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城杂忆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成立以来,本着生活书店创始人邹韬先生“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宗旨,为几代读书人提供了大量优秀图书,也由此逐渐形成了三联图书的风格与特色。多年以来,由于主要致力于推介新作,许多曾经在读书人中产生过广泛影响的书,无暇顾及重印,读者呼唤重印之声不绝。其中尤以一些出自大家之手的小书,既是厚积薄发之作,落笔为文而又平易畅达,堪称书林经典,备受读者眷顾。 -
我的上世纪
一个在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大家庭里长大的普通老者,以一个亲历者的平民身份来体味人生感悟与细察世情百俗,通过五百余篇短文(以一种平和自然阅历人生的语调来讲述)和新手绘制的六百余幅绘图(凭藉一个建筑设计师的画功描摹而成),生动有趣地描述了自己的童年、家庭、求学和婚恋等故事,同时旁触到上一个世纪北京的百样风俗、人物、自然景观及人文建筑等方面的变迁。有亲历其境的平和之记叙,无个人局囿的好恶之评议。涉及内容丰富广阔,既有小人物的小命运、小情怀、小欢乐,亦有百年中国的大历史、大事件、大悲欢,涵括祭祀、父道、碎影、商贩、现场、流影等渐渐在消逝的人生百态。舒展开来,就是一幅平民私人手绘的“北京二十世纪清明上河图”,一个北京大家族三代人“流年留影的世纪中国烟云”。 -
20世纪最后的浪漫──北京自由艺术家生活实录
北京自由艺术家群体是大陆中国在本世纪最后10年的一大人文景观。 自本世纪下半叶起,大陆中国的艺术家被纳入由政府供养的体制──领着工资,报销 创作和医疗等等开支,等着分配住宅,直到养老送终。 在上一个10年(本世纪80年代)里,大陆中国的一些艺术家开始尝试脱离官方轨道, 曾经从大陆的各个角落向中心城市汇整,向北京聚合。但是那时,由于大陆中国社会还未能 形成艺术市场,这些脱轨的艺术家最终没能在都市生活下去。他们或者把艺术作为一种手艺 转向直接为商业效力,或者带着他们的艺术跟着洋情人去向了海外…… 历史推进到20世纪90年代,在最初的几年,在中国的北京,终于崛起一批特立独行的 艺术家。他们是最先为传媒所关注的圆明园画家、摇滚乐歌手以及从事实验戏剧、地下电影、 现代舞的自由人。他们丢掉了政府分配给的公职,丧失了生活和创作所需的经济保障,其中 许多人甚至脱离了严格的户籍管制,成为“盲流”。但是他们创作出大量前卫性艺术作品, 受到全世界同行的热切关注;他们极端艰难的生活状况,成为各类传媒的热门话题。 北京的这些自由艺术家来自全中国以至海外,北京是大陆中国自由艺术家的大本营,当 今中国,只有北京还能蔚成如此人文景观。本书是对这一景观真实而完整的报道。 本书涉及美术、音乐、戏剧、影视、舞蹈等各个艺术部类,是至今为止对北京自由艺术 家生存状况的最全面的写真。 本书采用“新新闻”写作方法。作者与自由艺术家们长期交往,材料出自于作者“追踪” 日记和被报道者向作者提供的个人档案,是不加“水分”的真正的记录。 -
红墙黄瓦
《红墙黄瓦》内容简介: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着浓郁而独特的文化与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徜徉于古都街头,随处可见历代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背后埋藏着怎样的故事?古建筑之美又体现在何处?打开《红墙黄瓦》,作者会如数家珍般将这些典故向您娓娓道来。 北京是雄伟的皇城,六个朝代的帝王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辉煌遗产,透过红墙黄瓦,我们能看到历代王朝的兴衰,并从皇城、皇家园林巧夺天工的技艺中体味到中华文明的璀璨。 -
人在胡同第几槐
《人在胡同第几槐》是刘心武2008年创作的随笔的集合。这些文字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心灵体验,内容广博,措辞讲究,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情味。胡同是老北京的象征,是刘心武生命依恋的空间,心灵悸动的源泉;槐,是北方最常见的树木,是平民化的体现。而《人在胡同第几槐》是刘心武献给广大读者的一束采自心田深处的鲜花。 -
北京蚁族
“巫解”是北京一所二流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留京。由于专业冷僻,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于是经常处于失业的窘况之中。由于生活的压力,巫解的第一任女友白艺与他分手。后来,他又遇到了活泼可爱的李乐乐,两人相爱。 与巫解一起留京的还有他在大学诗社中结交的几个铁哥们——崔哲、大马、老驴。他们跟巫解一块住在北京的一处城乡结合部。他们原本对生活充满希望,想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处境,如写书、考研、考公务员,但命运跟他们一次次地开玩笑,终让他们坠入无言的结局。 本书取材社会热点,以作者自身经历为蓝本,诙谐而轻松地展示了“蚁族”们痛并快乐着的“胸闷”生活,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同属“蚁族”,每位读者都能轻易的在书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书里那些深入他们内心的文字,必将感动整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