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秋雨人生哲言
寒冬季节,万木凋零,山河失色,只有夹在书本间的那些树叶还为人们保留着某种记忆。即便不在冬季,世上还有很多人无暇或无力畅游山林,那么,几片树叶,也算是一种不俗的馈赠。如果不同的树叶还能拼接出几组神奇的图案,那就更有意思了。 眼前这本书,就是从作者栽种在山间的那些树木中采摘下来的叶子,它们脱离了曾经滋养它们的枝干,却在这里拼接出了一个图案,这个图案叫“人生”。 如果读者愿意凑近鼻子细细一闻,说不定还残留着山林的依稀气息。 本书由余秋雨先生亲自操刀,挑选他所有著作中的精华段落结集而成,分为人生滋味、人格尊严、警惕小人、跋涉废墟、月下故国、漂泊心态等十六个篇章,全部都紧紧围绕着“人生”这个主题,既有激情洋溢的“余氏” 散文长句,也有精辟犀利的独到论断。书中还由余先生加入了大量新写的篇章,是他“封笔”以来第一次将“新鲜”的文字公诸于世。这些内容作为他近几年来的思想沉淀,其文风和思想厚度明显有别于他此前的作品。本书的段落摘选也不拘泥于一般随感录的体式,而是力求体现“余秋雨特色”。 卷首感言 第一章 人生滋味 第二章 人格尊严 第三章 仁者爱人 第四章 耻于整人 第五章 警惕小人 第六章 慎为文人 第七章 清理友情 第八章 嫉妒和谎言 第九章 朝拜文明 第十章 体验文化 第十一章 跋涉废墟 第十二章 漂泊心态 第十三章 月下故国 第十四章 万里行脚 第十五章 审美境界 第十六章 写作感受 -
吴越之间-余秋雨眼里的中国文化(彩图本)
《余秋雨眼里的中国文化:吴越之间》内容简介:江南,一个永远诉说不尽的梦境,它是文人墨客笔下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也是摄影师镜头里的莺飞草长、云山隐隐。一群年轻的摄影家,从余秋雨的散文出发,从苏州小城到西子湖畔再到天一阁的深宅大院,用凝固无声的影像,试图寻找到一种时间与空间的完美结合,在图与文之间,共同勾勒出中华文化的泱泱之风、动人神韵,带领读者,一同重回余秋雨教授曾身处的历史现场。 -
余秋雨的历史散文
本书为当代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专集。 余秋雨的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备受万千读者喜爱。他的历史散文更是别具一格,见常人所未见,思常人所未思,善于在美妙的文字中一步步将读者带入文化意识的河流,启迪哲思,引发情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意义上的文化价值。比如《一个王朝的背影 》、《流放者的土地》、《抱愧山西》、《历史的暗角》、《十万进士》等篇章,都可以当作历史散文的典范之作来阅读。 散文写成美文不易,写出点历史文化意味更难。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也许可以让人二者兼得。 -
千年文化
目录 卷一 文化透视 问卜中华 古道西风 黑色光亮 丛林地带 长寿之谜 六大缺憾 卷二 贬官风骨 洞庭一角 柳侯祠 苏东坡突围 流入者的土地 卷三 小人身影 历史的暗角 遥远的绝响 关于名誉 关于谣言 关于嫉妒 卷四 书院风雨 笔墨祭 风雨天一阁 青云谱随想 藏书忧 千年庭院 -
霜冷長河
本書行文典雅優美,在敘事中融合了淵博的歷史觀,娓娓道來格外生動,富含史學家之鑑往知來、洞悉透徹的精闢哲觀,在諸多現象中抽絲剝繭而呈現中國文化獨具之魅力,不斷地行遊中國各地,透過一次次直達古文明與中國心靈的苦思之旅,余秋雨將帶領我們共賞《霜冷長河》的文化美景。 -
千年一嘆
■ 余秋雨壓卷之作 四萬公里的跋涉、尋訪人類古文明遺趾, 這是前無古人的一次旅行、 也是寫作者從未經歷過的驚嘆與悸動── 余秋雨說: 「這是我的壓卷之作, 也很可能是我的最後一本書!」 余秋雨從 1999 年年底開始實施歷時 4 個月的「千禧之旅──從奧林匹克到萬里長城」採訪寫作計畫,以完成古老的中國文明對世界其他四大文明的世紀拜會。整個活動行程有 3 萬多公里,幾乎囊括了世界所有的古老大河文明,包括了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印度教、佛教、道教……等各國宗教文化。途中,余秋雨每天以日記方式記錄見聞感受,這些日記及沿途所拍攝的數十幀發人思古之情的照片,構成了一本不同於傳統書籍形式的書。可以說是文化苦旅的國際版。 這是一份真實的考察日記,記錄余秋雨在 20 世紀最後幾個月的數萬里行程。余秋雨與鳳凰電視台一行於 1999 年 9 月 27 日啟程,尋訪世界的古老文明。旅程開始時,5 輛吉普車從香港海運至埃及亞歷山大港,人員乘坐飛機至希臘雅典,考察完希臘本土和克利特島後至開羅,與吉普車會合,然後由吉普車走完全程,直至返回香港。 此次訪察的重點旨在探訪古文明,考察團決定選擇荒涼,因此沿途所至之處盡是衰落與荒涼,危險、政府管不到的蠻荒之地。旅程由希臘為起點,探訪雅典、邁錫尼等古城;其次來到埃及,憑弔金字塔和法老王;接著,往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等中東地區而去,這些神祕的國家,人民常年飽受戰爭摧殘;再來,去到人口爆炸的印度,一探菩提樹與洞窟;最後,抵達終點尼泊爾,從此地回到祖國:中國。