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平常日子
作为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李欧梵讥讽过《浮生六记》中沈复对芸娘爱的浅薄,剖析过《爱眉小札》中徐志摩与陆小曼惊世之恋的残酷,[但一旦自己恋爱起来,山崩海裂,却是十足的[倾城]之恋。](白先勇语)。 这是一本李欧梵与李玉莹在中年相恋相爱进而共结连理的文字记录,两人多年来建立的感情本源于日常生活,所以也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情趣中。本书仿《浮生六记》体例分为六卷,毫不吝惜地与读者分享他们的生活情趣及经验,全书洋溢着知足常乐的生活情趣,亦是一本爱情的见证。 -
食物的往事追忆
玉莹的文笔也许太过朴素无华,因为她不是一个职业作家。她屡屡要我修改她的文章,我却不敢,因为改动多了,她的独特文体又变成了我的“学术语体”文,味道尽失。我说她的文体是广东话和明清诗词小说中的文言融合而成的,没有其他修辞作料,如果用广东话来读,可能更有文味。 本书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说的是她的童年,这个九龙城外的世界的主角是她的婆婆,所吃的食物当然广东味十足;第二部分叙述的是她在美国和前夫的生活,伴读又掌厨,普渡众生,内中不乏酸甜苦辣味,也有不少动人但不惊人的情节;第三部分写的是和我一起过的平常日子,妙趣横生,把我的馋相也顺便写进去了;第四部分写的是亲友请我们吃的佳肴,玉莹把它写出来,也以此表达一点我们的感激之情。读者可以随意浏览,随意“啖”各篇的食物,甚或模仿着做,则更会使她快乐万分。 -
我的观影自传
《我的观影自传》作者从自传的角度切入,写了一本别开生面的电影著作,以饱含感情的笔锋,将一部部经典名片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陪伴作者一路成长的电影院、动人心弦的电影歌曲、当年倒背如流的电影海报、典雅精彩的电影台词,都让作者念念难忘,那曲终人散空荡荡的影院里留下的是如水般流逝的青春…… -
寻回香港文化
最近几年,我发现自己的中文文章有点精神分裂。我对于当代文化的关注,似乎已经超过学术研究的范围,而想亲身介入,用一种较主观的文体作文化批评,所以学术的深度不足。但另一方面我似乎又不愿意放弃学院中的文化理论,甚至在杂文中也引经据典,生怕学界同行以为我已沦落江湖,做不了学者。 香港的华丽和颓废,香港令人兴趣盎然的文化生机……皆由“都市漫游者”娓娓道来。 -
恋恋浮城
在这个世情凉薄的时代,这是一本带给人间温暖的书。——白先勇 佛家说:今生太苦。但我偏偏贪恋今生。人生的缘分碰到之后就要紧抓不放,这就是我们的爱情哲学。——李欧梵 这是李欧梵教授及其夫人李玉莹合作的一本书,讲述两个人的生活、感情、行踪以及对艺文的评论、对亲人的怀念,充满了蜜意柔情。 两位作者都不再年轻懵懂,都有过痛苦甚至绝望的人生经验,却仍然看来年轻,天真无邪。苦尽甘来之后,他们都明白,并没有什么童话故事中所说的“他们从此以后永远幸福快乐”那回事。幸福像鲜花一样,需要灌溉调养,人犹如此。在这个浮生俗世,两个人能在一起过平常日子是修来的福气,而夫妻之道或许也是一生中最重要、最需要用心呵护的人际关系。 -
都市漫游者文化观察
我之所以处处为当代华人的都市文化——上海、香港、台北、新加坡、吉隆坡槟城——打气,皆是基于一种信念:我认为当代文化的范畴就是都市。对都市文化应该培养一种“文化敏感”——这种“敏感”应该是一种理性和感性、思维和形象的混合体,单靠抽象理论或印象观察都嫌不足。 最近几年,我发现自己的中文文章有点精神分裂。我对于当代文化的关注,似乎已经超过学术研究的范围,而想亲身介入,用一种较主观的文体作文化批评,所以学术的深度不足。但另一方面我似乎又不愿意放弃学院中的文化理论,甚至在杂文中也引经据典,生怕学界同行以为我已沦落江湖,做不了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