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鼓楼
本书通过对北京钟鼓楼下一家人1982年12月12日一天生活的叙述,揭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生活的变迁和人们心灵世界的变化,折射出丰富的社会和历史内涵。作者以敏锐思辨的思想触觉、丰沛深沉的历史意识、犀利畅达的文字,描绘了一幅“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市民社会的特定文化景观”。本书曾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
北京拾遗
《北京拾遗》内容简介: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的都城,在不同的人的眼中、心中乃至记忆中,有着不同的感觉和印象。传统,时尚,多元,立体,不一而足。《北京拾遗》展示给读者一个她感受到的北京。 说“感受”是因为作者生在北京长在北京,20年前远嫁他国,蓦然回首,北京早已不是昔时的北京,是惊喜,是遗憾,是欣慰,是不舍,五味杂陈。作者以女性特有的轻松和细腻,描摹了北京的前世今生,集史料、逸闻、人物、风情,尤其是作者的亲历亲为于一身,文字简洁、感性、深情,是一部难得的诠释北京的好作品。 -
城门开
北岛的随笔集。追忆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故都北京:城市的风物、童年的玩伴和游戏、青少年时期的读书生活、大时代的风云变幻…… 北岛1989年去国,2001年回京探亲。中间的十年他走遍世界,浪迹天涯,而他的故乡却沧海桑田,经历了社会和文化的巨大变迁。他回到北京,却发现在自己的故乡成了异乡人:“北京已面目全非,难以辨认,对我来说完全是个陌生的城市。”为了留住记忆中的北京,也为了再现青少年时代曾经占有全部生命的点点滴滴,北岛用文字重建了北京:“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线被召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的天际线,鸽哨响彻深深的蓝天,孩子们熟知四季的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北岛重新打开了这座古都的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 -
京味儿
“京味儿”说起来面儿挺广,北京人说话、北京的老胡同、北京的曲艺杂耍儿……这些个东西搁一块儿就是“京味儿”。今儿个这本书说的是“京味儿”的吃食。春天的春饼,夏天离不开的芝麻酱,初秋吃的烧茄子,冬天上得了大席面的大白菜……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东西,可就是不特别的东西,北京人吃起来可特有讲究。怎么讲究?您慢慢看。 -
抚摸北京
作为《北京乎――现代作家笔下的北京》(姜德明编,三联书店,1992)的赓续、本书精选34位当代作家、学人言说北京的散文、随笔42题。内分七辑,或谈论北京整体风貌的历史变迁,或述说局部区域的印象感受;或感叹胡同、寺庙等人文景观的日渐消逝,或描摹四合院、大杂院里的日常生活;或凭吊不堪回首的饥饿记忆与文革往事,或缕述旅食京华的苦辣酸甜。是忆旧念往,也是感新说世,关乎一个城市的历史与命运,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风云与沧桑。 -
北京段子
本书分为机场段子、美味段子、胡同段子、大学段子、外企段子、文人段子和动物段子七个部分。 虽然该书在终审时删掉了一些精彩的带有演绎性质的段子,不过这本书仍然很好看,调侃,幽默,实在,质朴,发挥了北京人能侃善聊的特长,故事性也强,看了第一段能引诱你一口气看下去,作者讲述了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传奇,如王老虎智斗贵宾楼,还有陈景润的传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