料,值得科学史家用作参考。 -
菜市場魚圖鑑
所謂“靠海吃海”,在我們的飲食文化中,少不了各種魚鮮食品,煎、炒、煮、炸、炆、燉、烤、焗、燒、烚還有蒸,烹飪方式五花八門,口味變化多端,說起不禁令人食指大動。不過我們大都只懂得怎麼吃,對有關魚類的知識,大家所知的實在有限。 要認識海洋生物到海洋公園是個不錯的方法,可是,在觀賞時總要隔著厚厚的玻璃;或許可參加潛水培訓班,親身接觸海洋生態,置身其中就最理想,但相信花費也不少。其實認識海洋生物還有一個好去處,不必乘車、乘船、飄洋過海,不必花費分毫購買入場劵,更不必接受訓練及購置裝備,那就是離你家不遠的“菜市場”。本書搜集了常見的魚鮮近200種,成功地把菜市場與生物學聯繫在一起。其實生活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當中處處是學問,只要細心多加留意,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
实用手工图鉴
圣诞之夜点上自己亲手做的蜡光宝盒,一定很浪漫吧!而你所需要的工具不过是:剪刀、蜡烛、筷子、火柴棒、空罐头、风筝线……,当然,还要加上你的巧手、童心和生活情趣! 《实用手工图鉴》(实用百科图鉴系列)是日本畅销图文书,适合9—99岁的孩子!以各种工具的使用为切入口,分八章介绍了八种工具的使用及170种手工玩具的制作方法和玩法,并配有6000余幅插图。所介绍的手工制作共计300余种,包括用空易拉罐做玩偶保龄球、用牛奶盒做可载人的小船,做迷你画册、风筝、迷你高尔夫等等。 -
昆虫百科全书
由数十位世界著名昆虫学家主笔,上千幅实景照片跃然呈现!科学实据融入文学美感,全面揭示妙不可言、充满灵性的昆虫世界;探索精神导引自然哲思,深刻体现情景交融、影响深远的人文色彩! 本书由英国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昆虫学专家克里斯托弗·奥图尔主编,由数十位著名昆虫学专家撰写,内容涵盖了全球对昆虫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撷取了关于昆虫的专业刊物和文章的精华,全景式地呈现庞大而充满生机的昆虫世界,是一本极具权威性和充满人文精神的昆虫学文献。 前言: 谈到昆虫,我们很可能会想到色彩缤纷的蝴蝶;访花酿蜜的蜜蜂;引吭高歌的蝉;身手矫健的蜻蜒;挥舞“大刀”的螳螂;成群结队的蚂蚁;令人生厌的苍蝇、蚊子、蟑螂等等。昆虫的历史之久、数量之多、分布面之广是其他动物所望尘莫及的,目前已知的昆虫种类近100万种,占动物界已知种类的约85%,然而,按最保守的估计,世界上至少应有300万种昆虫,也就是说还有约200万种昆虫有待我们去发现、描述。昆虫不仅种类多,而且同一种昆虫的个体数量也很多,有的个体数量大得惊人:一个蚂蚁群可多达50万个体;一棵树可拥有10万的蚜虫个体;蝗灾发生时,蝗虫个体数可达7亿~12亿之多,总重量约1250~3 000吨,群飞覆盖面积可达500~1200公顷,可以说是遮天盖日。昆虫的分布遍及整个地球,从赤道到两极,从河流到沙漠,上至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下至几米深的土壤里,都有其存在。这样广泛的分布,说明昆虫有惊人的适应能力,也是昆虫种类繁多的生态基础。 事实上,昆虫是我们这个地球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确保我们的生态系统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显要的地位。它们分解死亡的植被、动物的尸体、粪便,还是主要的食草动物,大量的营养成分被它们处理并返还到土壤中。作为花卉的授粉员,它们也是植物繁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是:我们这个星球,没有人类照样存在,没有昆虫却不行! 而之所以昆虫群体如此值得研究,还因为诸多具有社会性组织的昆虫同人类一样,都代表着生物进化了不起的成就,就群体的凝聚力、等级划分的精细度和个体的利他行为而言,它们充分展现了社会组织的极致水平。种类数以万计的胡蜂、蚂蚁、蜜蜂、白蚁都是运用社群组织的力量来解决各种生态问题的,因此常有人把社会性昆虫群体称为“超有机体”,因为社会性昆虫的组织活动可以同生物体的器官和组织的生物学特性比拟。 然而,尽管昆虫世界仍然兴旺发达,人类的活动已经逐渐影响到了昆虫的生存和发展,比如改变了多种昆虫的栖息地和生境等,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昆虫品种灭绝或濒临灭绝。尽管昆虫中不乏对人类有害的品种,比如会将疾病传播给人类和牲畜的虱子、跳蚤以及各种蝇类;危害庄稼和树木的甲虫、螨等等,但这些变化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最终还是会使人类自身受害。现在,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人类的生存依赖于对生物多样性的深刻理解和保护,人类只有与动植物相互协调作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昆虫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范本。这也是我们引进并出版这本《昆虫百科全书》的宗旨。 本书由英国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专家克里斯托弗·奥图尔主编,由来自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英国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系等机构的数十位著名昆虫学专家、教授撰写,内容涵盖了全球对昆虫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撷取了关于昆虫的专业刊物和文章的精华,书中上千幅照片和’插图生动地再现了昆虫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外形、色彩和生活习性。这些照片全是由普利玛弗特野生生物组织在野外拍摄的,拍摄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地,既有关于昆虫自然栖息地的,也有关于其生命周期和习性的细节,比如从虫卵到幼虫阶段、蜕皮成为成虫、求偶、交配、喂食,再到防御、飞翔和死亡等。对照片和插图的解说拓展了正文的主题,并且便于我们辨别种类。手绘插图从不同角度生动展示了正文所阐述的某昆虫物种的形态和行为。全书中的框图、跨页图和图片解说集中于昆虫行为、形态、生态关系、科学或医学价值等重点主题上,使本书内容更为丰满详实,可读性更强。 此外,本书也用了小部分篇幅介绍与昆虫密切相关的其他主要陆生节肢动物群,包括一些多足动物和蛛形动物,比如马陆、蜈蚣、蜘蛛、蝎子、螨等等,采用的是与论述昆虫一致的叙述和表现模式,对这些动物的阐述能更好地帮助读者认识昆虫的分类,并使读者深刻理解这些与人类密切相关的节肢动物。 -
上海水鸟
本书介绍了上海市湿地和以湿地为主要生活环境的水鸟资源,共涉及8目24科164种,其中夏候鸟21种,旅鸟64种,冬候鸟73种,留鸟4种,迷鸟2种。基本上包涵了我国东部地区较为常见水鸟资源。 本书就这些水鸟的识别特征、生态习性、在上海的主要分布区域、出现时间等相关生物学特点作为详细介绍,并对水鸟的野外识别技巧和观鸟方法也作了介绍。 本书共收集了来自两岸三地60多位摄鸟爱好者的作品430多幅,其中大量图片是第一次面对广大读者。 中国鸟类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光美教授专门为本书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