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老北京
《寻找老北京》是以欧美人独特视角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北京旧景翔实记录的散文集:使馆区,紫禁城,天安门和中央公园,北海,南海和中海,天坛和先农坛,东皇城和景山,西皇城,内城,外城,城郊,颐和园,十三陵,长城和汤山温泉……作者一处处游来,叙述生动。 -
北京西郊宅园记
《北京西郊宅园记》:先有宅而后有园,中国的古典名园源于小庭院、小宅园,而我国的小宅园又是在传统民居多进式四合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造园艺术讲究聚(建筑空间)散(自然空间)结合,北京西郊宅园素以豪放自然、清幽纯朴著称,有"北京园林甲天下,京西园林甲北京"之说。此书汇集了北京八十余座宅园资料,整理、考证而成。为《北京旧闻丛书》的一种。 -
北京旧事
沧桑往事,浓浓的京味儿,老北京在中国乃至世界享有独特的风情。北京的现代气息中,其实传承了太多的过去,只是有的变了味儿,走了形。藤蔓虽长,是由土中生长,藤蔓盘缘,离不开大树的依托。本书向您再现了旧京的全貌,再加以文化的解读,让你更深层地品味老舍的“茶馆”和“四世同堂”。 -
从幽燕都会到中华国都
《从幽燕都会到中华国都:北京城市嬗变》在吸收数十年来北京城市历史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城市古代文明及其发展演变为线索,重点对不同历史阶段尚未收到学界特别关注的专题进行了研究。作者更加重视古代城市的实证研究,包括个案城市研究。作者韩光辉希望通过大量实证研究,为城市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提供更多基本素材,也希望通过对北京城市史的文字研究与历史地图表现的密切结合,收到更好效果,能够对当今城市建设有所裨益。 -
北京梦华录
《北京梦华录》连载于1934年之《盛京时报》,回忆了晚清民初时期之北京的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如点心、粥、茶馆、酒馆、戏曲、工艺品、婚嫁风俗等,这些叙述多是穆儒丐所亲身经历及其见闻,读来历历可感。在这些细琐的回忆与描述之间,寄托着作者之情感与心志。满族作家穆儒丐取意于《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中国古代“清明上河图”式的风俗笔记,对亲历的往昔生活一一盘点,也是如张宗子在《陶庵梦忆》中所寄托的遗民心绪,繁华皆成旧梦之慨也。这些文字,虽是写老北京之风俗文化,因是写他自己的所闻所见,大体上还是以旗人社会的生活为主。故命名为“北京旗人梦华录”亦可。 -
北京:寺廟與城市生活
本書以大量的碑文、檔案、文人撰述和豐富的地方文獻為基礎,以北京寺廟及宗教活動為中心,通過大量精細考辨和分析,全方位論述明清以來北京的宗教場所及社團活動,詳實勾勒14世紀至20世紀的北京城市生活情形。書中通過對城市社會組織結構及民眾生活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思考,回答了寺廟在北京城市社會和文化中的重要性,揭示與城市相關的廣泛歷史進程,並對當下熱門的公共領域和滿漢關係、城市特性與國家認同等問題作出了具體的回應。 本書的價值尤其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成功展示了宗教與城市社會生活的融合,將讀者引進了一個很少有機會接觸的世界。其二,提供了從宗教視角描述城市社會組織側面的範例。其三,該書描摹了明清以至民初時期京城的歷史形象,使我們對帝王之城既感到熟悉卻又與眾不同。 本書不僅兼跨地方史、城市史、宗教史、社會史和文化史諸研究領域,而且討論的時間段是20世紀之前的時代,把握了學術界以往較少關注時期的課程。因此是海外學者討論北京地方文化與城市生活的一項富有價值和創意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